君子不器与大器晚成的理解(出名趁早与大器晚成的名人名言)
君子不器与大器晚成的理解
1.老子说的:器:是道,是器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着积极进取的现实意义,如人的才华,气度。器:有形的存在,大器者智慧,技能,是道的载体。器:当其无,有智之用,成功为器。人要成大器者,必须经过自我厉练,自我醒悟,体会得来的智慧,使器成为大道。器:有无相而有相的人生哲学思想。器:比如玉,玉不琢不成器。老子说的大器晚成,就是以人比玉而论,人经过了磨砺才能成为美器,才有更高的智慧才华,道的器物总是经过漫长的时间最后完成实现。
2.孔子说的君子不器的:器:意思是器皿,是指一种容量。就是说人不能像器具那样,拘泥于某种特定形态功能,不限于某一种体术,限制自己的思想,同化自己的观点,只有一种用途。人要有追求,不断改进良知,应该要多才多艺,通过自身探求人生世界,在所知的技艺中学习,体悟,理解,掌握大道大智慧,
3.老子的大器,是装天装地,装宇宙容器,说器不是器,道也。用俗语喻道,不可以器说器,因为有个大,道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孔子不器,是用器,小器,壜壜罐罐之类,不被小器约束住,小器没出息玩物喪志之意。干不了大事。
4.比如一块石头在普通人眼中是没用的,但在砌墙师傅眼中是有大用的,只要把他放到墙的合适位置。这个师傅就好比是伯乐,发现一个人才,这个人本来还没有成器,结果因为伯乐而成器了。
出名趁早与大器晚成的名人名言
1.我认为,少年得志与大器晚成,这是人生事业成功的两种类型,各有特色,各有优劣,应该说证明了无论年龄大小,只要刻苦努力,不论时间早晚,都能登上人生顶峰,创造辉煌的事业,当然两个都是正确的。
2."出名要趁早",指的就是少年得志。当然人人都喜欢少年得志,但这是有主客观条件的。主观条件就是少年早慧,具备较高的天赋,并且又能努力学习,刻苦历炼。客观条件是指命运,运气较好,遇到了难得的机遇。在这方面,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先例。如唐代的王勃,10岁就饱读《六经》,16岁就被唐高宗赞为大唐奇才,末冠而仕,授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轻的命官。20多岁就写了巜滕王阁序》而名扬天下。汉代的贾谊18岁就以诵诗写文闻名,20多岁就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写出了《治安策》丶《过秦论》丶《论积贮疏》等治国安邦的鸿文,深受皇帝赏识。王勃与贾谊确属我国历史上,聪慧过人,少年得志,出名极早的典型人物。
3.但是,凡是早熟早慧,少年得志的人物,由于入世不深,人情事故生疏,处事缺乏练达,很容易被人羡慕嫉妒恨,一般都仕途坎坷不顺。如王勃得志后,因写作《斗鸡檄》而得罪皇帝,坐罪免官,放逐外地。回朝重新安置为虢州参军后后,又因杀死私藏官奴而犯罪,二次免官入狱。出狱后畏惧宦途,授官不做,在26岁时不幸在南海溺水惊悸而死。而贾谊在朝廷期间,因提出一系列革新主张,触犯了朝中权贵利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又在27岁时重得汉文帝信任,改为最受汉文帝器重的少子梁怀王刘揖太傅,以助其成才继位,并且多次问政于贾谊。但在贾谊随刘揖上朝时,刘揖不慎坠马而死。此事对贾谊精神打击极大,过度自责,异常哀伤,经常夜苦,在刘揖死后次年就结束了33岁的生命。从王勃与贾谊这两个少年得志的人物来看,都是人生曲折,青年夭折,结局悲惨。从而证明,少年得志也有两面性,也有不利的一面,不能一概认定是好事情。
4.关于大器晚成,原意是古代铸造大型钟鼎时,所需冷却凝固时间较长,铸件才能成器。后人泛指的是人生青少年多遇曲折,但矢志不移,经过艰苦努力,不懈奋斗,进入暮年后取得辉煌成就。历史上这方面也有不少典型人物。如姜子牙半生寒微,72岁时在渭水之滨垂钓,结识周武王后辅佐其成就了兴周灭商的大业,然后封国兴邦,把全国分成若干侯国,分封灭商有功之臣建都治理,作为周朝统治中心的屏障,从而安定周室,强国富民,使周朝繁荣昌盛。姜子牙80岁时还被封为东周齐国国王,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大器晚成第一名人。再如,虞国人百里奚半生郁郁不得志,不受重用。70多岁时投奔秦国,被秦穆公慧眼识杰,任作大夫,展示了治国理政的才华。他辅佐秦穆公开启民智,教化天下,恩泽民众,施德诸侯,而实现了富国强兵,安邦兴业,为完成秦国灭亡六国,统一中国的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姜子牙与百里奚大器晚成的故事,说明了尽管经历半生艰辛之路,坚持不懈努力,仍能找到机会展示自身才华,在古稀暮年登临绝顶,建功立业。并且大器晚成的人,由于阅历丰富,人情练达,才智超群,大都能晚年善终,结局圆满。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chuxing/202208/45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