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真正的含义是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基本上是个中国人都会吟这两句诗。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写给谁的,为什么写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去看看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元稹。元稹,河南洛阳人,唐代中期的大诗人,他和白居易一起被合成为“元白”,中国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乐府运动”就是由他和白居易共同倡导的。所谓“新乐府运动”,听起来高大上,简单点说就是反对无病呻吟,少写大家看不懂的诗。主张写通俗诗、时事诗,争取让诗能被我们这些老百姓看懂。
3.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失魂落魄地走在长安的大街上,被欣赏他才华的太子少保韦夏卿收入门下。不仅如此,这位享有崇高地位的太子老师不顾家人反对,还进而将自己年方二十的小女儿韦丛下嫁给了元稹。
4.虽然这桩婚姻在当初带有相互利用的性质:韦夏卿坚信才华横溢的元稹会有大好前程,元稹则认为可以借助这桩婚姻出人头地。但歪打正着的是,这对年轻夫妻在婚后却是恩爱百般,同甘共苦。后人记载说,天仙下凡一样的韦丛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还不好富贵,不慕虚荣,在元稹不得志的时候,无怨无悔地伴着他过着清贫的生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下面我们看他的整首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前面二句用沧海,巫山起兴,形象概括元稹对亡妻的深情,及亡妻纯美,高大,是世间所有女子无法比的。沧海的雄阔壮丽,巫山上的云为神女所化,其他地方的江河湖泊比不上沧海,其他地方的云比不上巫山上的云那么美。意在形容亡妻,高大,贤惠,美丽,大方,世上所有女子也比不上他妻子。在诗人眼里,只有他妻子是最美,最好的。第三句,是说再好的花也无心欣赏,是因为他的心装满他的妻子,虽然夫人逝去一年多,但他仍没有走出亡妻的思念,同时又暗指世间有再美女子,也不会留恋。最后一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修道,我理解是,诗人因思念痛苦之极,无以排解,唯有修道读书的手段来排遣心中对亡妻极度思念。
2.这是元稹悼念亡妻的诗作。他借物托情,比喻经历过美好的情感,其他一切都不放在眼中了。但它的意景又远大于一般爱情诗,舒发了面对命运风浪的磨难,人心豁达开朗,继续奋力远行的决心!
3.实际上就是说他家的山水是天下独绝。上一句不过是为了赶辄韵,也顺便说一下见过世面的才会有这种感觉。下一句才是他要说的,同时标示本人是见了大世面后才有的这种感觉,形成一种不认“巫山之云”就属没见过世面的悖论,其一是“我爱我家”,其二就是夸张,因为风景自在人心,所认同自是不同。若真要论个高低,那个是第一怎能说的清。若论“独绝”,天下万物无一不是“独绝”
4.这首诗叫《离思》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写给他的发妻韦丛的。元稹是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一生不缺女人、不缺爱情。他有一个初恋叫崔莺莺,他还为她专门写了莺莺传 ,后人根据莺莺改编传诞生了西厢记。元稹一开始跟崔莺莺你侬我侬 ,最后始乱终弃。因为他看上了当时朝天很有权势的韦家女儿韦丛 。元稹是一个穷小子,他内心一直想通过仕途飞黄腾达,后来他想如果和韦家联姻 也许就能改变他的一生。刚好这时韦家的老丈人看上了他,于是就把韦丛许配给他了。年芳二十的韦丛下嫁给二十四的诗人元稹,这桩婚姻有很大的政治成分,虽然当时元稹科举落榜,但老丈人很欣赏他的才华,所以元稹就跟着老丈人发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元稹的仕途越来越好。好景不长 ,两人在一起七年,韦从过世了。自责、伤心、悔恨、歉疚、所有的情感聚集在一起。在他妻子生前的时候都来不及表达他对妻子的爱意。连他妻子下葬的时候,他都没有办法回去,只能对着家的方向远远的望着,写下了他对妻子的悼亡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心。虽然韦丛死后元稹又娶妻纳妾,女人无数,但唯独在韦丛这里留下了感人自深的诗作。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chuxing/202208/46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