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为什么古谚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为什么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第一 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给吴国设计了座寺庙叫报恩寺,诸葛亮为了让吴国难堪,给寺庙设计时,设了很多难题障碍。最大的难题是寺庙顶端的铜葫芦,设计的非常大。没有工匠能做出来。吴王就贴出告示,招募能工巧匠来做铜葫芦,无奈没人敢接。这是诸葛亮非常的得意。就等着看吴国笑话。有个皮匠非常爱国,看不过去诸葛亮得意的样子。找来两个同行,三个皮匠研究了好多天才把方案拿出来,就是用牛皮剪裁一点点缝制成葫芦的模样。然后在地上挖个坑,牛气葫芦放里面在灌入铜水,这样就把铜葫芦做了出来。诸葛亮从此不在小看吴国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后人就这么传送下来,
2.第二 说诸葛亮带兵过江,江水太急,船会被撞烂。诸葛亮也一时无奈。这是有三个皮匠给他献计,说用整块的牛皮缝制起来,在往里面吹气,就可以渡江,牛皮不怕撞。诸葛亮靠着牛皮做的船终于过来江。慢慢被后人传下来。
3.就说周星驰的功夫足球。周星驰再牛也踢不了整个球赛。需要团队来一起完成。像马云开始创业的时候也是组建了十八个人,人称十八罗汉。现在社会是团队共同打拼的年代。而不是一个人仗剑走天涯的的过去。
4.再看毛主席,一开始就放话:“你们可以根据战场动向,充分利用有利战机,必要时不用请示”。这是何等的信任气魄!知人善任,该放权时干净利落,这才是“用人不疑”,干活的放开手脚,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潜力自然也就发挥出来了。
为什么古谚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因为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而形成统一的智慧。正所谓“人多智慧多,柴多火焰高”。其实,“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可以颠覆的:一个臭皮匠再加上一个臭皮匠,再加上一个臭皮匠,等于三个臭皮匠,最后的“智慧”也只能是一堆臭皮匠的主意,怎么能顶一个诸葛亮呢?尤其在重大决策上,最好不要听臭皮匠的,还是要尊重领袖的意见。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个流传千古的成语,实际上是同许多成语一样,自民间误传下来的,古代军队里面按职位高低有主帅、将军、主将、付将、裨将之分,臭皮匠与臭皮匠谐音,如同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的鸡与狗的谐音被取代一样的,也许是先人们为了风趣幽默形象吧。其本来意思有其哲理性,任何真理来自第一线的实践者,三个第一线的臭裨将(皮匠)的智慧和经验,往往可以扭转乾坤,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顶得上一个足智多谋的指挥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3.民间有这个说法。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并不是真的和诸葛亮相比较,也不是说,任何三个人,就可以赶上诸葛亮的智慧。而是告诉人们一个真理:一个人的思维,赶不上三个人的思维全面;一个人的力量,绝对没有三个人的力量合起来大。民间不是还有一些说法吗:双拳难敌四手;老虎敌不过群狼;下山的猛虎被犬欺;这些,都说明一个事情: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中多数人的智慧,就有憾山动地的力量。从而,希望人们遇见事情,要多听听旁人的意见,从中吸取经验,营养。这样,可以让事情做的好一点,少犯错误。
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谐音被讹,尔后以讹传讹遂成。原始是&34;三个参稗将,顶个诸葛亮&34;,被讹的原因是古代民间文化水平低,文盲居多,被曲解了,这样的事例有许多,例如&34;長兄为父,長嫂为母&34;,其实是長兄为扶,長嫂为养,意思是父母不在了,長兄長嫂应该承担起扶养幼年同胞的责任,后误長兄为父,長嫂为&34;娘&34;,最后索兴将&34;娘&34;改成了母。這种例子举不胜举,包括增廣賢文也有出错,如&34;兒孫自有兒孫福,莫为兒孫做马牛&34;,其实马牛是&34;盲憂&34;之音讹,解释为瞎操心。文化人均将此類视为&34;俚语&34;,不去校正,事实上也無力校正,以致以讹传讹地被流传了下来。俚语不需去追考,因为都经不起推敲,因此这不能作为是一个问题,只能作为&34;笑料&34;或者装作不知偶尔使用一下心知则可。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chuxing/202208/47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