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句和对联的区别
对偶句和对联的区别
1.·对偶句特征。我们平时看到有两个句子结构上相同,字数也是一样的,意义上对称的一对词组来表示相反或是相关意思的一种创作手法,对偶句有时候也称作对子,他在诗词歌赋里边经常会看到。一般我们看到的这种类型的句子对仗十分工整,看起来也整齐醒目,用语言表达的时候琅琅上口,听起来耐人寻味,悦耳动听。因为这种句子比较有类型特色,有的人读了一遍就能够记下来,便于我们以后记忆和传诵。所以对偶句是文学创作者喜闻乐见也是爱用的一种文学创作手法。使用对偶句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两句要对称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更要注意两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头大尾小,互相包容或者概念重复等现象。比较著名的句子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等。
2.·对联的特征。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只要在有门的地方你都可以看到对联的身影,对联的要求比较严格,他要求对仗工整且平仄要相对。他也要求字数一样,结构上也要相同,是中文语言中独特的一种语言形式。对联创作时有一定的格式限制,创作内容上既要相对又要有所关联。
3.对联发展到今天,创作类型上五花八门种类繁多,除了律诗句式以外,还有古体诗句式。仿词曲句式,骈文句式和散文句式,不同类型宽严也不同。其中律诗句式最严格,其他句式除了注意对句末尾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布局比较宽松。现在对联争论最多的就是平仄问题。很多人认为没有平则对应的对联不是真正的对联。但是对联创作有这么多种类型,要求是不一样的。只要你创作的不是仿律诗句式你就不用担心平仄问题。假如出联者要求一定要平仄对应,建议大家到百度找诗词格律校验平台进行校验。
4.对偶句与对联是同源同宗。对联是对偶,多为词组短语两两对仗,很少有句子对仗成联的。对偶句是一种修辞格,是句式相同,意义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对偶,平仄不要求合律。对偶包含对联,是属种关系,而对联不含对偶句,因对联要求平仄相对,否则不成对联。对偶作为修辞手法,可以用在诗赋散文中,而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文学样式,是单独存在的,高度凝练的艺术形式。对联可以嵌字,光嵌字的格式就数十种,而对偶句则无须具备如此律格。对联是对偶句修辞格中所包含的,但对偶句不一定都是对联。因此,对联和对偶句是有区别的。
对仗,对偶
1.汉赋以及后来的骈文中很多对偶,要求比较宽松,仄声韵结尾也没什么问题。比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骆宾王《讨武曌文》中的“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些都是仄声收尾。又比如苏轼《前赤壁赋》中的“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不但仄声收尾,上下句中还出现了重复字。这些都属于文法中的对偶,用在赋,散文,议论文之中都可以,在对仗中都是不允许的。
2.经过上官仪和上官婉儿的努力,将对偶整理成格律诗中的对仗。“对仗”出现在律诗的颌联和颈联,也就是五律,七律的第三四句和五六句。由于太过严格,后来的律诗就只要求颈联对仗了。但是这是一个最低要求,如果你写古诗,第五六句不能严格对仗的话,就不能称为律诗。
3.首先,出句(上句)必须是仄声结尾,对句(下句)必须是平声结尾。仄声收尾,其实就是告诉你话没说完,等着听下句。平声悠扬结句,就是告诉你,话我说完了,自己领会去。这个在律诗中颌联、颈联是一样的。
4.第四点,对仗中上下句是不允许出现重复字的。单句中可以,不过如果出句出现了重复字,那么对句也必须用同样的手法来对应。比如“飞雪片片凝瑞去,马蹄声声报春来”。上句“片片”,下句“声声”这样才对。如果上句隔开几个字用了重复字,那么下句也必须一样,比如“孤舟逆水孤江渡,老雁乘风老路巡”,出句两个“孤”字,对句就有两个“老”字对仗。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chuxing/202208/4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