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1.当我们面对客户时,必须摸清客户的心理,满足他们的隐性需求和显性需求,才能把东西卖出去。而当管理者面对员工想要把公司的“岗位职责”“卖”给员工,让员工心甘情愿用勤奋和努力“购买”公司的“岗位职责”时,就要摸清员工的隐性需求和显性需求。这是管理的前提条件。摸不清员工的需求,摸不清员工的心理,管理就管不到关键之处,胡子眉毛一把抓。
2.当我们对人性有深刻认知之后,才能对症下药,让管理出成效,有结果。人性中有善的一面,有恶的一面,而同一个人“既恶又善”,这是人的本性。在某种环境和条件下,善会胜出,员工会展现“善”的一面;换一种环境和条件,员工又会展现出“恶”的一面。当这种环境和条件不清晰的时候,员工就会在“恶”与“善”之间斗争和犹豫。所以,公司应该针对各种环境和条件出现的可能性,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这些方法包含了“抑恶”与“扬善”的具体措施,也包含了员工在“恶”与“善”之间犹豫时的争取策略。他们合在一起形成了整体的一套管理体系。
3.大家都在谈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前把领导拆分成协调与指挥两项),这些学术性的东西,说实话,比较好掌握,但所有这些“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内容都是由员工来拟定和执行的。这四个职能执行的好坏,都以“识得人性”为前提。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公司都知道这四项管理职能,但绝大多数的公司这四项职能走做得不好,就是因为没有以“识得人性”为前提。他们只是把自己关在办公室,以自己的意愿和好恶,在指挥着这四项职能的拟定、实施。所以,这四项职能应该在最前面加一条:识得人性。管理者时常要问自己:这个计划能够在“恶”的人性下执行吗?这个计划能够在“善”的人性下得以执行吗?组织的时候如果有“恶”出现怎么应对?当员工不愿意被“领导”怎么办?或者员工都是“你说咋办就咋办”怎么办?在控制的过程中,除了科学方法之外,还有没有什么“人性”需要考虑以便达成控制目的的?
4.中国乃至国外的这些商界大佬、管理界大佬,比如任正非、马云、董明珠、曹德厚等等等等,就是一层一层把人性剥开,看了个清清楚楚,才能够把公司管理成现在这个样子。任正非心里清楚“我的股份4%,其余的都是员工的”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员工才会认为被激励;董明珠知道房子在员工心中的地位,所以才出台“格力员工一人一套房”的政策......
什么是管理简单的说法
1.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管和理的组合。我个人认为只有先把人和事管了起来,才能在管的过程中把人和事之间的所有关系一件一件的理顺,然后完成管理。其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的工作或生产走向秩序;产出利益最大化。
2.管理,说起来就这么简单,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的轻松了。管理的过程,是管和理不断循环的过程,即不断的管或不断的理,没有一劳永逸的管理。再加上管理会受到企业价值观的束缚,价值观不正,即使去管了或去理了,却实现的不是管理者心目中想要的结果;除此之外,人们也对企业管理的认识还存在着许多误区。最终导致企业的管理陷于了越管越乱,有的甚至越管越加快了奔向崩溃的边缘速度。
3.由此可见,管理不是孤立存在的。管理的全部内容应该包含企业的价值观;有强烈管好企业的祈求;有面对企业现状的客观态度。冷静把企业该需要的、该回避的、企业的长处或企业的短板来个综合评判和综合平衡。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策划企业管理的输出。这样一来,你才有可能获得你企业的最佳管理制度、管理方案以及管理方法,而最终实现你的企业管理。
4.综上所述,管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管与理的组合。一个企业好的管理应该在一个企业好的价值观的指导下才能获得。在这个获得过程中,少不了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好管理者来进行管与理。靠不劳而获而得到的再先进的管理理论、理念、方式方法都不是自己的,那些都应该是别人的。只有把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理念、方式方法与自己企业高度融合与平衡,才有可能把它变成自己的或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理论、理念、方式方法才是最好的。你说呢?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chuxing/202208/48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