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是失败者,真正的失败者不是那些没有赢的人
“loser”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否定问题。我失败,我无能,我卑微,我又没办法改变,那咋办?想办法把其他人解释得和我一样,不就行了吗?只要能在其他人身上找到一样的失败、无能和卑微,只要能找到体制制度的不公、社会风气的败坏等客观理由,我的问题就被否定掉了啊。一旦找到别人的问题,心里马上就有一种释然的感觉,快感诞生了。然后不自觉加大剂量,寻找更强的快感
先来问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算是失败者?“失败者”,用中文表达好像很一般,并没有持续失败永远没有翻身机会的意思,用英文表达出来是“loser”,很扎心。因为那是持续的失败,一眼看不到头的,挣扎不出来的失败状态。尤其是在美国文化里,“loser”几乎是最狠的骂人话。
据说,美国政府曾经委托奥美公司制作一条公益广告,想要告诉人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刚开始,奥美公司设计出的广告是告诉大家吸毒有多可怕、多邪恶。但广告播出之后,效果并不好。不吸毒的人觉得,这跟我有什么关系?这是说教。跟毒品有接触的人,反而觉得,毒品很邪恶、很酷。正应了王尔德说的那句话:“所有的邪恶,都是有魅力的。”
好在王尔德那句话还有下半句:“所有的邪恶,都是有魅力的。但是,只有当它被认为是庸俗、低能和失败的时候,这种邪恶才不流行。”所以,奥美又拍了一条广告。这一次,广告把吸毒和失败、失败者——也就是他们经常说的“loser”联系在一起,吸毒者等于“loser”。广告播出以后,立刻引起非常大的反响。“loser”这个词几乎触到了所有人的神经。
那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是“loser”呢?如果你说失败,几乎每个人都失败过。还有人虽败犹荣,还有人屡败屡战,都不丢人啊。拿破仑不是说过吗?在一场争斗当中,所谓的胜利,不过就是比对方晚失败五分钟。所以,显然不能说谁遭遇过失败,谁就是“loser”。只要是生命还没有终止,你就不能断言这个人没有胜利的机会。甚至一败再败绝对没有胜过的人,都不见得符合“loser”的特点。
所以,我们所说的loser,不仅外在表现是个失败者,而且他的内心也是一个失败者。所以,这个问题其实问的是:什么才是失败者的心理逻辑?什么样的心智模式导致一个人永远也不可能成功?
每个人在面对压力和挫败的时候,内心都难免焦虑。问题在于你怎么处理这些焦虑?一部分人的办法是,提高自己的水平,把压力克服掉就是了。看起来简单吧?但如果面对每一次挫败,我们都需要回到自己内心寻找勇气和耐力,都要损耗心理能量的,真能每次都这么做这么想的人,其实非常了不起。
还有一种人正相反,其思维方式简单概括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否定问题。我失败,我无能,我卑微,我又没办法改变,那咋办?想办法把其他人解释得和我一样,不就行了吗?只要能在其他人身上找到一样的失败、无能和卑微,只要能找到体制制度的不公、社会风气的败坏等客观理由,我的问题就被否定掉了啊。找到别人的问题当然很容易,甚至可以瞎编乱猜。一旦找到,心里马上就有一种释然的感觉。小小的快感诞生了。有了快感,你就会不自觉加大剂量,寻找更强的快感。
刚开始是否定别人、抱怨社会。大家喜欢那个人,是因为他善于拍马屁。那个人有钱,肯定是因为通过不正当手段。那个人长得好看,嗯,一定是头脑浅薄……那再加大剂量呢?就是攻击别人。比如网络上形形色色的键盘侠。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会让人进入一个幻觉,就是不用面临任何危险、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在《魔鬼词典》里,对勇气有一个定义:勇气是男人们在没有危险的时候,最愿意表现的精神气质。还有一句俏皮话说的是,一只老鼠敢于挑战猫,一定是因为它背后有一个洞。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在网上恶狠狠地攻击他人,不管他攻击的是谁,也不论他讲的是不是有几分道理,只要他的用词是激烈的、情绪是亢奋的、使用感叹号是频繁的,那很可能这就是一个典型的“loser”。为啥呢?因为这个情绪本身,就是他在不用负责任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那个“快感增强回路”轰隆隆转动出来的状态。他生来不见得是坏人,但是因为长期享受快感,不断增大剂量,最终无力摆脱。他既然用这种方法解决自己的焦虑,他还能有什么力气通过改善自己,获得成功,正面应对自己的焦虑呢?
你可能会说,情绪这个东西谁都有,谁都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不要说得那么严重。还真不能这样简单地说。举个例子就明白了。一个母亲,辅导孩子作业,孩子很笨,母亲气急败坏对他大吼大叫。这个很常见吧?你能说这个母亲对孩子有什么恶意吗?当然不是,多数人会觉得这就是情绪失控。其实不然。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这个时候,孩子的班主任突然给这个母亲打来一个电话,母亲接电话的时候还会继续情绪失控吗?大概率不会。她会立刻重整心情,换一个笑脸,尽可能给班主任一个好印象。这怎么能说情绪不受控制呢?
想明白这一点,其实有助于我们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生活中对弱势的人,在网络上对陌生人任意攻击,真的是在伤害别人吗?不是。最直接的效用,其实是给自己制造了一点点快感,解脱了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一点点责任,更重要的是,启动了一个不断强化的恶性循环。越来越靠这种快感,来纾解焦虑,心理重归平衡,当剂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解脱不出来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只能承认,自己从里到外都是一个“loser”了。
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是为了让我们成为一个好脾气的人,而是为了让我们成为一个对坏的恶性循环有警惕的人。
有一位女士向印度的圣雄甘地求助:“现在有一个男子向我求婚,他们家很有钱,他也对我穷追不舍,我现在犹豫该不该接受他的求婚。”甘地说:“这很简单。如果他邀请你到他们家里或者请你吃饭的时候,你要特别留意,他怎么对待他们家的仆人,或者他在餐厅里是如何对待服务员的。因为这些人在他面前是没有任何还手之力的人。如果他还是彬彬有礼,他对他们还是很尊重的话,你就嫁给他;反之,你就不要嫁给他。今天,他对你很尊重,他对你穷追不舍,是因为你的美貌,是因为他有求于你。”这个例子其实揭开了人性的秘密。要观察一个人的心智模式,要看他在面对和目标无关的、尤其是弱势者的时候的表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chuxing/202209/5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