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李想又创业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这样有着童话底蕴和深刻寓意的故事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一
英年早逝的英国记者乔治·奥威尔离世六十多年后,美国记者艾玛·拉金在重走奥威尔的缅甸之路后,出版了《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一书。
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的奥威尔的经典作品仍是《动物庄园》和《1984》,令艾玛没想到的是,她在这本缅怀和思考的书中写下的一个传说故事,却意外地更广为人知,知名度远超两位作者。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这样有着童话底蕴和深刻寓意的故事,精彩地解读了“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1992年,著名的南巡讲话之后,国务院修改和废止了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下海”一词广为流传。根据人事部统计,仅在当年,辞官下海者达12万人,不辞官而投身商海的人,更是超过1000万。
潘石屹、许家印、冯仑等先行者,当年的创业故事被反复提及,但相较于涌现的大批富豪和企业家而言,对人们影响更深的是,自此之后,赚钱无罪,发财有理。
“一生常耻为身谋”从此远去,被仰望的造富神话,此起彼伏。
二
尽管遍地摇旗下海创业,但造车这件事,还没几个人敢碰,毕竟当时私家车如同凤毛麟角,技术人才设备样样都缺,且投资巨大回报周期漫长,实在是一样不被看好的生意。
商人更愿意把精力放在人们的刚需上,那个年代,也不过刚刚解决了“衣食住行”的前两样,而顺序的第三位,足以掏空一家人的积蓄。
那时一汽-大众刚刚成立一年,第一辆捷达A2才组装下线,而早在1985年成立的上汽大众,已经生产出了第10万辆桑塔纳。民营造车先出头的是力帆的尹明善,在1992年不顾所有人反对投资20万元,开始了摩托车事业。20万元在当时是什么概念?那一年居民人均收入为3773元。
可惜后浪来得太快太多,力帆风光多年后,主力仍是摩托车,在汽车市场上几乎销声匿迹。
下海成潮这一年,马云刚刚成立海博翻译社,且三年后才实现盈利;刘强东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带着500元钱独自进京;李彦宏从北大毕业,如愿出国进修;段永平主导的小霸王如日中天,却已经与集团矛盾重重,出走之期不远;段永平的爱徒黄峥年纪尚小,距离本科毕业还有10年,距离创办拼多多还有二十多年……
互联网的东风当时还没有给他们方便,更遑论其他。不过,他们当时没有足够的钱创业造车,也不妨碍另一群先富起来的人。
三
1993年,李书福通过照相、做冰箱配件、生产冰箱以及装潢材料,已经赚到第N桶金,高价收购了一家国有摩托车厂,跟力帆一样,开始生产摩托。
这时的魏建军,已经承包了从事汽车改装业务的长城工业数年,还在盈亏平衡和业务取舍之间反复思量;王传福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硕士毕业后选择了留校。
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事业中夹缝求生,还无暇顾及外面世界中是否已经孕育出对手。
到了1994年,李书福决定造车,筹建吉利“豪情汽车工业园区”。因为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批准,只好暗度陈仓,打着造摩托车的名义暗中行事。三年后通过收购获得了小客车、面包车的生产权。
到1998年第一辆两厢的吉利豪情下线时,其实还没有“准生证”,以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来看,吉利到2001年12月才获得轿车生产资格。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商人,除了胆大心细,天时真的很重要,或者说,运气。
吉利就这样有惊无险地成了中国第一家民营轿车企业。最初造车时,因为所有人都不看好,被小看的李书福喊出了“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几个沙发”的豪言,被嘲笑多年。
但在李书福这位没有学术背景的老板带领下,吉利有着灵活的经营思路和弯道思维,为日后频繁的“曲线救国”打下了基础。
魏建军的运气和魄力,并不逊色于李书福,摸索几年之后,就在1995年决定转产皮卡。几经调研之后,魏建军信心倍增,毕竟当时国内市场的主要对手们都在抢夺轿车市场,最大的皮卡生产商田野汽车已经垂垂老矣。
不同于李书福的灵活和魏建军的铁腕汽车之家李想又创业,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是个技术派,而且最初创业并没有想到汽车。他在工作中发现自己所参与研究的电池有巨大商机,遂在1995年辞职下海,为当时的“大哥大”生产电池,并以此迅速壮大。
民营造车的三位传奇创业者,都是在30岁上下的年纪开始创业,血气方刚,大刀阔斧。
四
此后经年,吉利在资本市场腾挪为造车输血,2010年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后,以“蛇吞象”壮举闻名于世,国内国外“买买买”已成常态,甚至通过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的部分股份,斩获表决权。
李书福已经隐居幕后,讲了多遍“放牛娃创业”的故事后,终成传奇。
长城汽车在2000年决定由皮卡转为主攻SUV,这一次的决策正确以及之后暂时放弃轿车业务的“断臂求生”,让长城在SUV市场一枝独秀,“神车”哈弗H6在2011年上市后,长城销量一路长虹。
早期无论是长城纪律严明甚至严苛的军式化管理,还是魏建军宁折不倔的性格,都曾是双刃剑,既成就了长城,也带来了多次危机。如今,长城已经分化出多个品牌,管理人员的出处更是遍布各大汽车品牌。魏建军虽然雄心犹在,却也深居简出。
至于比亚迪,在充电电池行业一直比在汽车行业名气大。比亚迪在2003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之后,才组建了比亚迪汽车,较之另外两家晚了近十年。如果不是赶上了新能源造车的东风,比亚迪在销量和知名度上并不是吉利和长城的一合之将。
而技术派的王传福,不知是因为讲不好创业故事,还是重心不在于汽车,在人设上,也未能达到李书福和魏建军的地位。再者,比亚迪除了新能源汽车外,燃油车全线溃败,难免尴尬。
江山代有才人出,但各领风骚没有数百年,只怕数十年都说长了。
五
2000年,李想注册运营泡泡网,并在2005年向汽车扩张,创建汽车之家,成就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汽车网站,他本人也成了80后创业偶像。
李斌在同年创办易车。虽然汽车之家和易车之间已经缠斗了20年,但在名气上,李斌早期远不及李想,好在二人并无矛盾传出,没有成为汽车圈的韩寒和郭敬明。
直到共享单车摩拜的迅速壮大,“背后的男人”李斌才声名鹊起,一跃成为出行教父。
与二李同样出身互联网的汽车创业者还有一位,何小鹏,与李想李斌早已扎根于汽车业不同,何小鹏早期的经历与汽车毫无关联。他在2004年与人共同创办UC优视公司,十年后创造了中国互联网最高并购整合案,以近40亿美元的价格并入阿里。
按照接受采访时的说法,何小鹏当时以30多岁的年纪实现了财富自由,难免内心空虚。于是联合投资成立了小鹏汽车,2017年,何小鹏正式出任小鹏汽车董事长。同样很早就实现财富自由的还有李想,这位80后创业明星在2015年就卸任总裁,只是担任董事股东,并在同年创办车和家,入局造车。
不过事实上,李想参与造车要早于此汽车之家李想又创业,他在2014年年底,李斌联合刘强东、腾讯等创立蔚来时,就已经参与其中。同样在2017年,新势力造车烈火烹油繁花似锦,上一个创业、造车的传奇人物贾跃亭,一切成就都败给了“下周回国”。庞大的乐视更是被认为,是被一辆还没有造出来的车“撞倒”的。
贾跃亭的败走原因无比复杂,但就造车一事来看,他没能获得造车创业者们最需要的“天时”。
时不我待,夫得何言。
所以后来者李斌,孤注一掷,先后卸任易车CEO和董事长,毕竟蔚来托起了一切梦想。
在仅有3款量产车的情况下,蔚来上市后,在2020年市值一度近千亿,超过了通用、戴姆勒和宝马。此前汽车创业者们数十年甚至百余年都没有做到的事,“后浪们”几年就做到了。
小鹏汽车以及李想的理想汽车,虽然并没有达到蔚来的估值,但以目前的形势来看,造车新势力已经形成了鼎足之势,一如当年的民营造车创业者。
创业者们从实业出身到互联网出身,恍如隔世。汽车品牌从比拼销量、质量,到比拼市值、前景,恍如大梦一场。
新的汽车创业者们角逐背后,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始终未曾远离,各类资本也早已成为有力背书。以至于如今,互联网企业要参与造车、手机企业要参与造车、家电品牌要参与造车、房地产也要参与造车……
毕竟,即使一辆量产车也没有造出来,市值就能超过已经运营数十年的地产公司这样的神话,谁不喜欢呢?
前辈们不太喜欢,对这样的形势忧心忡忡。当然,新贵们也不大看不上“前浪”们。
新旧交锋从未停止,每隔一段时间就隔空互怼。
所以李书福表达对新势力造车的忧虑时,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他直言那是圈钱行为。
前辈们有多不喜欢现在的创业者们呢?大概就像,李书福造车时说“四个轮子几个沙发”这样的豪言,被视为无知“门外汉”一样。当时的内行也没想到,他竟能打出这样一个天下。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时间还太短,未来的事,实在太不可期。
眼下和未来,谁已成龙,谁已成恶龙,都不重要,只是曾经的屠龙少年,无一例外,渐行渐远。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chuxing/31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