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出行

中国陆地气象地理二级地区区划图这10个地区各包含哪些省份?

每次遇到天气预报中的地理术语

你是否心生疑惑——

我国中东部地区具体指哪儿?

西北北部包括新疆地区?

华北北部涉及呼伦贝尔?那里不算东北吗?

南北分界线到底怎么划?

其实

以往在天气预报等服务产品中看到的

气象服务地理用语也是准确的

其主要源自地理区划的国家标准用语

不过,对于气象服务实践来说

的确会让百姓有一定困惑

2021年年底

中国气象局印发《气象地理区划规范》

和《国家级气象服务产品地理用语业务规定》

(以下分别简称《规范》和《规定》)

旨在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产品的

通俗性、实用性和服务效果

印发《规范》《规定》的初心

在于气象服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要让百姓真正看得懂、用得上

同时,也反映出近年来

气象精准预报能力提升

为精细服务增添了底气!

那么《规范》和《规定》

究竟如何优化气象服务地理用语?

该《规范》根据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通识以及气象服务长期使用并广为接受的常用地理用语,结合目前决策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文字产品表述特点,将中国陆地气象地理区划分为地区区划、特定区域区划和流域区划三类,并规范了各级区划的名称和所辖范围。

地区区划

地区区划是以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所通识的行政区划为依据,并按照区域范围由大到小、位置由粗到细划分为三级。

一级地区区划将中国陆地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和内蒙古、西藏、新疆等10个地区。

中国陆地气象地理一级地区区划图

这10个地区各包含哪些省份?

看下面的详细列表↓

中国陆地气象地理一级地区区划及所辖省(区、市)

二级地区区划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中国陆地气象地理二级地区区划图

中国陆地气象地理二级地区区划

三级地区区划是按照东西、南北方位,结合当地通识的区域划分和天气气候特征,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若干方位区,如北京的北部、中部、南部、西部和东部。

中国陆地气象地理三级地区区划图。省内有两条蓝色线的西宁天气预报,自北向南依次为北部、中部、南部;有一条蓝色线的,自北向南依次为北部、南部;省内有两条红色线的,自西向东依次为西部、中部、东部,有一条红色线的,自西向东依次为西部、东部。

中国陆地气象地理三级地区区划及所辖地区

特定区域区划

特定区域区划总计11个地区,分别为北方、南方、中东部、东部、长江中下游、青藏高原、华西、黄淮、江淮、江南和江汉地区。

全国气象地理特定区域区划图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中东部地区、东部地区

青藏高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黄淮地区、江淮地区、江南地区、江汉地区

华西地区

全国气象地理特定区域区划及所辖地区

流域区划

流域区划将中国河流划分为七大流域,分别为长江(含太湖)、黄河、珠江、淮河、海河、辽河和松花江,各流域区划还有二级流域,如长江流域分为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

全国七大江河流域分布图

长江流域分布图

黄河流域分布图

珠江流域分布图

淮河流域分布图

海河流域分布图

辽河流域分布图

松花江流域分布图

全国七大流域区划及其覆盖省(区、市)

根据《规定》,国家级气象服务产品地理用语应简洁、全面、概括性强。

如标题一般应使用地区区划中二级和三级区划名称,如“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湖北北部和河南南部”,涉及省份较多可采用简称,如“京津冀晋豫鲁等地”。

原则上不使用地区区划中一级区划和特定区域区划名称及市、县名称,仅对涉及省份超过7个的使用一级区划和特定区域区划名称;涉及某流域或子流域时,应使用流域区划中一级流域或二级流域名称,如“长江上中游地区”。

正文内容使用地区区划中二级区划和三级区划名称,仍不能准确描述涉及区域时,可再结合实际使用更精细区划,如采用市、县名称;列举极端天气、极值以及特定区域区划的重大突发事件时,可以细化到市、县,但应在前面加上隶属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

《规范》还明确,国家级业务与科研单位照此进行气象服务产品地理用语表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结合本行政区天气特点和服务需求,细化制定本地气象地理区划规范,并报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备案。

东北冷夏

统计表明,在厄尔尼诺年的夏季,我国东北地区冷空气活动势力往往加强,导至我国东北夏季气温异常偏低,形成低温冷害,造成粮食减产。1951年以来,东北地区曾多次出现夏季低温冷害,特别是1954、1957、1969、1972、1976等均为范围较大的严重低温冷害年,除了1954年为拉尼娜事件外,其余都是厄尔尼诺年。不过,厄尔尼诺和东北冷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厄尔尼诺极强的1997年,东北夏季反而异常偏高,说明厄尔尼诺可能并不是东北冷夏的唯一影响因素。

相继入围全球避暑名城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等多项称号,西宁早已因“清凉”名扬四海,成为夏季旅游胜地。一场秋雨一场凉,近几天傍晚的雷阵雨和局部地区的冰雹轮番上阵,让西宁寒意更深,西宁从什么时候不知不觉进入秋天了?不少市民疑问。西宁已经连续3年没有夏天了,由于地处高原,除了寒冬时节,西宁其余时间都是在春天和秋天中度过。

在气候学上,当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10℃,杨柳吐绿,春天来临;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10℃,梧桐叶落,冬季开始;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22℃,是激情似火的夏天到来;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22℃至10℃之间,则是五彩斑斓的秋天来临。西宁由于地处高原,昼夜温差大,有时温差达到近20℃,虽然市民感觉白天连续热了好多天,但由于夜间气温总是拖后腿,日平均气温无法达到22℃。因此,入夏非常困难,我们青海的气候特点就是冬长夏少,春秋相连,只有个别年份个别地区能达到入夏标准。

俗话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

现在已进入了

一年之中的“三九时段”

小编的朋友圈里

各位好友不是晒低温就是晒下雪

看到很多地方是雪花飘飘

真是极度向往!!

每每到了这个时期

小编除了羡慕冰天雪地外

还能关注啥呢?

这不,今年冬天是冷冬还是暖冬

又被提起了

“最冷”时段也不过如此嘛!看来妥妥的是个“暖冬”啦!

那不太对,前段时候冷空气也没含糊啊!

一直以来,阴晴冷暖都是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宁天气预报,暖冬频繁出现,但当强冷空气来临时,人们又开始疑惑,那么冷冬暖冬到底如何界定?

“冷冬”“暖冬”到底谁说了算

以前我国对于冷暖冬没有恰当的定义和统一的标准,使得统计分析结果有较大差异,给公众和学术研究都带来了困扰。为此,国家气候中心制定了《暖冬等级》国家标准,并于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冷冬等级》国家标准也在2017年5月发布。

判定冷暖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单站、区域、全国三个范围等级。

由此看来

冷暖冬反映的是整个冬天气温的平均状况

任何一小段时间内的冷暖天气

都不能做为“冷冬”“暖冬”的依据

怎么感觉“暖冬”越来越频繁了,是不是就是全球变暖引起的呢?

是的,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气候确实表现出了明显的变暖趋势,而且是北方增暖幅度大于南方哦。

我国暖冬气候状况和趋势

我国冬季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明显增暖,增暖最早且增暖幅度最大;春、秋季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开始增暖,增暖幅度比冬季小;夏季增暖开始时间最晚,增暖幅度也是最小的。

从1951年到2018年68个冬季,气温比平均值偏暖的年份一共有25年,而1985年以后偏暖的年份就占了23年。

冬季“偏暖”与“暖冬”不是一回事

冬季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就能说是暖冬吗?“偏冷”“偏暖”只是相较于平均状况而言,比平均状况偏高就可以说是偏暖,比平均气温偏低就是偏冷。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而“冷冬”“暖冬”则不同,是要严格遵循上述标准的。偏暖年份并非都是暖冬年,而暖冬年气温距平也并非全比平均值偏高。

我国全国性暖冬,1951年以来共出现20个全国性暖冬,其中有18个出现在1985年之后。

为什么会出现暖冬现象呢?

原因有多个,其中一大因素是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附近中东部海域温度较常年要高的一种现象。该现象发生时,全世界气候都可能受到影响,而我国受其影响气候会偏暖,一般情况下,会出现暖冬。但拉尼娜现象的发生却往往会使我国冬季温度偏冷,出现冷冬气候。

但拉尼娜现象的发生却往往会使我国冬季温度偏冷,出现冷冬气候。

“拉尼娜”是啥?拉尼娜的字面意思是“圣女”,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暖冬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有利影响

节约能源减轻供电压力。供暖需要用电,若冬季偏暖,供电压力就会减小。但是,由于冬季冷暖变化不定,气温有所起伏,所以根据天气情况,采取供暖对策,可以大大节约能源。

降雪融化快有利通行。由于冬季气温高,即使下雪也会很快融化,不容易在道路上形成积雪,有利于交通。

不利影响

呼吸道疾病大大增加。由于冬季的气温偏高,可使得各种病菌、病毒活跃,病虫害滋生蔓延。加上使用暖气和空调,空气干燥,使得人们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皮肤干燥发痒等,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火灾频发。由于暖冬气温相对较高,空气干燥,很容易引起火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chuxing/49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