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出行

广东被全国人民看得起,可能也就是近三十年的事儿

广东被全国人民看得起,可能也就是近三十年的事儿。往长里说,可能也就是最近一百多年的事儿。我小时候,广东人,还是被称作南蛮子的 :-)

广东和广西位于同南岭之南,主体都位于珠江流域。但广西一带,山峦遍布,将广西围成盆地,盆地内又被分割得七零八落。而广东则冲积平原发育比较成熟,西江、东江、北江交汇于珠三角,广东能够养活一亿人,珠三角之力也。

广东地形图

广东和广西,得名来自宋代的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之所以叫广南,因为之前交州的州城叫广信(现梧州)。此后,广东就成为这一片区域的地名了。

广东的一大半城市都位于珠江流域。而其中心在三江交汇的珠江三角洲。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佛山、东莞、江门,都位于珠三角。西江自广西蜿蜒而来(也因此,广西很多时候不得不依赖于广东),肇庆、云浮,以及广西一大半城市(除了北部湾四市),都位于西江流域。清远、韶关,位于北江流域。北江也是从中原前往广东的重要通道,所以韶关一向是广东的北方门户。珠三角、西江和北江下游,是广东三大民系之一的广府人的大本营。河源、惠州,位于东江流域。从福建走陆路前往广东,这里是必经之地。这里也是广东三大民系之一的客家人的聚集地。(梅州在韩江上游的梅江流域,但因为靠近粤北广东省湛江市英利镇未来天气预报,所以也是客家人的聚集地。梅江流向比较古怪,不是往南,而是是往东北方向流的。北江上游的韶关一带,山地也多被客家人占领)。

除了珠江流域,广东还有三个比较独立的区域。一个是潮汕地区,也就是潮州、汕头、揭阳所在的韩江流域(榕江和练江,可视作韩江的支流),这里是广东三大民系之一的潮汕人的聚集地(对,就是近代号称三大商帮之一的潮商)。一个是汕尾海陆丰地区,这里算是广义的潮汕地区,但受广府人和客家人影响很大,潮州人并不把他们算作自己人。一个是粤东北部湾湛江、茂名、阳江一带(甚至包括江门的四邑一带),这里的河流都是独自入海,文化上也同样是三种文化交汇之处。

此外,韶关的部分区域,说粤北土话。据说和湘南土话、桂北平话有亲属关系。可能是相当早期的汉族移民在封闭山区传承而来的。

广东方言分布

广东的三大民系,广府人占广东总人口54%,一般认为是越人(越人是马来人种的可能性比较大)和中原南迁汉人的融合而成的。客家人占20%,则是南迁汉人和畲人融合而成。潮汕人占23%,是从福建迁过来的,而福建人,实事求是的说,是闽越人和南迁汉人融合而成的。

广东和广西一样,和中原隔着南岭。所以先秦历史没两广多少事。秦始皇开拓岭南,到汉武帝再灭南越,广东才真正纳入中华版图。但是,也仅仅是纳入版图而已。广东本土的越人(两汉以后称俚人),仍旧占绝大多数,迁入的汉人,只是一小部分。之后,随着中原板荡,五胡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中原人口大量迁入岭南。越人(包括汉代以后所称的俚人)逐步被汉化,或者说,和迁入的汉人融合(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岭南圣母冼夫人,带领岭南俚人主动归附中原)。广府先民从西汉发端,在两宋之际,逐渐形成现在的广府人。在明清,又大量的融合从湖南迁入的瑶族和广西迁来的壮族,发展成今天的广府人。西江和北江流域,基本上都是广府人的天下。

潮汕地接福建,但不在珠江流域,而是在韩江流域。潮汕人多从闽南迁徙而来,尤其是在宋代。潮汕方言是闽方言的一种。闽南人,同样是闽越和南迁汉人融合而成,一般认为在唐末五代真正形成。潮汕人,是原有的闽越人和迁入的福建人、以及南迁的中原汉人融合而成的,最晚在元代,潮汕方言已经形成。

因为平原地带已经被先来者占据了,所以后迁入的中原移民只能落脚山区了。赣南、闽西、粤北、粤东成了这些人的落脚地。其后和畲人慢慢融合,就是现在的客家人。客家人的真正形成,可能也在宋代或宋元之交。赣州、汀州(现龙岩西部)、梅州、惠州(包括河源),也被称为客家四州。而且宋元之交,广东变成了最后抵抗的主战场,粤东粤北的原居民大量消耗,为大量客家人迁入广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至于不在珠江和韩江流域的其他地方,比如北部湾雷州茂名阳江北海钦州一带,汕尾海陆丰一带,都成了三方混居之地。明清两代,广东人多地少,因此,这三大民系又纷纷向广西乃至海外移民。

广东在全国的地位,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而逐步改变的。广东远离中原,在唐代以前,默默无闻。到了宋代,对外贸易从陆上丝绸之路转到海上,广州港崛起,成为和泉州港齐名的国际性大港口,算是广东第一次高光时刻。但也仅仅是广州城比较发达而已。宋明时期,对广东人的歧视仍旧比比皆是。清代收复台湾,开放海禁以后,广东逐渐赶上,到中后期,已经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了,人多地少,土客矛盾不断。沿海居民,则不断移民前往东南亚。真正让全国人民刮目相看,可能是鸦片战争五口通商以后。随着西风东渐,广东逐步领全国之先,到了清末和民国,广东就成为全国的革命圣地了。但是建国后又迎来一段低潮,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广东才真正崛起,从南蛮子变成了有钱人了。对广东的歧视,才真正消于无形。

也因此,广东的区划乃至文化,真正定型,是在明清时期。元代之前,民族融合仍在进行当中,本土的越人(俚人、壮民)、畲人,迁入的瑶民,仍旧是人口主体,被称为南蛮之地,实不为过。很多地方,都是只有府城附近,才有一定编户齐民存在,剩下的地方,都在户口统计之外。比如唐代,整个广东人口统计才50多万,而且近一半在南海郡(珠三角)。宋代,整个广东,人口统计只有一百多万(同时期的福建,人口接近广东的两倍,江西,人口是广东的2.5倍。现在的福建和江西,还不到广东人口的一半)。元末明初的《元代通志》还记载广东是“瑶民掺半”的地方。而且珠三角地区汉人迁入较早较多,华夏化较早。广东北部、东部、韩江流域次之,在两宋时期人口开始爆炸,客家人从陆路涌入粤北粤东,福建人从海路涌入潮汕。而粤西地区,尽管宋代已经设流官,但元代已经重新改流归土,直到明代中期,经过几次大规模平僮瑶之乱,才又重新改土归流。

明清两代,广东区划、文化基本形成,清代的广东,是这个样子的,七府四州两厅:

清代广东区划

而现在,因为广东人口过亿,而且经济非常发达,广东已经有21个地级市,包括东莞、中山这种地级市直接辖镇的怪胎。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分割出来的。

广东政区图

清代的州府当中,潮州(对应目前的潮州、汕头、揭阳)、惠州(对应惠州、河源、汕尾)、广州(对应广州、佛山、深圳、珠海、中山、江门、清远、香港、澳门)、韶州(韶关)、肇庆(对应肇庆、阳江)、高州(茂名)、雷州(湛江)七府,是主体所在。四个直隶州,南雄州(现属韶关)和连州(现属清远),不用说,是为了控制进入岭南的交通要道的。嘉应州(现梅州),是雍正年间从惠州和潮州分割出来而成立的,起因是迁界禁海造成沿海人口大量涌入内地,而这一地带离惠州和潮州都太远,匪患严重,但人口又不足以设立一个府,因此,设立了嘉应直隶州。罗定州(云浮),是明代万历年间,平定罗旁山瑶族作乱之后设立的。两个厅,连山厅(现属清远),佛冈厅(现属清远),听名字就知道,是改土归流或者军事驻地。

珠三角(原广州府):

珠三角所在的广州一带,是广东的精华所在。明清时代的广州一府,现在变成了九个地级市(准确的说,是7个地级市加两个省级市),明末,广州府只有40万人口。现在有五千多万,大概是全国人口增长最夸张的一个府了。

广州:广州有钱,所以不在乎虚名,其实广州也可以号称自己是千年古都。毕竟,汉代就已经是南越的都城了。五代时,又做过南汉的都城。民国期间,还做过南方政府的首都。从汉代设南海郡开始,广州就是广东的中心。没办法,地理位置在那儿摆着呢,珠江入海口,又背靠越秀山白云山,老天爷注定的地区中心。到三国时代,孙权分交州设广州(广,来自之前交州的州治广信),广州成了整个广东的名字,府治番禺(现在的广州市)。此后,随着广东的开发,区划越分越细,广州所辖区域越来越小,清代已经只有珠江三角洲了,到现在,只剩下狭长的一条了。但还是顽强地守住了珠江入海口。

佛山:清代的广州府,有两个附郭县,番禺县和南海县。佛山,原本是南海县下面的一个镇。到了民国期间,佛山日渐发达,一度设立了省属的佛山市(后来又降级,仍归南海县管辖)。建国后,重新设立了佛山市。因为广州是地级市,只辖城内的几个区,粤中的西江和珠江一带,直接叫佛山专区了,行署设在佛山市。之后又不停地划出别的地级市,直到现在,连自身也岌岌可危,眼瞅着要被广州再次吞并了。顺德一直不服佛山,因为顺德明代就建县了,而佛山一直都是一个镇。唐贞观二年(628年),乡人在塔坡岗上掘地,得三尊铜佛,就在岗上将倒塌的寺庙进行重建,供奉三尊铜佛,该地名改名为佛山。

深圳:深圳不用说,是那位老人一个圈画出来的,因为临近香港。之前是广州府的宝安县。建国后,一度是惠阳地区所辖。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因其水泽密布,村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东莞:1988年广东大分家的时候,从惠阳地区独立出来的。毗邻香港,本身又靠海,经济起飞较早,是东莞能独立的主要因素。因境内盛产莞草(制作草席的材料)而得名。

珠海:和深圳一样,因为临近澳门,被划为经济特区,之后独立称地级市。之前属于中山县(香山县)。建国后,设立渔民县,后改名珠海县。因位于珠江注入南海之处而得名。

中山:原名香山县,因为是孙中山的故乡,所以改名中山。起初是一个小岛,明代才和大陆相连。到了清代中后期,已经是和番禺并列的大县了。其境内的五桂山多产奇异花卉,香溢数十里,故名香山。改革开放以后,因为毗邻港澳,而且靠海,经济起步较早,1988年从佛山独立为地级市。

江门:在清末被英国辟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来。建国后,一度设立为地级市,后来又降为县级市。直到1975年,重新升级为地级市。江门所属的四邑地区,清代曾发生激烈的土客械斗。文化上,同广府人核心区也有较大差别,所以才有迥异于珠三角的开平碉楼。江门因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将被的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

清远:此前一直默默无闻。直到1988年,广东全省大分家,才从广州分割清远出来成立地级市(同时拉上了韶关几个山区县)。最可能的原因,清远是珠三角平原最北端的县城了,再往北,就进入山区了。清远算是这一堆县当中最发达的了。而且,清远有铁路。该地古时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命名为清远,取“清明广远”之意。

香港、澳门:香港和澳门都不用说了。英国人和葡萄牙人成就的。

东江流域、陆海丰(原惠州府):

惠州:自南北朝时期开始有州郡设置,起先整个东江流域设循州,一度改名龙川郡,后来南部分割出祯州,宋代为了避宋仁宗讳,改名惠州。一直沿袭至今。河源、汕尾地区,大部分时间都由惠州管辖。历史上的惠州管辖区域,可以成为广义的东江流域。而惠州城,设在东江主流和支流西枝江的交汇之处,背山面水,沿袭上千年。

河源:也是1988年广东大分家时,从惠州独立出来的。但为什么是河源,而不是历史更悠久的龙川,难道是因为新丰江水库?或者是因为河源离珠三角更近一些?因地处东江上游,为河之源头,故名河源。

汕尾:同样是1988年广东大分家时,从惠州独立出来的。汕尾城区之前是海丰县的几个镇。是1988年和地级市同步成立的。因为靠海,有港口之利,在清末民初,汕尾镇已占到整个海丰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被称为小香港。所以能从海陆丰地区崛起。汕尾原名“汕美”,以美丽滨海风光著称,故得“汕美”之名。因地处广东省南部末端,旧时曾俗称“尾省”,“尾”与“美”谐音,人们便逐渐把“汕美”称为“汕尾”。

韩江流域(原潮州府):

潮州、汕头、揭阳:潮州在东晋时设立义安郡,隋代改为潮州。一直沿袭到民国。建国后,改称汕头专区。到1991年,汕头一分为三,潮州、汕头、揭阳分别独立。只不过,作为广东的欠发达地区,现在三市合一的呼声又非常高了。

潮州府所管辖的,是韩江流域下游(韩江、榕江、练江)。潮州作为府城,位于韩江中游,绵延千年。汕头作为三江交汇的沿海城市,是清末民初开始崛起的。到建国后,直接就把行署设在汕头,命名为汕头专区了。改革开放,又将汕头划为经济特区,更进一步夯实了地位。但作为经济特区,和珠海一样,完全没有发展起来。和深圳有天壤之别。揭阳,则比较幸运,因为一拆为三,汕头和潮州肯定是地级市,但揭阳则面临普宁等地的激烈竞争。最后和汕头市区同处榕江流域的揭阳胜出,可能也和揭阳是汕头前往梅州的主干道有关(后来修广梅汕铁路,也从揭阳经过)。而练江流域的普宁直到现在,也只说自己是普宁人,因为普宁比揭阳城区的GDP还高。

潮州因该州南部濒临大海,潮水在此涨落往复,故以此命名。汕头,明嘉靖九年(1530年),该地形成沙脊,称作“沙汕”。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在该地区建炮台、烟墩,称作“沙汕头”,清政府在这里设站收取盐税,简称为“汕头”。揭阳以县西北秦戌五岭之一的揭阳岭而得名。

北江流域(原韶州府):

韶关:自三国时设始兴郡,隋代改为韶州。沿袭至今。抗日战争期间设韶关市,曾作为临时省会。韶关是从湖南、江西入粤的门户,武江和浈江的交汇处,自古及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武江通道入湖南郴州;浈江通道入江西赣州)。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了削弱广东的独立性,韶关都不属于广东管辖。韶关也是中原移民入粤第一站广东省湛江市英利镇未来天气预报,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韶州都是广东数一数二的大州。在清远从广州独立为地级市的时候,原韶关西北部的县,都划归清远管理了。韶关因韶石山而得名。

西江流域、漠阳江流域(原肇庆府):

肇庆:南梁时期设高要郡,一度是广州都督府所在。肇庆四面环山,西江穿城而过,确实是建城的绝佳之处,可以说是珠三角的西大门。隋代改为端州。宋徽宗年间,因曾为端王,将端州改名为肇庆,以示庆祝。一直沿袭至今。云浮在建国后,一度归肇庆地区管辖。1994年,云浮独立为地级市。

阳江:位于漠阳江入海口,唐代至元代,曾设立恩州。明代撤,并入肇庆。清代末期,曾设立阳江直隶州。建国后,一度属于江门管辖。到1988年广东大分家,独立为地级市。阳江因漠阳江而得名。

鉴江流域(原高州府):

茂名:南梁时期设高州。一直沿袭到民国,府城为茂名(现高州市)。建国后,在现在的茂名市区发现了石油,设立了茂名工矿区市。而原来的地区中心茂名,只好改名为高州市。高州所辖区域为鉴江流域。但建国后的区划,把鉴江出海口的吴川划给了湛江,结果茂名只能暗自哭了。据明万历《高州府志》记载,西晋末永嘉年间有个潘茂名的人在当地炼丹升仙。后人为纪念潘茂名为民灭病除害和用石船救水灾居民的功绩,把炼丹所在地附近的地方称作茂名。

雷州半岛(原雷州府):

湛江:唐代分合浦置南合州,后改名雷州。沿袭到清代(府治在现在的雷州市)。清末,在湛江的广州湾一带,法国人设立租界,逐步发展起来。民国年间设立湛江市。建国后设立湛江专区。湛江一直缺乏一条大的河流纵贯全境,又干旱少雨,所以一直苦于粮食不够吃。建国后,挖通了青年运河,算是补上了这个缺憾。1945年,中国收回广州湾,因历史上这里设置过“椹川市”,后受唐人谢混诗句“人有水木湛清华”的启发,故改“椹”为“湛”,释“川”为“江”,使市名更有濒临海滨之意。

梅江流域(原嘉应州):

梅州:从清代的嘉应州沿袭而来。南汉时设立敬州。宋代避讳,改为梅州。因汉初梅绢跟随汉高祖刘邦破秦有功,封于该地,故改名为梅州。到明代,撤州,隶潮州府。到乾隆年间,重新设立嘉应直隶州。建国后设梅县专区。梅州地处韩江上游,地接福建、江西,是客家人的聚集地。

云浮(原罗定州):

罗定州,明代平定瑶乱之后,设立罗定直隶州。沿袭到清末(州城在罗定)。建国后,归肇庆专区管辖。直到1994年,才独立为地级市。至于为什么会选云浮,而不是历史上的州城罗定,大概因为云浮有矿(云浮有硫都之称)?所以罗定和云浮一样,一直都说自己是罗定人,而不是云浮人。云浮因境内的云浮山而得名。

原南雄州、连州、连山厅、佛冈厅:

南雄州,从南汉开始设立,扼守从江西入广东的浈水上游,明清一度升为府。民国废州府之后,就一直归韶关管辖。毕竟,在和平年代,没必要保留这种军事性质的建制。

连州,隋代设立,扼守从湖南郴州入广东的连江上游。清代升为直隶州。民国废州府之后,就一直归韶关管辖。到清远设立地级市以后,划归清远管辖。和南雄一样,在和平年代,没必要保留这种军事性质的建制。

连山厅,为因改土归流而设。佛冈厅,因缉盗而设。和平时期,更没必要保留这些建制了。

当然,历史上的广东,还包括已经独立为省的海南,和划归广西的钦州、北海、防城港。不再赘述。

广州、惠州、潮州、韶关、肇庆、梅州,因为明清就是府城或州城,所以还镇得住。深圳、珠海、中山、东莞,直接从县升为地级市,问题也不大。汕头、汕尾、江门、清远、阳江,经济够发达,也镇得住。而像佛山、揭阳、云浮、河源这种后起为地级市的城市,问题就非常大,镇不住下面的地头蛇,顺德、普宁、罗定、龙川,号称广东四大不认地级市的地方。而湛江和茂名,不管怎么说,比雷州市和高州市发达那么一点点,雷州和高州只能勉强认了。

古典时期,广东对于农业立国的中国,可能无足轻重。但大航海时代之后,广东之于中国,可谓举足轻重。因为广东沿海多山,所以多良港。有港口,就是经济、贸易、军事优势所在。而且对于控制南海,乃至威慑整个东南亚,广东都是首要的一环。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chuxing/56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