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气象台台长周国兵预报员分析天气知乎(组图)和气象方面的科普知识
对于许多市民来说,重庆市气象台是一个既熟悉又神秘的单位,每天都在手机和电视屏幕上看到来自重庆市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但却较少了解市气象台背后的故事。
本期知乎城市重庆「城市会客厅」,就邀请到重庆市气象台台长周国兵,与大家一起聊聊天气预报和气象方面的相关科普知识。
重庆市气象台台长周国兵
预报员分析天气
知乎城市重庆:天气预报大家都很熟悉,它是怎么做出来的,能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吗?
周国兵:一般来说,天气预报可以分为五个步骤,气象观测、数据收集与计算、综合分析、预报会商、预报发布。
气象观测:气象观测为天气预报提供最基础的数据,气象观测数据能让预报员掌握实时和过去的天气信息。全世界所有的气象观测站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同时对大气进行观测,目前我国已建成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站、雷达、气象卫星等等气象立体综合观测系统。
数据收集与计算:全国各地甚至全球的高时空分辨率气象实时观测数据通过通讯网络汇集到中国气象局相关业务单位,相关业务单位一方面将这些数据处理制作成实时天气图表信息发送到全国各地的气象部门,另一方面将这些观测数据输入到高性能的计算机,通过求解描写天气演变的方程组,计算未来天气,即预报员最常用的数值天气预报。
综合分析:各级气象台预报员根据得到的最新数值天气预报及其它大量气象监测信息,结合当地天气气候背景、气象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分析研判作出未来不同时间段的具体天气预报。
预报会商:进行天气会商是预报员每天必须要做的工作之一。由于大气运动的复杂性,天气变化存在不确定性,每个预报员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积累的预报经验是不同的,在预报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就需要通过天气会商来形成一致的预报结论,就像医生给有疑难杂症的病人会诊一样。
预报发布:天气预报结论作出后,制作成不同形式的预报产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站、微信、微博以及手机短信、APP 等媒体及时向公众发布,这就是大家收看收听到的天气预报了。
知乎城市重庆:现在市民越来越重视天气预报,在气象知识科普化方面,请周台长介绍一下重庆市气象台是怎么做的?
周国兵:气象是一门科学,可以说既专业,大家又很熟悉。气象科普,顾名思义,就是把气象科学知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普及到广大市民中间去。
由于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做好气象科普长春市双阳区天气预报,能够增加公众日常气象知识储备,增强对灾害天气的防范意识和防御本领。重庆市气象台作为承担全市天气预报工作的事业单位,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气象科普工作,也非常重视气象科普工作。
针对气象科普工作,市气象台主要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是将科普工作融入日常天气预报预警业务中,比如我们预报未来可能出现某种灾害性天气时,会在相关预报服务中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和应对措施,供市民参考;同时也会组织安排首席预报员接受媒体采访,解读灾害天气和气象知识,通过包括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多种途径将相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或气象科学知识传递给广大市民。二是有针对性主动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比如每年的「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等,我们都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中小学、社区等开展专场气象知识普及。另外,在重要天气过程来临前或重大节假日前,我们市局的新闻发言人及相关气象专家,还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市民介绍气象方面的科普知识。
当然,气象科普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的全民活动,不是哪一个单独的部门能够完成的,重庆气象部门的很多单位都在组织和参与,比如市气象学会、市气象服务中心、市气候中心、科研所以及区县气象局等都在以多形式、多途径开展气象科普工作。
知乎城市重庆:在遇到重大极端天气的时候,如何让气象预报更为便捷地传达到每个市民那里,代表了一个城市公共服务的水平。在这方面重庆市气象台的成功经验是什么,能否介绍一两个具体案例?
周国兵:当前市民及时获取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渠道很多,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站、手机 APP 、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等等。针对灾害性天气我们建立了递进式滚动预报机制,有重大灾害天气过程我们一般会提前1-2 天发布《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提醒政府、部门及公众,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居民小区经常把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贴在小区内,让业主们知晓并提前采取相关措施。灾害性天气来临前,我们会提前 6-12 小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提前 0-2 小时发布短临警报。尤其针对极端灾害天气建立了定位发布预警机制,就是让市民能及时获得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防范。比如今年 4 月 11 日夜间,重庆中西部普遍出现 8-9 级大风,局地 10 级以上大风,我们针对中心城区的个别街道及时圈定极端灾害性天气区域,向该区域及时定向发布了大风预警信息,提醒市民注意防范。
知乎城市重庆:从科普的角度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气象知识,比如掌握必要的气象术语,对于市民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帮助?
周国兵:由于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已经积累和掌握了一些常识性的气象术语,比如暴雨、高温、干旱、大风、冰雹、雷电、雾、霾等等。
气象术语很多,有些也很专业。当然,市民能了解一些与生产生活有关的气象术语,尤其是了解一些应对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对日常生活也是有帮助。
比如雾和霾,在观测规范中,雾是指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 km的天气现象;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0 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现在所说的霾天气通常与大气污染有着密切的联系,出现霾天气时应该做好自我防范。近几年,气象环境监测显示,雾、霾天气越来越少,重庆的蓝天越来越多,也从侧面说明重庆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比如暴雨,气象上的定义是24小时内降雨量大于 50 mm小于 100 mm。同样量级的降水下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造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如果24小时下 80 mm,平均每小时下 3.3 mm,影响不大;如果 1 小时降雨 80 mm,对各方面影响就比较大了,低洼地段可能会积水、可能会出现山洪或中小河洪水。因此暴雨时,开车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做好城市、农田、鱼塘排涝准备;注意防范暴雨诱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根据暴雨情况,及时停止集会、停课、停业等等。
比如针对雷电,建筑物要做好防避雷设施,雷雨时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和使用手机长春市双阳区天气预报,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和其他类似金属装置,不要把农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等等。
此外,重庆针对本地 13 种灾害性天气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业务,市民也经常收到相关信息,感兴趣的也可上网搜寻了解。
气象术语很多,在此不能一一列举,市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学习和了解,切实增强自身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知乎城市重庆:在未来,面向重庆市民,重庆市气象台还会哪些针对气象科普方面的举措?
周国兵:一直以来,全市气象部门包括市气象台,都在采取不同形式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就是想让更广泛的人群知道气象、了解气象、用好气象,掌握气象灾害防御本领、增加防范气象灾害意识。比如每年的「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等气象部门都会推出丰富多彩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此外,气象部门通过打造气象科普基地、建设气象公园、举办气象科普讲解大赛和中学生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竞赛等增加气象科学普及途径;通过组织气象专家到中小学、社区开展科普宣传,推进气象科普知识进校园、进社区;通过开放气象科普基地、气象观测场、气象工作场所等,让更多的市民能够参与气象科普实地体验。当然,现在信息化时代,市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互联网上了解到更多的气象知识。
做好气象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强化气象科普工作,让越来越多的重庆市民来关注气象、了解气象、学习气象。
重庆市气象台介绍
重庆市气象台是重庆市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全市短时临近、短期、中期天气预报及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负责组织全市天气会商和灾害性天气联防,负责对区县气象台提供业务技术指导,负责为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气象服务和重大社会活动提供气象保障服务,承担全市现代天气预报业务体系建设,参与天气业务规范和标准的制订,开展天气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和气象科普宣传。 (文/程朋 摄影/李沙纱)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chuxing/57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