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身体有三个部位千万不能“冻”!你知道吗?

白露过后,昼夜温差越来越大,气温逐渐下降,需要开始保温工作。虽然一直有“春覆秋冻”的说法,但身体的三个部位绝对不能“冻”!

肩膀

肩部冻结很容易导致炎症。现在很多上班族早上醒来都会感到肩膀酸痛。当他们去医院检查时,他们患有肩周炎。一般来说,肩周炎患者基本都是50岁左右的人,所以民间有“五十肩”之说。然而,初秋的雨季,夜里寒风凛冽,人体的肩膀长期受寒。因此,初秋时,肩部要保暖。

如何保暖:秋季过后,建议减少或不穿露背单领连衣裙,睡觉时最好戴上披肩。

腹部

腹冷容易导致腹经气血停滞,引起疼痛。比如有胃病史的人感冒后容易出现胃痛,月经期的女性感冒后容易出现痛经。

如何保暖:

穿背心

秋季不建议爱美的女性穿露脐上衣,低腰长裤也要尽量避免。老人、儿童、女性体寒体质、胃部不适者,外出时不妨穿上背心,以免腰腹受凉。

腹部按摩

每晚睡前揉搓双手取暖,将左手手掌放在肚脐上,右手放在左手背上。然后在肚脐周围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约10分钟。长期坚持不仅能有效缓解腹冷引起的不适,还能调理脾胃,预防便秘。

“寒从脚来”,脚是身体最怕冷的部位。另外,脚部皮肤薄,脂肪少,保暖性差,所以脚部皮肤温度低,最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

如何保暖:

1.泡脚姜花椒水

坚持用热水泡脚,有利于气血循环,疏通经络,疏表散寒,能有效缓解手脚冰凉,温暖全身。在热水中加入生姜和花椒,可以增强祛风散寒的功效。

另外要注意足浴的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也不宜过长。

2.按摩脚底

脚底是人体脏腑的集中反射区。经常按摩脚底,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改善脚冷。如果记不住脚底的穴位,可以整体进行密集按压。每按一个地方,按住 3 到 5 秒,直到双脚恢复温暖。

“秋冻”有助于锻炼耐寒性。在温度逐渐降低的环境下,经过一定时间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产热效率,提高对低温的适应能力。

另外,秋季天气转凉后,气温不时回升,俗称“秋虎”。所以,如果过早加得太多衣服,一旦气温升高,出汗出风,很容易受热着凉。

天气是一个从热到冷的渐进过程。有些人在秋天匆匆穿上很多衣服,甚至在稍冷一点的时候穿上棉质的衣服。这种方法不好。过早穿棉衣,会使身体失去对冷空气的逐渐适应过程,导致抗寒能力下降,从而降低身体在低温环境下的主动调节功能。寒冷的冬天来临时,鼻子和气管一旦受到冷空气的侵袭,就会过度收缩,减少血液流动春捂秋冻 家电,导致抗菌能力减弱。流鼻涕,发烧,感冒。所以衣服要慢慢加。

人体体温一般在37摄氏度左右。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现在是秋天,天气越来越凉,少穿衣服有利于锻炼抗寒能力,增强对低温的适应能力。

不过,“秋冻”并不适合所有人。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肺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不宜低温。

不能一味地坚持“春盖秋冻”。如果温度进一步降低,则应适当添加衣物。另外,早晚气温一般较低,衣物也要适当加减。

01

慢性肺病患者

一般情况下,当日照温度在15℃到20℃之间时,人们可以适当减衣,但真正接近立冬时,要及时加衣。

对于慢性肺病患者,绝不能有“秋冻”。此类患者体质虚弱,易受寒邪之害,引起气管、支气管痉挛,诱发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或加重。

02

心血管疾病患者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这里主要涉及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力衰竭。

中医认为,心主血管,心脏病多与津液和血液循环不畅有关。由于金血“温则行,寒则凝”,所以金血的运行状态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

寒吸血,寒侵入血管,引起气血瘀滞,血管挛缩,心脏血管营养不良,从而引起血压波动和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不宜因体质虚弱而“秋冻”。

03

肠胃病患者

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等,应慎用秋霜。

胃是气血多的脏腑,受寒吸收。所以,如果秋风大,要及时添衣春捂秋冻 家电,不能过于“秋冻”。

04

关节疾病患者

“秋冻”要适中,不能随便冻,尤其要加强对人体重要部位的保护,如头、腹、足、肩、腰、膝关节等。

05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冻”。

一、“秋冻”很容易感冒

长期或不规律的高血糖,会降低人体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所以换季时容易感冒,忽冷忽热。

二、预防血管痉挛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容易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减少,导致微循环障碍,容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

疾病来自寒冷

“秋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应该考虑到人体的承受能力。

示例:温度低于 0°C 时切勿穿单件衬衫!

正常情况下,当日照温度在15°C到20°C之间时,人们可以适当减少衣物,但临近初冬时,这个原则就不再适用了。

盲目的“秋冻”不可取!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jdzx/32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