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1.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改进及空调器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改进及具有该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商用空调的室内机主要包括四面出风式和风管机两大类,其中风管机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风管机是应市场多样性的需求和整体装修空间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新机型,适用于安装和维修宽度较小的场合,尤其适用于小户型家庭使用。

3.风管式空调器通常采用直接蒸发器制冷,其室内机在中低速制冷或除湿模式下,系统的蒸发温度设置的较低,会引起出风温度过低,影响用户的舒适性体验,如果要保障出风温度不要过低,要将系统的蒸发温度提高,但这样会导致系统制冷能力、除湿量均会降低,制冷、除湿效果变差。

4.基于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风管式空调室内机进行改进,在不影响制冷和除湿效果的基础上使出风温度不至于过低,是本实用新型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在保证对室内空气进行充分制冷、除湿的基础上,提升出风温度,改善用户体验。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7.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和回风口;

8.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倾斜地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进风口所在侧;

9.接水部件,所述接水部件设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

10.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出风口所在侧;

11.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位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风机之间的混风区,沿风在所述壳体内的流向,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游及所述风机的上游,且与所述混风区连通。

12.本技术换热器位于进风口所在侧,风机位于出风口所在侧,在换热器和风机之间形成混风区,壳体上设置与混风区连通的回风口,制冷或除湿时,风机运转,由进风口进入室内机内的室内风先经换热器换热,具有较低的蒸发温度,同时,室内回风或室外新风经回风口进入室内机内,此部分风不经过换热器,温度较高,与由进风口进入且经过换热器换热后的低温风混合,然后由出风口排出,可有效提升出风温度,则本技术在保证采用较低的蒸发温度对室内空气进行充分的制冷、除湿的基础上,提升出风温度,改善用户舒适度体验。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风口上配置有风量调节阀,所述风量调节阀可翻转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风量调节阀打开所述回风口,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风量调节阀关闭所述回风口。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量调节阀的开度可调,以调节经所述回风口进入所述混风区的风量。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设置,所述进风口设在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出风口设在所述第二侧板上。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风口设在所述底板上或所述第三侧板上或所述第四侧板上,当所述回风口设在所述底板上时,所述回风口紧邻所述底板上的风机维修板。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风量调节阀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风量调节阀翻转。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风口设在所述第三侧板和/或第四侧板上,所述回风口连接有回风引风管,所述风量调节阀设在所述回风引风管的末端上。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为贯流风机或离心风机,其配置有蜗壳,所述蜗壳的进风口与所述混风区连通,所述蜗壳的出风口与所述壳体上的所述出风口通过环形钣金件连通。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壁上与所述蜗壳对应的位置处贴覆有吸音部件,所述吸音部件环绕所述蜗壳一周。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风管式空调室内机,所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为上述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立体图;

24.图2是图1所示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省略第三侧板后的立体图;

25.图3是图2的正视图;

26.图4是图2的俯视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立体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俯视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立体图;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俯视图;

31.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立体图;

32.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俯视图。

33.附图标记:10-壳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13-回风口;14-顶板;15-底板;16-第一侧板;17-第二侧板;18-第三侧板;19-第四侧板;20-换热器;30-接水部件;40-风机;50-混风区;60-风量调节阀;70-蜗壳;80-回风引风管;90-吸音部件;100-环形钣金件。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

ꢀ“

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

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空调 空调管,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7.本技术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制热循环。制冷制热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38.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冷媒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冷媒气体。所排出的冷媒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冷媒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39.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冷媒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冷媒。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冷媒,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冷媒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冷媒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40.空调器的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室外风机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的部分,并且节流装置(如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41.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执行制热模式,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执行制冷模式。

42.其中,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转换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的方式,一般采用四通阀,具体参考常规空调器的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43.空调器的制冷工作原理是:压缩机工作使室内换热器(在室内机中,此时为蒸发器)内处于超低压状态,室内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迅速蒸发吸收热量,室内风机吹出的风经过室内换热器盘管降温后变为冷风吹到室内,蒸发汽化后的冷媒经压缩机加压后,在室外换热器(在室外机中,此时为冷凝器)中的高压环境下凝结为液态,释放出热量,通过室外风机,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如此循环就达到了制冷效果。

44.空调器的制热工作原理是:气态冷媒被压缩机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冷媒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室外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变得更冷)空调 空调管,成为气态冷媒,再次进入压缩机开始下一个循环。

45.风管机是隐藏式空调的简称,也可以称为空调风管机或者风管机空调。风管机解决了挂机、柜机裸露在外面影响美观的问题,同时走管长度比普通家用空调要长,安装比较灵活,是一种新兴的空调类型。

46.实施例一

47.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换热器20、接水部件30和风机40。

48.其中,壳体10限定出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空间,并对内部各部件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与现有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不同,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上不仅开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还开设有回风口13,风机40工作时,室内空气经进风口11进入壳体10内部,经换热器20换热后由出风口12向室内排出,回风口13的作用在于将室内回风或室外新风经回风口133引入壳体10内部,此部分风不经过换热器,温度较高。

49.换热器20倾斜地安装在壳体10内,换热器20数量、型式不限,根据规格容量大小,可以1排或多排,型式可以v型或u型等,与现有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不同,本实施例中换热器20位于进风口11所在侧。

50.接水部件30设在壳体10内并位于换热器20的下方,其呈盘状,用于盛接换热器20上的冷凝水,接水部件30可以为一独立部件,通过连接结构固设在壳体10内壁上,或者是与壳体10内壁上一体成型的盘形结构。

51.风机40设在壳体10内,包括电机和叶轮,电机数量型式不限,一般以单个为主,型式交流或直流均可,叶轮数量型式不限,数量可以多个,型式可以贯流或离心等,与现有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不同,本实施例中风机40位于出风口12所在侧。

52.同时,本实施例中壳体10内形成有位于换热器20与风机40之间的混风区50,沿风在壳体10内的流向(如图2和图3直箭头所指方向所示),回风口13位于换热器20的下游及风机40的上游,且与混风区50连通。具体地,换热器20与风机40之间预留一定的间距,以形成所述的混风区50,回风口13位于换热器20和风机40之间。

53.本实施例中换热器20位于进风口11所在侧,风机40位于出风口12所在侧,在换热器20和风机40之间形成混风区50,壳体10上设置与混风区50连通的回风口13,制冷或除湿时,风机40运转,由进风口11进入室内机内的室内风先经换热器20换热,具有较低的蒸发温度,同时,室内回风或室外新风经回风口13进入室内机内,此部分风不经过换热器,温度较高,与由进风口11进入且经过换热器20换热后的低温风混合,然后由出风口12排出,可有效提升出风温度,则本技术在保证采用较低的蒸发温度对室内空气进行充分的制冷、除湿的基础上,提升出风温度,改善用户舒适度体验。

54.本实施例中,回风口13上配置有风量调节阀60,风量调节阀60可翻转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风量调节阀60打开回风口13,在第二位置时,风量调节阀60关闭回风口13。则在开启制冷或除湿模式时,当经过换热器20热交换后的空气温度较低时,可以联动开启风量调节阀60;在开启制热或高速制冷模式时,当经过换热器20热交换后的空气温度适宜,风量调节阀60可不开启,或手动选择开启或关闭风量调节阀60,室内机关机时,联动关闭风量调节阀60,以避免灰尘经回风口13进入。

55.风量调节阀60的开度可调,以调节经回风口13进入混风区50的风量。即风量调节阀60有一定风量调节能力,其与室内机控制器联动,可以结合出风温度实现风量调节阀60的开度的联动控制。比如,当开机运行一定时间t1后,出风温度不高于某一内部设定温度t1时,风量调节阀60自动开启至某一对应开度,当继续运行一定时间t2后,出风温度仍有降低,风量调节阀60的开启度会随温度的降低自动增大,且最大引入回风量控制在出风总量

的20%左右;当运行一定时间t2后,出风温度维持在目标温度区间,则风量调节阀60开度保持不变;当出风温度上升,超出目标温度区间时,风量调节阀60的开启度随温度的升高自动减小,当出风温度超过某一内部设定温度t2时,风量调节阀60完全关闭;空调关机时,联动关闭风量调节阀60。风量调节阀60可选用风门等。

56.本实施例中,壳体10具体为长方形壳体,包括顶板14、底板15、第一侧板16、第二侧板17、第三侧板18和第四侧板19,第一侧板16与第二侧板17相对设置,第三侧板18与第四侧板19相对设置,进风口11设在第一侧板16上,出风口12设在第二侧板17上,实现侧进侧出的气流组织形式。

57.对于回风口13,本实施例中其设在底板15上,相应地风量调节阀60也设在底板15上,回风口13及风量调节阀60紧邻底板15上的风机维修板,便于整体检修和安装。

58.风量调节阀60也可以选用在回风口13铰接一板状件,相应地,壳体10上设置有驱动机构(未图示),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与风量调节阀60连接,用于带动风量调节阀60翻转,通过控制驱动机构的动作,实现翻转开闭风量调节阀60以及风量调节阀60的开度控制。

59.本实施例中风机40为贯流风机或离心风机,其配置有蜗壳70,蜗壳70的进风口与混风区50连通,蜗壳70的出风口与壳体10上的出风口12通过环形钣金件100连通。蜗壳70的设置一方面起到汇集导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混风区50内气体的充分混合。

60.由于风机40位于出风口13侧,因此风机40运转噪音要进行合理地控制,本实施例中,壳体10的内壁上与蜗壳70对应的位置处贴覆有吸音部件90,吸音部件90环绕蜗壳70一周。即在蜗壳70外部空间的机壳内部设置吸音部件90,比如吸音棉等,以减小风机40运转噪音,进而减小出风噪音。

61.实施例二

62.参照图5和图6,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回风口13设在第三侧板18上,相应地风量调节阀60也设在第三侧板18上,即回风直接通过机器本体引入。

63.实施例三

64.参照图7和图8,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回风口13设在第三侧板18上,且回风口13连接有回风引风管80,风量调节阀60设在回风引风管80的末端上,即回风通过外接回风引风管80引入,在回风引风管80末端设置风量调节阀60,通过改变回风引风管80末端管口的朝向,使得回风进口的位置选择的自由度更大,便于配合房间装修。

65.实施例四

66.参照图9和图10,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三侧板18和第四侧板19上均设置有回风口13,且各回风口13均对应连接有回风引风管80,两侧板上的回风口13可对称设置或依具体房间装修工况设置,这样使得回风引入更加灵活,位置选择的自由度更大,进一步便于配合房间装修。

67.实施例五

68.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风管式空调室内机,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参见本实用新型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一至四,以及附图1至图10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6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jdzx/43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