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空调温度为什么那么低 ?竟然是多方密谋的结果【细思恐极】
有研究表明,在18-22℃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欲望最为强烈。一位国际银行高管在香港考察期间,对空调温度低的解释是为了营造一种奢华、高端、有品位的氛围。
前几天,
“黑龙江三伏天穿棉袄”的新闻,
让严重脱水的“工折户”包邮区
着实羡慕了一把,
恨不得飞跃大半个中国,
体验一把三伏天冻成狗的滋味。
倒不用这么折腾,
去就近的香港,
依然能给你这种体验。
相信每一个夏天到港的人,
都有被冻蒙圈的经历。
有人把它调侃成
“屋穿棉袄外穿纱”。
在香港,
随处可见的室内空调,
在商场、地铁、办公室、
电影院、餐厅、教室里
散发出像冰窖一样的冷气。
有网友到香港热门公共场所实测室温,
光看数字就能感觉到阵阵寒意。
对于香港人
为什么喜欢把空调开得这么低,
坊间也是各说纷纭。
有人说,
英国统治香港一个多世纪,
一些生活习惯自然也就渗透进来。
众所周知,
英国人都怕热,
气温达到30℃就能放“高温假”,
最高气温记录也才35℃,
而当他们来到湿热的香港,
温度有小半年都在30度以上,
“高温假”自然就不存在了,
于是他们只好
在香港大范围的装空调,
并且把它尽量调低,
已达到他们认为的
最舒适的温度。
也有人说,
香港人群密集,
房间空间小,
一家人挤在十多米房子里
的情况很常见,
尤其在地铁等公共交通上,
狭小的空间夹杂着各种
让人不适的气味。
很多人香港人认为,
正是空调带来的冷气稀释了异味,
尽管有人已经驳回了
这种“空调净化空气论”,
认为它只是室内空气的循环,
并没有增加新鲜空气,
不过冷气的存在确实也会使得
拥挤的空间变得舒服一些,
这大概也算是香港民众默认低温的
一个重要原因吧。
另一种说法则更亲民,
在TVB的剧中,
上班族们每天都是西装革履,
在30多度的夏天穿这样的行头,
绝对会热到无心工作,
所以必须保证足够的冷气,
让他们在工作时舒适又体面。
有些香港老板还认为,
室内温度高容易让人犯困,
影响工作效率,
办公室冷点,
反而让人更集中。
还有人认为空调温度低
是商家的小心思,
有研究表明,
在18-22℃的情况下,
人们的消费欲望最为强烈。
一位国际银行高管在香港考察期间,
对空调温度低的解释是
为了营造一种奢华、高端、有品位的氛围。
而《Time Out Hong Kong》杂志则指出,
没有安装空调的商场
会让消费者认为“更原始”。
温度低就意味着商机:
既能让顾客乐在其中,
又能通过购买外套、食物来保暖。
不仅是商场,
香港电影院温度低还直接促使了
“毯子出租”的业务。
还有一种说法:
据说,
为保证电力公司的收益水平,
香港政府给电力公司制定的计算方法是
并且政府不干涉电力公司定价,
电力公司为提高效益,
向高用电量的大商户提供优惠
以诱使他们多用电,
于是公共场所如商场办公室
等都大开冷气,
而用电少的反而不能享受优惠。
空调开得过低直接导致用电量的剧增。
有数据显示,
有专家指出,
香港的温室效应的加剧
也和空调的大量使用有一定关系。
香港空气质量专家黄教授曾检测过
购物中心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为0.3%,
是平均水平的三倍,
在这种环境下,
易引起人的疲劳、头痛和头晕等症状,
即“空调病”。
而香港夏日室内外温差太大,
牛皮癣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加。
为节能减排,
香港自2004年起,
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无冷气日,
每到这一天,
香港数百家学校都会积极响应关闭空调,
为此每年都会省下几十万度的电。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
越来越多的商场、店铺和写字楼
签署了政府的“节能条约”,
承诺夏季的室内温度控制在24-26℃。
尽管如此,
但很多港男港女依然奉行
“越冻越开心”
让习惯在超低温环境里生活的人
适应常温,
的确不是件易事。
毕竟,
夏天没有空调
靠什么续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jdzx/4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