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华山”牌照相机老品牌的老陕印记一抹泡影

“华山”牌照相机

老品牌,一头连着历史记忆老长岭冰箱,一头连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城市老品牌的多少,映射着这个城市过往的繁华程度。

曾经,西安的商业绝对在中国版图上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在整个中西部,某些领域甚至可以和重庆武汉媲美。然而时过境迁,老陕家的品牌在野蛮的市场争夺中,纷纷衰落,甚至退出历史的舞台。

那些镌刻着的独特的老陕印记,也终究化作一抹泡影,令人唏嘘。也正如毛不易的歌里唱道: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

香消玉殒,终成殇。

结婚的硬通货

黄河彩电

老陕家有两个黄河,一个是韩城边上的母亲河“黄河”,另一个是“黄河”牌彩电。

1984年底黄河机械厂(“黄河”厂)引进了彩电生产线,“黄河”彩电诞生。在那个时代,它是结婚的硬通货,更是市场的紧俏品,地位远超如今热销的手机(然而,现在也几近“凉凉” )。

黄河电视是国营黄河机器制造厂(786厂)的骄子,国家领导人也曾数次来厂视察。

那个时代的黄河电视很傲娇,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的,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

首先需要一笔“巨款”。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一名普通干部,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2元,而一台18英寸黄河彩电的出厂价就高达1350元左右。在流到市场后,更是涨到2700多元,对于大绝大多数的国人而言,黄河彩电就是难以负担的奢侈品。

即便存够了钱,如果没有厂家印制的“彩电票”,在电视供不应求的当年,根本不可能买到彩电。那个时候的“黄河”,出尽了风头。从技术到品质,从口碑到市场,一时无两。

与“黄河”一道在陕诞生的,还有两位兄弟,一个“如意”,一个“海燕”。这哥仨,在1998年之前,占据中国电视行业大半壁江山。

“海燕”南飞,“黄河”东流去,三秦父老不“如意”。这是80年代彩电紧俏时,在陕西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表面看,它是秦人对买不到本省彩电的抱怨,实际上从另一面反映了陕西百姓对本省彩电品牌在全国拥有的地位,而发自内心的自豪。

数据可查,1990年至1992年三年间,黄河制造厂的营收分别为6.97亿元、8.42亿元、7.2亿元,净利为2984.78万元、1732.03万元、2349.62万元。

要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初,净利数千万,于今而言,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到了1994年2月,黄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敲钟上市。

上市后,“黄河”似乎有些“晕了头”,野蛮投资粗暴上马,从电器,到制冷,再到房地产,甚至酒店,黄河把用于拳头产品的资金全部摊薄在了新行业,以为有这个名气,干什么行业,都能成功。

谁也不曾料想,上市是它的巅峰,也是跌入炼狱的开始。

1996年, 国家放开彩电销售价格,四川长虹率先发起价格大战。内忧外患的“黄河”被当年的“小弟”打得晕头转向。

至此,自上市始便与亏损为伴的“黄河”(中间依靠关联交易和政府续命有过扭亏为盈),再也撑不住。

再后来, “黄河”彩电逐渐淡出了老陕的世界,没于历史长河。

半世纪前的国产相机

华山牌照相机

50年代,中苏的关系怎么形容呢?郎情妾意的蜜月期,到处秀着恩爱。

苏联在中国帮助建设了许多项目,其中包括在西安市建造一座兵工系统的光学仪器厂,这家工厂设计制造了一种小型相机出口回销苏联。

然而,好景不长。蜜月没多久,中苏交恶,苏联撤走了技术人员和专家,留下了制造这种相机的设备,此后工厂转为为中国市场生产相机,因为生产厂在西安,距华山近,故改名华山牌。

华山牌照相机成为当时国内少有的国产相机,市场上买不到,但在国防口内部销售。

华山当年生产的135轻便照相机、长乐120双反照相机,早已成为照相机发展史上,普及相机的标志性产品。

那时候一个月的工资,才能勉强买得起的稀缺相机,唤醒了多少人重新感知世界的愿景。

一张张胶片、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录了万千家庭的人生故事。

如今,由于价格高、质量差,华山牌相机也早已经不再受老陕欢迎,被市场无情淘汰。

彩蝶已去 时光永存

蝴蝶牌手表

1968年,一批从上海手表厂来的骨干到了西安,受命组建国营红旗手表厂,也是西北第一家机械手表厂。

国营红旗手表厂后来改名叫西安蝴蝶手表厂,在那个“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录音机)的年代,蝴蝶手表和家喻户晓的大IP梁祝联系在一起,因为浪漫的寓意,被年轻人拿来当定情之物,很是抢手。

伴随着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蝴蝶手表为您报时”的无线电波,美丽的蝴蝶从西安飞向全国,引领全新的消费潮流。

在蝴蝶手表厂的辉煌时期,出门办事,对方一听是蝴蝶手表厂的就马上笑脸相迎,然后拉关系走后门买手表,七八十年代的蝴蝶表厂是令人羡慕的好单位,效益好,福利高,很多复员军人都希望自己转业到表厂工作;很多有关系的人,以想方设法调进蝴蝶手表厂为荣。

当时的西安成为了与北京、天津齐名的全国三大手表生产基地之一,一度是西安和陕西人的骄傲。

作为国产手表品牌的重要一支,西安蝴蝶表厂生产的机械手表也曾风靡一时,到1988年时累计创造10亿产值,年发展速度在110%以上,妥妥的纳税大户。

当年的辉煌和如今的落寞对比鲜明。蝴蝶表厂在2002年正式宣告破产,累计亏损1.28亿元。如今在长安区杜曲一带,老厂区还完整的保留着,带着浓厚的时代色彩,但并不十分荒芜,里间有一些小的制表公司租了当年的车间加工配件。

“蝴蝶表”这三个字,变成了开启记忆的密码,一碰触,便是回忆。

日升日落 悲喜交加

太阳锅巴

1984年,李照森在吃川菜“鱿鱼锅巴”时突发奇想,要把只能在饭桌上享用的锅巴变成人们手中可随时取食的小食品。于是,当时李照森任厂长的西安旅游食品厂便开发出“太阳”牌锅巴。

“太阳锅巴”一问世,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产品供不应求。后来,产量以每月增加100吨的速度发展,可怎么增加也供应不上,总是缺货、缺货。

1990年“太阳锅巴”开始在市场走红,占据了北京、广州、桂林、银川、合肥、石家庄等城市市场,“太阳锅巴”的产量也达到了高峰,旅游食品厂改建成西安太阳食品集团公司。

1990年北京亚运会,太阳锅巴成为赛事赞助商,熊猫盼盼也成功印上了太阳锅巴的包装。此后,太阳集团还推出了阿香婆香辣酱,更是横扫全国。

还记得那时候“不尝不知道,一尝忘不掉”的广告吗,这使太阳锅巴几乎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然而,似乎是一夜间的事, “太阳”又“落”了,而且一落千丈,无可挽回。因太阳锅巴本身利润低,加之假冒伪劣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老长岭冰箱,企业扩张失控等原因,到21世纪初,当年盛极一时的太阳系列食品已经退出了浪潮的先锋队列。

现在,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有“太阳”昨日的辉煌。

嘹咋咧

双鸥牌洗衣机

一个大汉摇着船,船上放着一台洗衣机,故事在大汉与河边妇女的大声对话中印在了那个时代里。对话的内容是这样的:

秀兰,额把洗衣机给你买回来咧。

啥牌子的?

双鸥牌的!

这洗衣机咋个样嘛?

嘹咋咧!

嫂子,以后洗衣服到俺家来…

这就是“双鸥”牌洗衣机的广告画面。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声“秀兰,额把洗衣机给你买回来咧”,使双鸥牌洗衣机红遍大江南北,陕西机床厂、陕西洗衣机厂也因此名冠天下。

陕西机床厂原系国民党二十九军所属的一个修械所,也叫三十一兵工厂。

一九三九年修械部迁到陕西兴平县赵村,药工部驻马嵬坡宋家庄。李绪凯接任所长后,经多次勘察,最后确定新建所址在宝鸡县虢镇李家崖村。

当时,这个厂的主要任务是生产步枪、手榴弹、修造机枪、火炮等军火兵器。全厂官员、技术人员和工人大概有两干余人。

一九五六年改名为“陕西省机械厂”,一九五八年改为“陕西机床厂”。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陕西机床厂的发展壮大,引进了洗衣机生产线,陕西洗衣机厂也随之诞生。

在宝鸡,它曾凭票供应,有的人为了能买一台“双鸥”牌的洗衣机,托熟人走后门,守在厂长办公室不走,双鸥洗衣机的年产量达到了30万台,还获得过国家质量银奖,1995年被评为陕西名牌产品。

但在1995年后,由于市场变化,企业负担加重,陕西洗衣机厂全面停产。“双鸥”也开始鲜见于市场。从1999年开始,厂里开始为康佳集团生产“康佳”牌洗衣机。

虽然由于后来企业经营不善,陕西机床厂、陕西洗衣机厂陆续破产改制,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都留下了深刻的一笔。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宝鸡成为“陕西品牌”输出重地,除了双欧洗衣机,长岭阿里斯顿电冰箱、宝成仪表厂生产的宝花空调、渭阳牌摩托车、熊毅武方便面、宝鸡啤酒……都是当年响当当的本土品牌,但后来都因为发展变革,纷纷销声匿迹,难寻踪影。

一杯太白酒

敬过往

作为一个地道的陕西人,对于太白酒的回忆,仿佛还一直停留在2009年之前。而2009年之前的太白酒,才更像是陕西人记忆里的太白酒。

“三个小菜,一瓶普太”,是陕西的地方俗话,也记录了太白酒曾经的辉煌。

如今的西安人回忆起太白酒,就像看一张残碎的胶片,再也拼不出完整的太白记忆。

和所有老厂一样,曾经的太白酒厂也是一个小世界。厂办的食堂、澡堂、宿舍区……圈起一段冒着酒香的子弟生活。

很多父母在太白酒厂的孩子,总自带一种太白子弟的光环。在那时,很多人家都想把孩子送进太白酒厂里上班,坊间还流传,只要穿上太白酒厂工服的小伙子,就可以轻松找到对象。

建厂50年之际的2006年,太白酒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为陕西省太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改制为一家民营企业之后,太白酒迎来“大丰收”。太白酒2007年业绩达到高峰阶段,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截止2009年之前,太白酒一直保持着3亿元以上的销售收入。

那时的陕西酒业形成了太白和西凤双翼齐飞的格局。太白更是被大家认为,是唯一可以超越西凤的品牌,太白酒业看似前途一片光明。

而如今各自的发展却是大不相同,一个依然捍卫着陕西酒界大佬的名号,而另一个却是命运多舛,几近沉寂。

如今陕西人的餐桌上已经很难看到太白酒的影子了,太白酒的未来也开始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和很多老品牌一样,太白酒也躲不过时代的筛洗。

“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的辉煌也再难重现。只剩下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

不要束缚

我要班博

追本溯源,班博之根,源于西安。

叛逆十足的广告语,个性出境的代言人陈小春,外加大批专卖店的开启,班博休闲服,这个当年红极一时的西安本土著名品牌,就这样如旋风般的席卷了我们的整个青春时代。

那时候,红白/绿白杠杠相间的班博T-shirt,几乎成为那个年代西安中学生人手一件的“校服”,穿上班博,便觉得自己炫酷十足。

记得当年小春本人来西安为班博做过一次宣传,那壮观绝对不亚于零三年周杰伦为美特斯邦威在西安做的宣传活动。

在班博服饰曾经的总部西安南二环西段的金叶现代之窗11层,公司早已不在这里,只有一家高速公路公司、一家软件公司等几家公司在11层办公。据物业公司的人说,该公司几年前已经从这里搬走了。

班博服饰的创始人戴慧敏本为温州人,1995年,戴创建了班博服饰。当第一家专卖店在西安市东大街成功开启后,在戴等人的努力下,其他店陆续开业。

经过快速发展之后,戴慧敏和企业迎来了人生中的辉煌时期,班博四处攻城略地,广东、上海、武汉、沈阳分公司相继成立。

然而,进入上海便遭遇了“滑铁卢”,上海市场久攻不下,上海店面全面亏损,而此时,班博全国各地市场也都亮起了红灯。

2006年,戴慧敏在万般无奈中把总部又迁回西安。但是早已失去天时地利的班博,回到西安又碰了一鼻子灰,她不知道休闲服饰的市场早已被其他品牌占领。

2008年,“休闲大王”班博突然宣布破产。至此,班博亦成为烟云。

陕西,有过太多底蕴与机遇,但终究一副好牌打得稀烂。

曾经以为,陕西品牌能够势如破竹蓄力一对王炸,到头来,经历惨烈的“荒野大作战”,却只剩下了一对“三”。

风起云涌,当其他品牌发起挑衅的号角,老陕却只能无奈的喊出一句“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jdzx/53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