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汽车

你富你的贵,东西贵不是东西的错

最近一些顶流艺人接二连三地出事,他们之所以出事,与自身有很大的关系,共同犯了一个错误,就是“骄”。

老子说:“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富贵”,在今天是一个词,主要是指比较富有,财富多多。而在古代,富贵是两个词,富是有钱,相当于今天的富贵;贵是有地位,主要指做官,有权势。二者合起来就是有钱有势。

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钱有势而且很傲气,就会自惹麻烦,带来祸患。

人们总说“财大气粗”,有的人仗着自己有权有钱,就目中无人,在社交场合以自我为中心,到哪里都要走在前面,看人是低头看,说话抢先说,粗嗓大门,先声夺人。

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伊索曾说过:“不要瞧不起任何人,因为谁也不是懦弱到连自己受了侮辱也不能报复的。”

在社交场合中,有的富贵人洋洋得意地展示自身优越感,引来人们的反感,自损形象事小,招来祸患事大。

过分炫耀,会让卑微的人自惭形秽,而心理阴暗的人会报复性回击,可能是对骂,可能是大打出手,甚至背后搞一些小动作。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有些有钱的人到处张扬炫耀,最显著表现就是炫富,动不动就把自己购置的奢侈品传到网络上,炫耀自己的富有,让人羡慕共奢侈的生活。

古人云,财不外露,一些富人采取各种办法来隐藏和掩饰自己的财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第二种,骄淫奢侈。

有了富贵,过上了豪华的生活,有些人就会极尽奢侈,挥霍到了极点。

两晋时期的石崇富可敌国,为自己修建了豪华别墅,他家的厕所也是极尽豪华。设有薰香、香粉、香汁,一室香味扑鼻;经常有十多个穿着华服的婢女在外边侍候,客人从厕所出来,立刻有婢女为之宽衣解带,换上新衣服,客人在他家入厕,还以为是进了卧室。

人在富贵中,觉得一切自己都可以掌控,其实最容易迷失本性,不会意识到自己身在富贵之中,也是在危险之中。如果处于富贵之中,却不能保持冷静,很容易从巅峰跌到低谷。

石崇到处和人比富,似乎炫富成了瘾。石崇与右将军王恺斗富,王恺用饴糖水洗锅,他当时比较稀缺的蜡烛当柴烧;王恺把门前大路,用紫丝围成40里屏障,石崇就用彩缎围了50里屏障。

第三种,是骄横无礼。

在人们的印象中有财富的人多数都盛气凌人,仗势欺人,这就是“骄”。

权势和财富给人罩上光环,拥有的富贵越多,骄横的心态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滋生,人一骄傲自大,往往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做事专横。时间一久,使自己走向衰败。

清朝雍正皇帝登基前,众皇子争夺皇位,川陕总督年羹尧坚定地支持雍正。雍正当上皇帝后,把年羹尧视为恩人,封他高官厚禄。

年羹尧变得骄傲自大起来,收受贿赂他,提拔了很多不称职的人。有人劝说,他这样做有害国家,皇上如果知道了一定很不满。年羹尧却说,皇上对他有特殊待遇,他做什么都不会怪罪。

年羹尧的妹妹是雍正的贵妃,劝他说:“不管有多大的功劳,你始终是臣子,做事要有些分寸的好。”但他仍然没有任何改变,雍正看他这样的骄傲就开始对他不满了,严厉地警告他要遵纪守法。

剧照

年羹尧还不知悔改,雍正就撤了他抚远大将军的职,让他去杭州当将军。年羹尧觉得自己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不断地对别人说自己以前的功劳,暗指雍正忘记他是大功臣。激怒了雍正,就找出了他92条罪状,让他自杀了。

富贵还盛气凌人,无形中就埋下了厄运。年羹尧富贵之后就变得猖狂,致使他一错再错,最后走上了不归路。

一个人富贵后变得骄横,飞扬跋扈,就会得罪很多人,人们就会记恨他,把所有的愤怒集中在他身上,厄运的种子就埋下了。

元代许名奎的《劝忍百箴》中有这样一段话:“诸侯骄人则失其国,大夫骄人则失其家。卫侯受田子方之教,不敢以富贵而自多。善恶终衅,兆于骄夸;死亡之期,定于骄奢。”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国君对人傲慢无礼,就会失去自己掌握的政权,大夫对人傲慢就会失去领地,魏文侯接受了田子方的教诲,不凭着自己富贵就骄傲自大。骄傲自大是出现恶果的兆头,过于骄傲奢侈,注定要灭亡。

当孔子听子贡说自己“富而不骄”时,对他进行了肯定,他对子贡说,做到这点还不够,还要“富而好礼”。

“富而好礼”,不只是要人要讲礼仪,而是人富贵之后,还要守规矩,不超越道德法律的底线。

结束语

北魏贾思伯是皇帝的老师,虽然地位显贵,却平易近人,对下属很有礼貌,客人们对他的行为表示不理解,他回答了4个字:“骄至便衰。”一个骄傲到了极点,就会走向衰败。

看看那些出问题的明星,出名之后,为人张扬,做事不讲规矩,做人没有底线,胡作非为,最终出了事,这就是“骄至便衰”。

富贵本身没有错,而富贵之后人变得傲慢起来,就会出问题。

骄傲是成功者的特种病,人越是成功,就越容易染上这种病,而一旦沾染,极少有不遭致失败的。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告诫我们,在得意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如果骄傲自大,把自己的气焰抬得很高,迟早会给自己带来祸患。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 ,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qiche/202305/303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