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催生培训考证热山寨证书诱导求职者缴纳高额费用
碳排放管理者、家庭教育导师、组织者……新职业催生了培训和验证的热潮。但也有一些机构夸大证件作用,利用假证件一步步诱使求职者支付高额费用,求职者自欺欺人,陷入维权困境。专家指出,在人才评价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劳动者对相关领域的就业机会和薪资状况尚不了解,这种“信息不畅”给诈骗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我第一次听说碳排放经理证书时,来自山东的小伙子关宏以为他捡到了一笔大便宜:他只需要支付 1980 元就可以拿到证书,而无需参加考试。年费不低于3万元……他决定给自己,给你老婆,给你爸妈买一个。缴费没多久,关宏发现了骗局,但在他要求退款后,培训机构“消失”了。
关红在投诉平台维权的同时,还召集了遇到类似问题的受害者,组成了“证人兼职讨论组”。群里200多人被各种新职业的盛大“金钱”场景所吸引大数据培训是骗局,在诱惑下报名研究。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与2015版相比,此次新增职业155个。由于很多新职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技能标准和考核机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打工者一心求证的心态,将所谓的新职业证变成了诈骗的新“道具” .
“如果你获得证书,你将有一个金饭碗”
2021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18个新职业,其中“碳排放管理员”被列在其中。
热量迅速蔓延到训练场。网络上充斥着关于碳排放经理证的招聘广告,“无证无门槛”“躺着赚加盟费”的宣传,让管红心头一动。某培训机构的“王老师”告诉他,该证书由“中国人才培养网”颁发,是碳排放领域的工作证。
对方再三催关红报名,“现在有政策红利,你可以走免考渠道”,并发了一个新闻网站的截图,显示某单位“的价格”租赁凭证已升至7.6万元/年”。他还经常在朋友圈发布加盟成功案例。关红经常刷签约现场的视频“一手送证,一手收钱”。
没能抵挡住诱惑,关宏支付了近8000元。然而,就在等待证件的过程中,一宗警方报案的证件造假案进入了关宏的视野,套路再熟悉不过了。他突然意识到,之前培训机构发来的视频和新闻,可能是假的。
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1日,中国国家人才培训网发布公告称,确实已授权相关机构开展碳排放管理人员培训,但相关证书仅作为培训证明经验,没有评价功能。自2022年1月30日起,所有涉及申请证书的培训项目停止招生。
今年1月,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涌现出一大批“家庭教育指导员”证书。
记者调查发现,两家“培训机构”均声称是一家“管理学院”出具证书,但给出的考试时间不同。记者问及考试详情时,一些机构含糊其辞,转而强调行业前景和证书效力,号称“金饭碗”、“月薪过万元”。
南开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副教授刘俊珍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大量新职业涌现,但技能要求和职业标准发布滞后在后面。在人才评价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劳动者对相关领域的就业机会和薪酬状况尚不了解。这种“不良信息”给了欺诈者一个可乘之机。
离高薪总是“一步之遥”
记者发现,一些不法机构在获得受害人信任后,设立“系列局”,一边拉大“蛋糕”,一边设置各种项目收取附加费。
某投诉平台上,关于新职业证的投诉较多,高频词为“涉及造假”、“虚假宣传”。
55 名参与者参与了关于组织“组织者”培训的集体投诉。一名学生称,她今年2月交了2980元拿到中级证书,中介立即以“优先派送”为诱饵,说服她继续报考高级招生科,于是又交了5000元,然后被告知实践不符合标准。 ,需要另外支付3000元的复试费。她注意到自己被骗了,但在要求退款后被“阻止”了。
“证件兼职讨论组”受害者张涛,曾在该机构循序渐进的指导下,用信用卡以62万元获得50多张“山寨证件”,涉及电子-商业工程师和预制建筑工人。和许多新的职业。
“先是‘培训机构’收取证书费用,然后‘对接公司’说可以签订加盟合同,等到约定的日期,对方说加盟政策变了,并要求我支付电子文件费,然后是另一笔证书存储费。”张涛说,每次发工资,都觉得自己离“高薪”又近了一步,但很快又出现了“新政策”。为了不放弃自己的成就,他不得不继续付出,但他从来没有拿过。到所谓的锚定费。
一位受害人告诉记者,不久前她拿到“建筑信息建模技术员”证书后,北京一家公司打电话说每年交500元的加盟费,然后真的给她转了500元。这让她彻底放下了对培训机构的防备,先后支付了3万多块各种费用。
“近年来,挂靠行为助推了考证热,也让不法分子多次得逞。”北京卓普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谢艳平告诉记者,很多地方都要求办证从属关系,办证登记单位和社保缴费单位要统一。在一些传统行业,如建筑行业,也有明确规定,注册建造师不得同时在两家或多家公司执业。因此,求职者应警惕培训机构做出的隶属承诺。
监管和公共服务需要跟上
近年来大数据培训是骗局,为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我国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正由政府主导,直接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授权和认可,逐步承接职业技能市场主导的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价职能。层次结构转变。
随着新职业不断涌现,“无界”的认证市场如何制衡?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惠良认为,政府部门不能“不碍事”,应该从直接评估者转变为把关者和监督者。在加快职业标准建设的基础上,严选合格的评价机构,实施常态化、全过程监管,确保职业培训和发证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作.
今年3月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技术技能“山寨证书”开展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假冒鉴定机构鉴定鉴定和备案鉴定活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机构。对违法使用相关文字、标识、虚假夸大宣传、非法培训、非法收费、故意混淆概念、误导社会炒作、涉嫌欺骗欺诈等行为,进行全面检查,建立培训机构和评估机构。列表”系统。
“缩小证件造假的生存空间,必须加强对劳动者的服务和引导。”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欣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专业科普和信息公开,及时发布信息。新职业的真实就业和薪资状况;另一方面,可鼓励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或其他公认的社会机构为新职业颁发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公信力的技能证书,为新职业提供劳动力提供参考。
朱惠良提醒专业从业新人,拿到证书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应根据自身能力、兴趣和职业发展,合理规划,明确证书性质,核实发证单位资质后再申请。
关键词:职业培训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qiche/32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