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译本的简爱为什么没有了,简爱全译本好在哪里
"Translate, Transmit, Transcend"
这是译林的slogan,由于太过顺口,每个路过译林社文化长廊的人都会忍不住读出声来。
译林社首版《简·爱》书影
第二个原因是,我认为一部世界文学名著有几个译本不但不足为奇,而且是十分必要的。翻译说到底是对原作风格和内涵的阐释。一部文学巨著犹如一个丰富无比的矿藏,并非通过一次性的阐释就能穷极对它的开掘。多个译本就是多次的开掘,译者只要认真负责,学养又不落水准,每次都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正是通过这样一次一次的阐释,人们才接近完成对一部传世之作的认识。
译林社首版《简·爱》书影
此外,一部作品就其文本本身而言,自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凝固,但是译者的审美观点、审美趣味、价值取向,以及他所把握的要传达原作思想的语言,却是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着的,因而不同时代也就非常需要有适应这种变化的不同译本了。
(摘自《简·爱》“译后记”,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2
出版近三十年,
为何这个译本的《简·爱》如此受欢迎?
黄源深译本的《简·爱》,根据牛津大学出版社权威版本译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简爱》译本之一,出版近三十年来,不断在加印,销量已逾百万。
经典译林中的《简·爱》
“灵活性”和“准确性”常常是一对困扰译者的矛盾。一追求“灵活”便容易走样,离开原文;一追求“准确”便容易死板,言语不畅。我认为“准确”是前提,“灵活”是目标。“准确”是首要的,离开了对原文的准确传达就谈不上翻译,变成了自由创作。译者对某一句(段)生动灵活的译文感到得意时,尤其要警惕原文的信息在译文中是否有流失。但灵活生动又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翻译毕竟是一种艺术。在吃透了原文以后,译者不遗余力地去追求灵活的表达,那就是进入了一种高境界了。
(摘自《简·爱》“第二版后记”,二○○二年八月二十二日)
3
选名著,要看译者,挑选优质译本
《简·爱》堪称现代女性的传奇史诗,也是译林名著的经典品种。1993年首版,常销不衰,译文几经修订,享誉颇丰。三十年弹指一挥间,黄源深老师已经是资深翻译家,曾担任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中国译协理事、上海市文联理事、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
译林三十周年社庆现场
摄影:孙培瑾
译者是作品和读者之间的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熨帖、文字讲究的译文,往往能够为作品的流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市场上文学名著的译本纷杂,良莠不齐已是常态。在挑选名著的时候,选择好的译者、好的译本,显得尤为关键。
作者:[英国] 夏洛蒂·勃朗特
译者:黄源深
购买
延伸阅读
作者:[美] 欧内斯特·海明威
译者:黄源深
购买
译林三十岁了,想和你说说我们的故事……
译林世界名著,从这一本谈起……|三十年,三十书
没有美剧的那些日子,你们在看什么?| 三十年,三十书
本期编辑:徐琼玉
《简爱》哪个版本翻译的最好?
各个版本各有所长。这里推荐一位早期的译本,也是名家的经典译本。
李霁野译本《简爱》
李霁野翻译的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leBronte,1816—1855年)的不朽名著《简爱》,于20世纪30年代出版,多次再版,几乎成为中国广大读者必读的外国文学名著,在翻译界产生重大影响。茅盾曾经写文章评论与推荐这个译本。
简爱
李霁野(1904—1997),安徽霍邱人。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鲁迅研究专家。作为未名社的重要成员,李霁野的文学成就主要是翻译。他的翻译作品《被侮辱的与损害的》《简·爱》《战争与和平》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南开大学外文系任教授、系主任,天津市文联主席。
李霁野
简爱各种译本的不同 。哪种更接近原著 。黄源深的怎样?
祝庆英、吴钧燮和黄源深三个译本在准确上都是不错的。
风格上前两位偏重直译,黄源深比较偏重意译。祝庆英先生是女性,所以有人分析后认为在表达原作的女性视角上更好一些。
扩展资料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其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泓清泉, 涤荡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202301/97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