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陶瓷,中国四大陶瓷之都
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四川荣昌陶器(荣昌区现为重庆市管辖,故“四川荣昌陶”改称“重庆荣昌陶”)、云南建水紫陶以其悠久的历史,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江苏宜兴紫砂
历史来源:始于明代中期,其草创期的作品,按今天的审美,其泥质、工艺制作水准都不能称作精良上乘,从出土的时大彬和吴经墓出土的壶上就可以看出来。清康熙以后,紫砂壶才渐入佳境。作为紫砂壶装饰特征之一的铭文,明代器物中不多见,有之也多见于壶底。清代铭文装饰就有所不同,陈鸣远、陈曼生之后,文人的大量参与,壶体上才常见铭文题刻。
原料:宜兴五色土
制备好的泥料:40-80 目,粗、含砂、可塑性好、干燥收缩率小
烧成温度:1100℃—1200℃
釉料:不施釉
装饰特点:题刻、花器、仿生器
光泽度:出窑的颜色
干燥收缩率:8%
云南建水紫陶
历史来源:清道光年间(1821-1850),碗窑开始烧制吸大烟用的陶烟斗,至光绪间(1875-1908)陶工潘金怀将往日的粗陶烟斗制作工艺改进为先以陶土泡水滤浆,取泥制作烧成不上釉,以石料磨光。从而开创了制作细陶的新工艺,其流程主要有“取泥制坯、书写绘画、刊刻填泥、烧造成磨光”等八道工序。工匠向逢春发奋自学书画,将紫陶制作与书画刻填合二为一,开创紫陶制作工艺新时代。
原料:建水近郊五彩山的五色陶土
制备好的泥料:200—300 目,细、不含砂、黏性好、干燥收缩率大(能做到 400目)
烧成温度:1100 ℃ —1200 ℃(最高温达1250℃)
釉料:不施釉
装饰特点:阴刻阳填、残贴
光泽度:带火皮、磨砂、亚光、亮光
干燥收缩率:15%-20%
综上所述,在传统工艺中,建水紫淘的泥料最为细腻,是制作温婉可人“文人陶”的前提。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制作工艺已不再是不可攻破的壁垒。如果制陶人愿意尝试,无论是紫砂,还是钦州陶,抑或是荣昌陶、石湾陶,都可以用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实现其他陶种的制作,最终呈现的陶器作品,有可能与建水紫陶有着几分相似。
但是,各地的陶种历经千百余年的发展沉淀,无数匠人为之倾注毕生心血,才得到现如今的各自陶种的一整套完整的工艺。这其中不乏各式创新,有以失败告终的,有成功的,成功的自然就流传了下来。毕竟如果不把泥料的特性最大限度地张扬出来,也许,就算不上好的陶艺作品吧。
本文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202303/132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