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研发开发业务和应用业务,研发业务
和很多新工作不久的研发工程师朋友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们常常因为从事的开发工作是纯业务类型的感觉不开心,天天只满足于完成产品同学提出的需求,向往纯技术的研发,认为从事纯技术的研发比较高大上,发展空间大,而且能够显示出自己在技术方面的能力。纯技术研发的工程师也比较苦恼,往往因为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没有落地场景,或者自己研究的东西在业界已经比较前沿,业内资料比较少或者应用领域比较窄,就业面会越来越小而烦恼。
业务需求驱动其实你只要上升一个维度去思考问题,这件事情就很清晰了。企业中,不管技术项目还是业务项目,都是为企业服务,为用户价值服务的。而且做业务的同学如果主动思考,善于发现是更容易做出成绩来的。大家都知道,爱迪生的一生跌宕起伏,特别是他最早的卖报的经历,甚至耳朵都聋了。爱迪生之所以能够在没有钱和资源的背景下成功逆袭,是因为他重新定义了“发明创新”的目的,让“搞发明”从上层社会的自娱自乐,变成了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手段。爱迪生认为,“满足需求”是衡量发明价值的唯一标准,再精巧的发明,用户用不到,或者用不起,那都是不成功的。
在企业里面搞纯技术的研发,搞创新提效,出发点一定是出于发现业务需求中的问题点。一类是用于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业务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的数量,是我们技术不断前进,不断创新的源动力。另外一种是发现现有业务中的痛点,超前的预见性问题,对流程或者方法做出改进,通过技术来改进效率,最终赋能业务。所以真正企业中有价值的创新,一定是源于业务的,并且经过业务的锤炼,不断改进后又继续用于业务。可以说是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
有人会问,有些基础研究,有些东西就是完全技术驱动的。先有一种技术的出现,然后再去找应用场景。这类技术也是推动世界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啊,而且甚至力量更大。这种想法也是有道理的。这类技术的研究,大多是基础类技术,而且一般的企业,尤其是盈利性企业,没有大的资本的支持,一般是不会大投入做这类基础的研究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即使技术研究取得了成果,落地场景不确定,无法衡量价值。第二,大量的经济支出,会拖垮这类企业。一般这类技术的研究或者基础技术的研究会是一种长期的投入,很多国家都是靠科研院所,靠国家的持续投入进行的,有些大的基础类项目甚至要靠多个国家的合力。即使企业参与,往往也是多个企业联合起来,或者一个行业联合起来投入资金来做的。我们开始提到的一般企业中,极少有这样的事情。
长期有耐心的企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的企业,确实会做一些长期投入的事情,但这类事情也是和公司目前或者将要从事的行业相关的领域的研究。这类成果出来以后,能很快地找到应用领域,落地场景,给企业迅速带来价值,所以企业才会长期持续地投入。
爱迪生的见解爱迪生的企业在如何选择研究方向上就有很独到的见解。选择的这个方向上要既有需求也有技术。
存在需求,是指任何研究都必须是需求驱动的,不能拍脑门儿。
举例来说,爱迪生花了很长时间发明了一个电子表决器。这个机器支持通过两个按钮来采集用户的投票,并在仪表盘上显示出结果。当爱迪生意气风发地向国会推销自己的产品时,国会主席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他见过最没用的发明。后来爱迪生才知道,缓慢地表决也是一种政治手段,可以利用拖延来通过不受欢迎的法案。所以提高表决效率的产品自然不受欢迎。这也让爱迪生意识到,发明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技术瓶颈,而是要证明这项发明是有必要的。
存在技术,意味着研发方向不要领先市场太多,最好是核心技术都已成型,但市场又尚未被发掘。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靠谱的技术,定的研究方向才能更靠谱。
拿电灯的发明为例,第一盏白炽灯是盖布尔在 1846 年制作的,但那时真空技术很差,实验时灯丝总是被迅速烧毁。而经过 30 年的发展,真空管技术有了极大的提升,爱迪生这才在 1879 年将白炽灯的研究纳入计划,并在当年完成了商用白炽灯的设计。
那如何研究技术才能尽快地取得价值呢?也就是说如何去做研究的计划。爱迪生在制定研究计划的时候,始终把“商业化”作为最终目标。具体来讲,他会先围绕需求,画出理想的商业版图,也就是一件创新产品能被生产、被使用所需要的所有配套产业链。然后把所有相关的材料都收集起来,看看人们在相关产业中到底都做了哪些工作。接着像拼积木一样,把目前已经存在的技术、产品放入商业版图中,看看哪些环节已经成熟,哪些环节还需要优化,哪些环节目前还是空白。一旦把这些分析清楚,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针对可优化的环节或者空白环节进行研究,直到把版图填满。 还是以电灯的发明为例。当时有很多人都在做灯泡的改良,只有爱迪生同步制定了电网、电表、发电机等配套设备的研发计划,并提前做了专利的布局。所以当研究计划完成时,电灯的商业化目的也就达到了。
营销推广策略要配合技术的落地。爱迪生发明电灯后,就亲自设计了营销策略。通过门罗公园的电灯展示,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了“创新”的代名词,极大地提升了在公众心中的知名度。虽然爱迪生在选择创新方向时是基于真实需求的,但如果市场已经被占领,有需求也没用。
总结爱迪生能够成为实用电灯的发明人,他所采用的市场策略也是功不可没的。那时爱迪生刚刚完成了灯泡的改良,每个灯泡需要卖 2.5 美元以上才能赚钱。但当时美国普通家庭一年也就几十美元的收入,根本用不起。爱迪生果断将灯泡定价为 40 美分,并且签订了一份 17 年的销售合同。后来爱迪生的灯泡由于高性价比而成为卖得最好的灯泡,而制造一个灯泡的成本在第四年就降到了 22 美分,爱迪生因此大赚了一笔。可见,通过低价打开市场是为了让研究成果更好地被市场接受,为接下来的继续研究赢得时间。如果等技术成熟再去做市场推广,机会很可能就错过了。
开发业务与研究技术的关系,二者一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想做出出色的业绩,一定是业务项目结合技术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刚入门或者入门不久的小伙伴,在做业务中多多磨炼,善于总结发现问题对于后续的发展非常有帮助。反而一入行就只是在钻研技术,很难想到业务的需求和落地场景,后续的发展瓶颈来得会更快。爱迪生正是通过这样,从业务需求到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满足业务需求(用户需求)这种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使他一生有1000多项各种发明,并取得巨大的成功。爱迪生总结的成功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公司创新的理论,并在他的公司持续地传承了下去 。他的公司——通用电气公司,也成为基业长青的公司,一个自道琼斯指数设立一百多年以来,唯一一个一直在的公司。关于如何做技术创新,我们后面会有单独的文章分析。欢迎关注后续更新。
虎年到了,祝福大家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认知不断迭代,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我也会伴随着大家一起成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202305/31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