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空巢老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模型中图:模型
经济管理41中国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分析周玉婷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要:本文以 2012 和 2014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CFPS) 混合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 模型综合分析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因素,突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医疗保健消费的特殊性。结论表明,家庭总收入、老人年龄及医疗住院情况对空巢老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医疗保健支出价格、老人健康状况、邻里关系对空巢老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关键词:空巢老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 模型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2-0041-02一、描述性统计本研究因考察的严格性和研究的需要,对农村老年空巢家庭的定义重新进行了界定,农村老年空巢家庭为:年龄在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夫妇同住,无子女的空巢家庭,或虽有子女、但因各种原因子女均不与自己住在同一村庄的老年人家庭。3851 个 60 岁以上已婚老人农村样本家庭,其中无子女或子女不与老人同村居住的空巢老人家庭样本量为 1158,2012-2014 年农村居民家庭老人空巢率高达 30%。
表 1 是 2012 与 2014 年样本农村家庭特征变量、个人特征变量、各类生活消费支出及其价格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空巢老人家庭样本的家庭常住人口为 2.69 人左右,因为部分空巢老人虽不与子女同住农村空巢老人文献,但承担着照料孙子孙女的任务。空巢老人家庭样本的家庭常住人口为 4.94 人左右。空巢老人家庭年均总收入为 20913.20 元,年均生活消费支出为 18675.62 元。个人特征方面,农村空巢老人的平均年龄为 68.11 岁,94% 以上的空巢老人已购买了医疗保险,但健康程度上农村老人都属于中等偏下水平。空巢老人受教育年限较低,为 4.10 年左右,其年均收入为 2602.46 元人。邻里关系上,空巢老人为中等偏上水平。虽然空巢老人每月锻炼频次为 5.42,但其住院比例为 18%农村空巢老人文献,患慢性病比例为 26%,健康程度偏低。各项生活消费支出方面,医疗保健支出为农村老人家庭的第二大支出,在空巢老人家庭的支出比重却高达 27%。表 1 描述性统计二、估计结果与讨论空巢老人家庭与非空巢老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表 2 是 2012 与 2014 年空巢老人家庭面板样本的 模型结果,主要分析了空巢老人家庭特征因素和个人因素对各项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系数和标准差。
医疗保健支出价格的对数对空巢老人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符合现实情况。空巢老人家庭特征方面,家庭总收入对各项生活消费支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规模 ( 即家庭常住人口 ) 和家庭劳动力人数在空巢老人家庭样本中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不显著,可能原因源于空巢老人家庭常住人口即为空巢夫妇两人或老人与劳动力子女分家居住。空巢老人个人特征方面,可以看到老人年龄越大,家庭医疗保健支出越高,老人健康状况与其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年龄增长、身体机能健康状况的下降必然带来空巢老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的上涨,但不排除高龄老人行动不便、就医意愿低下的情况。除此之外,空巢老人的邻里关系对其医疗保健支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可见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农村空巢老人非正式照料,减轻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医疗保健负担。医疗住院也明显正向影响空巢老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慢性病患病状况、医疗保险投保状况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系数虽然为正,但不显著,可能原因在于农村空巢老人对慢性病的不重视、消极医治及自 2003 年以来新农保虽在农村已实现广覆盖但其补偿比例较小以及实行“大病补偿模式”,不能有效地增加空巢老人的医疗服务需求。
与相关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发现农村空巢老人的受教育程度及每月锻炼身体频次与其医疗保健支出并不存在显著相关的关系,这可能与农村老人,尤其是我国中西部老人普遍较低的受教育水平和体育设施水平相关。表 2 2012 与 2014 年空巢老人家庭面板样本 模型结果万方数据现代经济信息424.企业技术人员流动问题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企业技术人员的流动性日益增加,不再像几十年前长期在一家企业或者一个体系内工作。国有企业技术人员向非公有体制流动尤为明显,从非公有制体系引入高级人才也是诸多国企的人力资源核心战略。如何有效的控制技术人员的流动是国企职称发展的关键,非公有体制中,职称评定实行的较为松散或者缺失。企业要面对的是引入的高级人才如何在企业内部确定合适的职、称、资是面临的问题,如何完善评聘分离的模式同时不影响企业现有的职称评定体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升人力资源利用率的问题。三、对国企职称工作中的问建议和思考1.创新职称评价体系,合理化职称资习总书记指出,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坚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提供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创新的来源以高级技术人员为基础。
国企在职称资源方面应该更多的向核心骨干技术人员,或潜在的核心骨干人员倾斜,应该发挥高级职称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不是将职称作为单纯的晋升行政职位的考核手段。放开薪酬体系结构,不单纯以职称和岗位作为薪资的考核标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因此薪资体系需要重点考虑个人产出的价值。根据级别职称的差异,要有区别对待,对于取得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要重点培养,多予以压力、责任感、使命感。使员工在企业内得到存在感、认同感和价值认可,避免出现人浮于事。2.加强建设职称服务体系国企内部的领导核心,人力资源体系需要在职称建设中处于引导和疏导的位置。对于企业内部职称的配比和结构需要做长期的规划,不能单纯以员工主动申报,企业被动算数量作为策略。企业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职称的人员是国企需要重点关注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积极采用多种措施以完善提高职称人员比例,需要考虑如何组织培训,如何宣传职称考核的途径,如何引导技术人员向对企业更有价值的专业系列发展。增加国企职称的含金量,而不是单纯的增加职称的数量。
同时需要重点关注年轻人的发展,一些刚进入岗位的技术人员虽然现阶段可能不是职称服务体系的关键,但是这些人是企业今后发展的基石,在这些人员中发掘和培养潜在的高级职称人员也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关注度额方向。3.引入人才,拓展多元化晋级途径通过内部培养是国企增加高级职称技术人员的重点途径,但与此同时从国内外吸引更多的高技术人才也是关键措施。外部人才的引入能快速提高企业的技术更迭和技术结构化更新,也能引入更多的技术碰撞,避免长期封闭的内部研究产生闭门造车的现象。对于一些奇才,怪才也需要基于更多的晋升平台。比如一些基层出身的高级人才对于一些考试考核并不擅长,但这些不能否定他们的价值,对于这些人才需要予以多种途径的晋升方式,发挥其更大的价值。职称晋升的途径和手段是为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服务的,而不是单纯的为考核而考核的应试方式或摆设。四、结语总之,国企在职称改革和人才的使用时需要积极主动,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充分的挖掘、培养、使用国企内部人才。在职称评定流程的改革中也要同时加强对职称评审的监督,保证国企职称评审的科学化、合理化。参考文献:[1] 饶 先 艳 . 国 企 科 技 人 员 向 心 力 问 题 初 探 [J]. 企 业 技 术 开发 ,2015,34(6).[2] 罗帆 .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15(2).[3] 李建钟 . 论职称制度改革 [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0(11).[4] 杨涛 . 试述事业单位职称改革的发展趋势 [J]. 投资理财 ,2015.[5] 罗继荣 . 新中国职称制度建设及其改革构想 [J]. 江西社会科学 ,2005(11).作者简介:张挺慧 (1984-),女,汉族,陕西华县人,本科,助理政工师,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主要从事档案管理,职称管理工作。
刘春莉 (1969-),汉族,大专学历,会计师职称,1990 年 11 月参加工作,现任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人力资源部经理。基金项目: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软科学研究计划 - 面上项目,“国企职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注:各变量所对应的第一行数字为估计系数,第二行数字为标准误;* 指在 10%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 5%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 1%水平上显著三、结语通过构建 2012- 短面板,采用二次的近似理想需求系统模型 (),空巢老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受影响的诸多因素中,家庭总收入、老人年龄及医疗住院情况对空巢老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医疗保健支出价格、老人健康状况、邻里关系对空巢老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作者简介:周玉婷 (1992-),女,汉族,湖南益阳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社会保障研究。上接(第40页)万方数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27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