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惹的祸”吗?(图)
6月4日,在巴西累西腓大都市区穆里贝卡镇,一名男子背着孩子走在被洪水淹没的街道上。新华社
本报记者 | 张守营
“烤红了健康码。”这是有人形容近日河南的天气到底有多热,这当然是玩笑话,但河南确实发生过“玻璃热炸了”“蚂蚁落地活不过3秒”的事情。有记录显示,6月24日13时,河南济源的地表温度达到74.1℃,打破了当地有观测以来地表温度的最高纪录。
不单是河南,中央气象台6月25日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6月25日白天,内蒙古西部、陕西东部和关中地区等近20个省市地区有35℃~36℃的高温天气。其中,陕西关中、山西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西北部等地局地可达40℃以上。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个预计是准确的。与此同时,我国南方的“暴雨”也在这个夏天来势“凶猛”。
同样,5月以来,全球各地都出现了极端性天气现象,美国密歇根州盖洛德镇遭到龙卷风袭击,大量杂物被龙卷风卷到空中,大量房屋建筑受到损坏,车辆被掀翻,地面一片狼藉;印度、孟加拉国和巴西洪涝,导致几百万人被洪水围困,上百万人流离失所,成百上千个村庄被淹没;西班牙经历了近20年来罕见的高温天气,局地气温一度高达40℃;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多地,遭遇到雷雨极端天气,造成大风和暴雨灾害,部分地区还下起了冰雹,导致两人死亡。
为什么会出现极端天气?极端天气为何“扎堆”而来?如果把极端天气比作“哥德巴赫猜想”,谁来解题?如何解题?
都是全球变暖“惹的祸”吗
对于极端天气的讨论,由来已久,目前的主基调就是把全球变暖当成了“背锅侠”。10年前,科学家们就认为,虽然恶劣天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是全球气温变暖才是极端天气的真正幕后黑手。2012年北京经历60年一遇的暴雨就是全球气温变暖的恶果体现之一。
美国气象学家约翰·尼尔森·加蒙认为,人类造成的全球变暖是导致极端天气频发最根本的原因。相比1970年,全球气温平均上升了0.5℃,这主要是由于温室气体大量向大气中排放。但就是这点上升的温度,导致了一些极端的热浪天气、干旱灾害和其他一些极端天气的发生。
还有运气成分,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学家杰拉德·米尔表示:“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向大气中排放多一点点的二氧化碳,就会增加一点点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人们在原来认为极为罕见的天气,可能再也不会罕见了。”
但也有专家认为,如果把全球变暖完全归结于人类的活动,那“你也太高看人类了”。因为,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多层次的,除了人类活动,还有太阳周期、冰川期的问题,相比而言,人类在这些“大神”面前显得就太渺小了。
其实,全球变暖也并非只是单纯的变暖,还有变“冷”,极端冷天气的强度和出现频率也都在上升。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曾表示,全球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威胁是气候规律发生改变,台风、强降水、高温干旱、低温冷害、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次和强度、持续时间、地点和范围等超出了以往的观测事实和基本常识。
联合国气候变化权威组织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组织来自66个国家的234位作者撰写了一份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已经影响到各个区域的天气气候,导致极端气象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上升。参与报告的有两位中国作者,一位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周天军研究员,一位是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曹龙教授。两位专家表示,目前科学上尚难以针对某次特定的极端事件,来具体估算全球增暖的贡献比重和自然变率的贡献比重。两位作者还表示,谈论气候变化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时间尺度,否则,大家的话题就很容易不在一个频道上。气候变化包括年代际、百年际、千年际甚至更长时间的地质时间尺度。从百年际的尺度上来看,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由于气候系统的巨大惯性,在未来的几个世纪到上千年的时间尺度上,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将逐渐下降,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将基本保持在现有的水平,但全球海平面将继续升高。
并非全都是“坏事”吗
一份名为《细数2020年成本:气候崩盘的一年》的报告,罗列了发生在2020年的15个极端气候引发的灾害性事件,比如澳大利亚山火、东非蝗灾、印度洪水等,这些代表性事件已经对数百万人的生活造成灾难性影响。一场山火横扫澳大利亚约20%的土地,不仅导致数万人流离失所气温变暖的原因,同时还使10万种野生动物遭殃,至少34个物种在这场山火中灭绝,各类损失保守估计在50亿美元。而频频出现的飓风,给中美洲地区带来的直接损失超过400亿美元。此外,2020年亚洲地区的5场洪灾直接损失在625亿美元。
对于全球变暖带来的负面作用,很多人已经耳熟能详,以上报告就是这种负面作用所带来的种种具体表现。
但同时,全球气候变暖有可能带来的局部生物量增多、通航条件的便利、地下能源获取更加容易等。随着北极冰雪的消融,地球也会拥有更加广阔的海域,自然的,我们能够发展更多便捷、低成本的新航线,以此来缩短亚、欧、北美间的距离。
从气候变化的角度看,气候的湿润会带动农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改变,能让一些地区变得更加宜居,带来农业发展。比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得越来越湿润。通过数据对比,气象专家认为在未来半世纪内,中国西北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将提高2.7℃,届时降水量也会比现在高出25%。
随着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持续上升,能够更好地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并且获得充足的能量飞快生长,同时粮食作物也会得到很好的生长,甚至粮食产量也会增加许多。
利弊往往相伴而生,由于大多数人都认为全球变暖对我们环境的危害极大,因此现在都在倡议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减少热量排放,倡导绿色。
此外,对于寒带、亚寒带的国家来说,全球变暖后,他们可以种植温带的作物,以此来提高经济水平并改变国家的经济结构。
当然,从长期来看,以上这些积极作用与全球变暖所造成的负面效果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是不可持续的。
气候灾难是可以避免的吗
如何寻求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呢?“‘0’是我们需要达成的目标。要想阻止全球变暖,要想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这些影响将是非常糟糕的,我们人类需要停止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这是微软的创始人也喜欢称自己为技术专家和慈善家的比尔·盖茨在其《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一书中提出来的。
“这听起来很难,实施起来也确实不容易。我们从未开展过如此大规模的全球行动,每个国家都需要改变自己的方式。”盖茨表示,事实上,现代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种植、制造和出行)都涉及温室气体排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将会转向这种现代生活方式。当然气温变暖的原因,这是好事,因为它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然而,如果除此之外其他一切都没有改变,那么这个世界将会继续产生温室气体,气候必将持续恶化,它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极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我相信事情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我们需要的工具,至于那些现在还没有的,以我个人对气候和技术的了解,我很乐观地认为我们可以发明它们,并对它们加以部署。如果我们的行动足够迅速,那么气候灾难是可以避免的。”盖茨认为,无论你是政府领导人、企业家,还是忙于生计、几无自由时间的选民,你都可以贡献力量,帮助这个世界避开气候灾难。(喻筠雅/制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30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