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开启强对流模式71年来同期降水量第二多(组图)
大雨倾盆而下青岛雨季是什么时候,伴随着闪电和雷声。短期强降水造成部分断面积水严重,河流泛滥,水库水位急剧上升;7月12日至13日,我市出现强对流天气,中南部地区出现大暴雨甚至大暴雨,监测到闪电6503次……雷电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叠加青岛自6月下旬以来,大雨频发,尤其是7月以来,14天中有9天下雨,有“七下八上”的主汛期(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北方地区起步较早?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一个气候形势将如何发展?
71年同期降水量第二多
今年夏天,下了一场大雨,这是青岛市民的普遍感受。根据市水文局公布的监测数据,汛期以来(6月1日-7月14日),全市累计降水量369.2mm,比同期多216.8mm往年期间。超过 1 倍。期间降水日数达到23天,其中7月上半月有9天降雨,全市平均降水量达到106.2mm。6月,全市平均降水量263毫米,在1952年至2022年71年历史降水序列中排名第二。
不仅降雨量大,今年青岛的雨也来得早,6月下旬降雨频繁。特别是6月26日至28日,一场持续三天的强降雨过程。全市平均降雨量152.8毫米,大中型水库累计取水4959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崂山水库的蓄水量。.
但六月的降雨只是今年汛期的前奏。说到华北的雨季,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七下八上”。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华北地区降水最集中,强度最强,极端降雨概率高,防汛也进入关键时期。对于青岛来说,从6月26日开始的强降水已经提前开始了今年的主雨季,比平时提前了5天,“七降八升”变成了“六降七升”。
为什么闪电雷暴频繁发生
气象专家分析,华北雨季开始的早晚与西风急流、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东亚夏季风等多种因素有关。当副热带高压较早北跃,夏季风较早向我国北部推进,高空西风急流较早建立,有利于水汽向北输送和维持,导致较早华北雨季开始。反而会迟到。例如,2020年7月中旬,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南偏东,导致华北地区的雨季要到7月28日才开始。
汛期以来,我市经常有阵雨或雷阵雨,并常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受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空气和微弱冷空气影响,7月12日深夜开始,雷电和雷暴来到岛城并伴有大雨。不少网友记录了天空中频繁的闪电用他们的手机。据青岛市气象防灾技术中心监测统计,伴随此次降雨过程,青岛市共发生雷击6503次。今年以来,不仅青岛,整个山东省的雷雨天数都偏多,并且强度更高。在此前7月1日至7月2日的降雨过程中,青岛市共监测到2000多次闪电。
据专家介绍,每年6-8月是北方强对流天气最为活跃的时期,也是青岛雷电多发的主要时期。尤其是7月下旬至8月上旬,北方主要雨季开始,强对流天气更为频繁。雷暴也增加了。今年,青岛市主雨季提前开始,强对流天气活跃,雷阵雨较多。
对于缺水的青岛来说,持续的强降雨缓解了长期干旱,也增加了主要水库的蓄水量。6月份,23座大中型水库共取水6760万立方米,其中崂山水库取水量最大,达1244万立方米。部分中小型水库超过限洪水位,在市水管部门指导下开通了防洪闸。,确保水库安全运行。7月12日至13日,一场大雨给全市大中型水库“输送”了1705万立方米的水青岛雨季是什么时候,其中高各庄水库汛期超限水位。截至7月13日6时,市“
进入主汛期,我市提前做好各项防汛物资储备
此外,7、8月也是我市降水量最多的两个月,一般占全年总量的一半左右。预计今年盛夏(7-8月)全市平均降水量350-390毫米,比上年同期多10%左右,可能会出现严重汛情。同时,这两个月的暴雨次数也是最多的,占全年总数的70%。因此,今后一段时期仍是防汛的关键时期。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盛夏,我国气候条件将平均到偏差,旱涝阶段性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多,季节内气候变率较大。
目前,我市已进入主汛期,如何保障汛期安全是下一个重大考验。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防汛行政责任落实情况,明确水库“三责任人”和山洪灾害易发地区保险责任人,加大对防汛工作的巡查力度。大坝、溢洪道和河道堤防,做好险情处置工作。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领导值班制度,组织气象、应急、水利、消防等部门实行联动值班。市水利管理部门密切关注水库水位变化,严禁汛期违规超限水位运行。密切关注崂山、大珠山、大泽山等山洪灾害重点防御区,严格落实监测预报、预警发布、提示转移等措施。全市提前准备好各类防汛物资储备,组建各级各类防汛应急队伍,合理配备各类应急救援装备,不断优化物资队伍转移机制。密切关注崂山、大珠山、大泽山等山洪灾害重点防御区,严格落实监测预报、预警发布、提示转移等措施。全市提前准备好各类防汛物资储备,组建各级各类防汛应急队伍,合理配备各类应急救援装备,不断优化物资队伍转移机制。密切关注崂山、大珠山、大泽山等山洪灾害重点防御区,严格落实监测预报、预警发布、提示转移等措施。全市提前准备好各类防汛物资储备,组建各级各类防汛应急队伍,合理配备各类应急救援装备,不断优化物资队伍转移机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31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