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

党报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舆论监督职能值得思考(1)_社会万象_光明网

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集中出现, 极大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强烈冲击。面对着新老媒体间激烈的竞争,党报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舆论监督职能值得思考。

一、新媒体蓬勃兴起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兴起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

新媒体时代,以个人传播为主,公民通过简便的传播工具就能打造自己的传播平台,自主提供并分享信息。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深度调整,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公民个人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情绪的总体基调是以正向为主,但也存在一些不利于个人健康和社会和谐的负面情绪,偏激情绪和极端主张很容易得到喝彩。“越来越多的网民选择新媒体来对自己所关心的和与自身利益关系密切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情绪、意见和态度的多重表达。因此在现阶段,新媒体的多项功能中主要表现为舆论监督职能的强劲”[1]。

一些舆论焦点事件也开始呈现出普遍规律:由最初的微信、微博曝光,引起网络炒作,继而引起都市报等纸媒的跟进,最终由主流媒体澄清事实而结束。远的有“7· 23”甬温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表哥”杨达才下台,近的如李某某轮奸案、部级官员刘铁男落马、副部级官员衣俊卿被免职等事件,均是由此发布路径引起网络和纸媒的关注,引起众声喧哗。

以监督为能事的新媒体一次次让人们看到了网络监督的巨大潜力和实际效果。以微博等为代表的网络监督正在深刻影响着这个社会,甚至正在重新构建某些秩序。

二、党报面临的困境

一方面是新媒体的发展壮大,“泛舆论监督”兴起;一方面是党报市场份额的萎缩,亟须强化舆论监督。在新一轮的媒体竞争格局中,党报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扬长避短冲出重围,继续占据核心地位,享有高度权威性和公信力?这需要党报理清思路,认清自身短长。

(一)新媒体对党报的时效性提出挑战

新媒体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点对点的去中心化传播,改变了传统媒体竞争时代长期形成的一对多的传播模式,使人人都可以成为原创者和传播者,同时新媒体由于对信息转发门槛低,把关环节少,在对资讯信息的反应上显得相当迅速、快捷。新媒体是海量信息的承载者,也是碎片化信息的传播者。

相比于新媒体,党报则必须经过采编、印刷、发行等环节,通常以日为出版周期,在时效性上同新媒体差之千里。同时,传统媒体传播速度较慢,能够提供的信息量较少,无法满足公众对于海量信息需求的期望。

(二)新媒体的出现凸显了党报的互动性差

虽然党报设有读者来信、群工部等环节,但由于党报担当的政治责任和公众长期形成的阅读习惯,党报局限于“单向度”的传播,不能及时获知受众的看法和意见,也无法和读者随时进行交流、互动。

新媒体在发挥传统媒体原创、评论、转载等功能的同时, 还可以展示出受众的评语,获得他人的关注。微博的粉丝圈和关注圈比日常生活的小圈子要大一些,且能够使消息的发布者和受众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关注圈,“像涟漪一般荡漾到任何自己想要达到的远方”。这不仅大大丰富了资讯信息, 更能使受众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交流、互动中形成“意见的自由交换广场”,从而形成舆论喧哗的“围观效应”。

(三)新媒体的“公共空间”性质对党报的公信力提出挑战

以博客、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强大的交互性,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构建了一个公共领域空间。意见的交互融合使新媒体发挥了强大的舆论监督功能。同时,这个公共空间也成了社会减压阀和监测舆情走向的晴雨表。主流媒体由于其特有的政治立场和宣传功能,在严格的把关机制下,对言论的宽容度较小,面对一些敏感问题往往采取回避的办法,以不变应万变,甚至“失语”,严重影响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发挥。

三、加强党报舆论监督的对策

网络舆论的直接性、快捷性、公开性是其他举报方式甚至是新闻报道形式所难以企及的,党报如何加强舆论监督这一问题,应该引起党报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

(一)主打权威牌

“网络媒体的关键词是迅速、快捷、互动、海量、话语权, 但是即使微博大幅度扩张数字,也无法排解它在深度、权威、公信力、真实性方面的深层纠结”[2]。

网络监督也被称为“最廉价的监督”,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在任何场合通过网络,在微博、微信或网络论坛上曝光社会不良现象,加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间的互动,网络舆论可以很快成为社会舆论热点,引发公众的参与和关注。相较于网络媒体长于丰富多元的资讯提供、短于舆论监督中的引导能力,党报所拥有的公信力、权威性、接近核心信息源等优势恰好可以在舆论中起到积极作用。

在重大社会信息的发布上,党报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权威性,所以它必须在舆论热点事件、重大新闻事件中不失语,不乱语,有底气,讲技巧,争取第一时间发声,占领舆论的制高点,主动引导舆论。

“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编辑,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通讯社”的现状给媒体的传播方式形成了巨大挑战和冲击,也给传统概念上的舆论监督带来了新的课题。党报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必须及时、客观、公正,深入新闻本质,挖掘新闻背后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对于网络爆出的热点事件,应该及时调查,澄清真相,而不应该不闻不问,任凭谣言和真相交杂扩散,给党和政府抹黑,给无辜者造成伤害”。“新华社上海分社的做法是,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发布调查真相,戳穿谎言, 从而起到‘一锤定音,以正视听’的作用”[3]。

(二)增加党报和新媒体间的互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群众是媒体产品的消费者,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的作用也只有在受众的消费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为进一步应对媒介竞争,党报必须增加和新媒体间的互动,抢占网络舆论阵地,走与网络融合之路新媒体时代的舆情特点,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追踪最新事件,发表权威评论,实施舆论监督,并最终引导舆论。

党报可以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新媒体时代的舆情特点,主动介入社会热点,在显著位置设置评论专栏,邀请社内外的评论家撰写言论,发挥议程设置和舆论领袖的作用,并提供互动平台,呈现网友的帖子,让普通群众的声音出现在版面上,把一些网民变成自身的受众,扩大受众规模,把读者作为内容生产的合作者, 变“闭门造车”为“开门办报”,变独创为共创。这不仅能够使党报原有的办报资源继续发挥作用,还能够利用新媒体的资源,实现优化组合。

党报可以开通自己的政务微博,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抢占网上舆论制高点。河南日报官方微博从2013年2月28日开通后,积极回应民意,走进网民生活。截至5月30日, 其微博粉丝量突破100万,实现了党报信息传播在传统阅读和新媒体阅读两个传播平台上的“比翼齐飞”。这一实践证明,党报发展新媒体、拓展其影响力,潜力巨大,效果显著。

(三)打造深度报道

“在碎阅读时代,要给出更完整的信息;在浅阅读时代, 要给出更深刻的思想。主流人群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关心世界及国家大事,关心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权威、准确的主流判断赢得认同,是党报的使命,也是优势所在”[4]。

新媒体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新闻真实性不能完全保证,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信息浅显。而党报的后发优势决定了它可以在报道的深度性上大做文章,可以用解释性的深度报道来应对网络新闻的浅显性,给受众完整可靠的信息解读。党报记者只有在深入基层的调查采访中,挖掘、整理新闻线索,用朴实的文风表达思想和观点,打造深度报道新闻, 才能以权威、准确的主流判断赢得认同,争取受众。

党报加强新闻策划,加强舆论监督报道,打造深度报道, 必须紧扣社会生活中重大事件的产生与发展进程。深度报道不仅仅是解读热点问题的引导者,还必须是回应疑难问题的解疑释惑者。以《人民日报》为例,对于2012 年12 月至2013年1月间河南集中爆发的舆论热点事件,《人民日报》及时发表《周口殡葬改革见闻》《7名弃婴火灾遇难的拷问》、《郑州“房妹”事件阶段性调查公布》等报道,事实清晰,文风朴实,既关注了社会热点,回应了民意,又澄清了传言,彰显了主流媒体的引导力。

党报就是要发挥定盘星的作用,让群众在纷纷扰扰中形成一种习惯:到主流媒体来求证。《人民日报》《求证》栏目开栏的话就提出:“求真务实是党报品格。帮助公众辨真伪、明是非,是媒体的职责。”

新媒体时代,党报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因其公信力强、新闻信息采集发布规范有效等优势,依然能够满足群众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党报必须站稳脚跟,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三贴近”原则,在扎实的采访后发布真实、权威、全面的新闻信息,明辨是非,引领舆论,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真正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作者系河南日报群工部主任编辑)

参考文献:

[1]梁贵红.党报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发展战略探讨[J].编辑之友,2012,(10):77—78.

[2]陈贞权.党报策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浅论[J].新闻爱好者,2012,(24):13—15.

[3]慎海雄.新媒体时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国记者,2012,(10):12—14.

[4]赵兵,李建春.求解“两个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J].新闻战线,2012,(11):65—68.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3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