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新闻信息写作下笔难的问题,先要纠正当前存在的两种片面认识
我认为,要解决新闻信息写作下笔难的问题,先要纠正当前存在的两种片面认识。一是简单论。认为新闻信息写作很简单,是小儿科的工作,随便学学都会。当然,跟写领导讲话稿、调研论文这些大块头的文章比起来,新闻信息在篇幅上,在内容上,在逻辑上,在组织结构和谋篇布局上,确实比较单一, 比较容易上手,常常是初学者入门阶段的练笔。有些单位领导喜欢在报刊杂志上刊登文章,在看文章时,也往往是看有多长、占了多少版面,多少篇幅。认为登出来越长,也就越难越好越有价值。由于所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这也无可厚非,然而,从新闻信息写作的角度看,我认为这是外行看热闹。大家知道,写文章不以长短论高低,尺有所长,寸有所短,长有长的难处,短有短的难处,会写大文章的人,不一定都会写短消息,写短消息,也可以作为今后写大文章的积累和锻炼。同学们中学时都学过一篇文章,叫做陋室铭,这篇文章很短,才79个字,可是却成为了千古名篇;而多少讲话稿,洋洋洒洒上万字,最终被扔在在了废纸篓中。当然,我这里绝对没有抵毁讲话稿的意思, 我对讲话稿的写作是情有独钟的,因为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撰写领导的讲话稿。这里说的是,作文字材料好比做工程,工程有投资很大的大工程,也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对初学者来说,大工程可能一时啃不动,先从“短平快”项目开始也未尝不可,新闻信息写作就是这样的“短平快”项目。
同时短新闻的写法, 写新闻信息也可以有所作为。现在很多单位对新闻信息工作很重视,因为这是领导的眼睛 ,上级领导观察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短新闻的写法,常常就是从新闻信息上了解的。现实情况怎样呢,现在单位里写信息能写出名堂的人,其实也不多,人才比较紧缺,有需求有市场和发展的空间。从个人方面来看,经常在报刊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对文字工作的兴趣就会增强,就会越来越有信心。运气好的话, 说不准领导还会瞄上你。二是模板论。认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只要多看看名报名刊上高手写的新闻信息,就会变成行家里手。多读多看肯定是不会错的,从中确实也可以学到一些常识和一些套路。但是,写文章是个苦差事,不能只是想着走捷径。梅花香自苦寒来,从来就很少会有天才,想要学会写新闻信息,没下一番苦功是不行的。学学别人的模式或者套路,就想把文章写好,其实是一种偷懒的思想, 按群众路线的话讲,叫做享乐主义。见得猪跑的,不一定就吃过猪肉,新闻信息是一种十分有灵性的文体,只有相对固定的模式,没有一成不变的形式,名家在写作时有当时特定的背景和情景,我们如果一味地模仿,可能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变成了东施效颦。研究已发表的新闻信息,可能会从中摸索捕捉到某个版面编辑喜欢的文风,以及新闻信息的常见写法,但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当事人、不同的工作,在报刊杂志或简报上体现的方式都不一样,以静止的眼光看待变化的事物,注定不会有前途。
比如,党政一把手的动向肯定是新闻, 但部门领导行动要见报,就没那么容易;再如,经过编辑修改后的新闻稿,发表出来都是有板有眼的,但如果你照着这样写,我看不见得会被采用。为什么? 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程序的问题,你的稿件先要经编辑筛选,然后到部门负责人的手里,再经分管审核,最后才到总编签字。这里,是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每一关的工作人员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考虑了政治、社会等方方面面影响,增减了个人的因素,最终才形成我们在报刊上看到的模样。也就是说,这已经是一篇被磨去了棱角的作品。如果你一开始就这样写,可能在编辑这一关,就会因为不够出彩入不了眼球,所以说,采编采编,采跟编是两回事的,编方可用的,采方不见得可用。
关注公众号:【秘书之家】,每天分享公文素材和职场心得。关注即可免费获取党课讲稿参考(110篇)、写材料常用词语集锦(2000个)、公文书籍大手笔是怎样练成的、材料提纲大全16万字、写材料专用词典28页等海量公文素材。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34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