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结尾 【教学实录】柯珂:“温州市教坛新秀”荣誉称号品德优质课一等奖
柯 珂,高级教师,曾获“温州市教坛新秀”荣誉称号;温州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温州市品德优质课一等奖,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参与的课题研究,撰写的论文,在省市县屡屡获奖;多次承担市级公开课、送教下乡等教研活动。
教学实录
[一][激活生活,图示别号]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聊了书中人物的别号。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身边人来。不知你们班是否有这样一号人物:有的人,你这一秒刚说,我告诉你个秘密,别告诉别人哦,下一秒全班都知道了。(生笑)班级里江湖大乱,老师刚在拐角处出现,他就会大喊:老师来啦!顿时,教室里就变得跟你们现在这样。有这样的人吗?
生:有。
师:你会给他取个什么别号?
生:大喇叭。
生:广播电台员。
师:有意思,你们更喜欢哪一个?
生:(齐)大喇叭!
师:没想到,我们班同学跟你们一样,也给他取了个别号叫“大喇叭”。
(师生交谈中,PPT逐步呈现选材示意图)
师:再来猜一个哦。有一个同学,他是老师的专属跑腿员工,我东西落在办公室,派他去帮我拿来。他能秒回哦!(生雀跃,表示身边有这样的同学)当然呢,他在体育赛场上也绝不逊色,60米赛跑夺冠。(举手示意的同学更多了)连他的作业速度也是杠杠的。(学生纷纷举手)哦?你们班也有这样的人吗?你会给他取什么别号?
生:飞毛腿。
生:闪电侠。
生:快递小哥。
(台上台下笑声一片)
师:你们最喜欢哪个别号?
生:(齐)快递小哥。
师:看来我们品味不同。如果是我,我更喜欢“闪电侠”。我觉得很酷。看看,我班同学给他取的别号,叫做——
生:(齐)黄金小马达。
(师生交谈中,PPT逐步呈现选材示意图)
师:聊着聊着,你发现别号里藏着什么秘密?
生:一个人的别号里会有他的特点。
(师板书:一个别号一个特点)
生:别号还会让我们想起他的有趣的故事。
(师板书:一串故事)
师:孩子们,你们身边也一定有很多有故事有特点的人。你能给他取个别号,让大家猜猜他是谁吗?
生:昆虫博士。
生:金煜暄。因为他在我们班上最喜欢研究昆虫。
师:猜对了吗?
生:对!
师:“博士”两字真好。再来一个。
生:废话大王。
师:哦?你们想到谁?
生:龚振林。老师每次一布置作业,他就会说很多话。
师:你喜欢他说的话吗?
生:喜欢。
师:那说明他这些话语能大家带来欢乐哦!“大王”两字不错。“废话”两字能改改吗?
生:闲话大王。
生:趣话大王。
师:瞧,越改越妙了哦,真棒!也许“废话大王”会让那位同学觉得伤心,可是“趣话大王”就会让他觉得自己在同学心中可是有一定地位的哦。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有的人可能在某一方面特别厉害;有的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让我们想到了名著、电影中的一些人。他们或许就会有这样的别号……
[PPT呈现:
智多星超级大脑学霸小百灵
神笔某某英语怪才……
“林黛玉”(哭)“弥勒佛”(笑)
“孙悟空”“猪八戒”“东邪西毒”……
李大嘴张大方林热心飞毛腿机灵鬼馋嘴猫大力士胆小鬼王大胆……
回想你身边人的趣事、乐事、囧事、糗事……取一个别号,展现他(她)的一个特点,画示意图,用关键词抒写“别号由来的故事”或“别号传奇故事”]
(生画选材示意图,填写关键词)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下。(把学生的选材示意图在屏幕上展示)
生:零食魔术师。他很爱吃零食,每当零食吃完,就又变出一包来。
师:你们觉得取得好吗?哪个字展现了魔术师的风采?
生:“变”,符合魔术师的特点。
师:再看一个别号。
生:乌鸦嘴。(众人笑)因为他说什么事,什么事就会发生。
师:如果我是那位同学,我可能会很伤心。“乌鸦”两字能换换吗?记得有一年世界杯,有一只神奇的章鱼,它也总能预言成功。人们叫它——
生:预言帝。
生:可以改成“赛章鱼”。(众笑)
师:对呀,取别号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对方的感受,更不能人身攻击。请和边上的同学分享你的选材示意图里的故事。
(生和身边同学交流讨论)
[二][书写别号,发现妙招]
师:我们只是这么简单地聊,显然还不过瘾。如果把故事记录下来,以后再看看一定趣味无穷。请根据选材示意图,选择你认为最有意思的一个小故事写一个片段。
(生写片段,10分钟后交流)
生:(读)午饭时,他看到桌上有他爱吃的菜,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嘴边沾满了饭粒也顾不得擦一擦,边吃边不时向周围看看,仿佛有人要跟他抢食。吃完了他自己的,他又问身边人吃不吃得下。我猜他心里巴不得别人吃不下去,都留给他吃。
师:这位同学写的片段没给人物取别号,你们听了后,会给故事里的人取个什么别号?
生:小馋猫。
生:大胃王。
师:她的哪些描写让你觉得应该是取这样的别号呢?
生:因为她写了“狼吞虎咽”“不顾自己形象”“自己吃完还要吃别人的东西”。
师:你看,你写得多成功,关注到了人物的动作、眼神,甚至猜测了他的心理,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他的特点。(请第二位学生交流习作片段)
生:(读)不要不要,凭什么要听你的?倔强大王又开始了他一天的唠叨。你看看他的样子,准得笑半天。只见他噘起嘴巴,高得可以挂酒瓶子。见到任何人都要翻个白眼。过了一会儿,“火山爆发”了。“哇,哇,哇……我不理你们啦!”说着,就跑到自己房间,“咣”的把门关上,在里面大声痛哭。
师:有“倔强大王”的特点吗?哪里看出来?
生:他写“不要不要”,看出来“倔强大王”很想反抗。后面还写他躲进房间放声大哭起来,可见他很倔强,心里有很多怨气。
师:是啊。你很善于评价。你们发现了吗?两位同学写的人物不一样,但用了同样的方法。
生:心理描写。
师:对,去猜测人物的心理。
生:神态描写。
师:看来平时老师教你们的写人招数,你们都用得很好。(师再请一位学生交流习作,这个孩子是班里的学困生)
师:这位同学,老师注意到他很苦恼,因为他用三分钟就写完了四行文字,剩下的时间他都捂着作文纸,不好意思让我看。你是不是嫌自己写得太短?(生点点头)我明白。写作文时,最痛苦的事就是——你明明写好了,老师一看说,太短了,再补点。而最最痛苦的事就是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补啊!所以,柯女侠决定出手相助啦。
(学生不好意思读,老师展示他的习作片段,进行点评)
师:大家看,他写的“昆虫博士”果然是有博士风范的——他能让昆虫走钢丝,而且昆虫绝对不会掉下来。我觉得你这句话写得非常好。那么还有什么招可以写得更好?
(生沉默,思索着)
师:好吧!看来,你们需要我一点点的帮助!看看我班同学写的一个片段吧。
(PPT呈现学生范文《喷嚏炸弹》)
师:仔细阅读,你发现了吗?我班同学也和你们一样,聚焦在描写“喷嚏炸弹”的动作、神态上,也就是红色字体的这两行。剩下的文字描写,你们有没有发现?他切换了镜头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结尾,他把镜头聚焦在了哪些人身上?
生:柯女侠。
生:旁边的同学。
师:嘿,为什么要写这些人?这些描写是不是多余的?
生:为了衬托主角。
师:他说了个超厉害的词。你们听到了吗?
生:(齐)衬托。
师:是啊,原来写别人不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
生:(齐)衬托主角。
师:刚才写到的“昆虫博士”,他做得到的事别人能做到吗?(生摇头)原来不是我们不会写,而是我们没发现还可以换个镜头描写。(生点头)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主角身上,关注他(她)的语言、动作、神态,那是“正面描写”。此外,我们还可以转换镜头,写写其他人、周围的环境等来烘托主角。这种描写,我们称之为“侧面描写”。(师板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你现在能给自己的作文修改修改,增加侧面描写让文章更出彩吗?试试吧。
(学生修改习作5分钟)
[三][修改习作,妙笔生花]
师:修改好的同学请进行自评和同桌互评。
(PPT呈现“星级评价参考”:1.“别号—特点—事例”相匹配;2.侧面描写恰当,烘托人物形象;3.我有自己的理由……)
师:我们先请原来展示过的三位同学,看看他们增补了些什么内容。
生:(读)其他同学被问得不耐烦了,只好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可是,只给这点怎么够啊?他风卷残云一般地吃完了。别的同学见状,纷纷从他身边逃开,好像在躲瘟疫似的。哎!别走啊,我还没吃够,你们再给我点儿!
师:掌声!哪儿写得有趣?
生:“躲瘟疫似的”“别走啊,再给我点儿”,这两句写得很有趣!
师: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做到了交叉描写,非常出色。
生:(读)我们吓得脸都白了,不知怎么办。爸爸呆若木鸡地站在那里,妈妈则跑到门前连连道歉,和刚才批评“倔强大王”时截然不同。我偷偷告诉爸爸妈妈,不要理他,饿了他自然会出来的。忘了告诉你们,“倔强大王”可是个小馋猫。
师:他的侧面描写写了谁?
生:他写了爸爸妈妈,连大人都要屈服于他,表现“倔强”。
师:用手势给他评评星。
(生伸出一只手,评分为五星)
生:(学困生,不敢大声读,老师鼓励学生一起读)我们几个男生都趾高气扬地说道:“让我们也来试试吧!”他爽快地回答道:“好啊!”但是不管我们怎么努力,都没成功。
师:成功和失败形成对比,这也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再请两位学生读片段,其他同学用手势作星级评价,再请学生互评)
师:取一个别号展现一个人物的特点,你们都做得很好。今天我们还用一个故事展现了他的特点。你知道吗?这样的写法,其实也很受作家青睐。请看——
(PPT呈现《泥人张》片段描写)
师:请默读习作单上的“片段描写”。人物别号是什么?
生:泥人张。
师:特点是?
生:捏泥人手艺高超。
师:看看故事内容,你发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了吗?(生边看边点头)
师:书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你知道出自哪本书吗?
生:冯骥才的——
师:你已经注意到PPT的页边了,是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本书里还写了很多人物的别号,描写了一串有意思的故事,我们课后可以去阅读,(PPT呈现:酒婆、苏七块、泥人张、刷子李、绝盗、张大力、小达子……)你一定会发现可以帮我们把文章写得更棒的习作秘密。下课!
总 评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仅文学创作如此,儿童习作也是如此。柯珂的这堂《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不仅给我们以丰富的习作指导启示,而且又一次证实了这个道理。
生活之所以能成为写作的源泉,是因为生活所历经的每一天,每一小时都是新的,因此,带来了它的丰富性和生活性。但是我们都拥有生活,可为什么学生却常常为习作时“写什么”发愁?关键在于“鲜活”的“生活”,还有赖于教师引导学生去“激活”。如何“激活”,这正是我们赏析、评价这堂课的一个重要视角。
一,从内容着手去激活。“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是一句曾经进入“语文教学大纲”的警语。作文的内容也就是生活的内容。让学生的习作直面真实而鲜活的生活,“写什么”和“怎么写”便都不再成为难题。生活浩如烟海,指导学生写作就得选“点”。柯珂老师在鲜活的生活中选的“点”,就是从现实生活中与学生聊出来的“一个别号”。接着,又以“从外号猜猜班上的谁”近似游戏的运作作为“迁移点”,进入写作现场,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学生写作实践的“落脚点”。在第一回写作中再自然地插入“交流”这个“反馈点”,于顺势点评中加工修改,并无痕地渗入写作方法的点拨,如:“心理描写”“衬托”等,最后,又以《泥人张》作为范文比照,在读写结合上,确立了“提升点”。正是这一系列的“着眼点”“迁移点”“落脚点”“反馈点”和“提升点”的层层推进,构成了这堂课从内容入手激活生活的导引途径。
二,从实践着手去激活。“课标”明确强调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习作课的主要任务是学生的写作实践活动。所以,真正的“激活”生活也只有融入写作实践之中。在本案中,老师安排了三次动笔实践,而主要是第二次动笔的写片段和交流反馈之中的二次写作“修改”。我们还应当特别关注学生从“生活”到“写作”过程中的那个“构思”中介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结尾,比如柯珂老师巧妙地运用了思维导图的设计来链接,又比如“黄金小马达”的外号等,堪称别具慧心的点睛之笔。
三,从教材着意去激活。虽然当下还没有小学生习作独立的教材,但在课本中已有相应安排,这无疑应是教师自觉实施的习作教学要求。本案的设计既源于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习作《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又有所发展(以“外号”作为写点)。这不只是“教教材作文”,而是“用教材教作文”,值得称道。但是“外号”与“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并非完全“等量”。写“特点鲜明”完全是正能量的,而“外号”在生活中却含义复杂。在中国的姓氏文化中,“号”不同于名,文人自起的号,以寄托情怀,当然不会有问题,如李白号“青莲居士”,陆游号“放翁”。但生活中别人给起的绰号、外号、诨号就不一样了。“诨”的本意就是诙谐逗趣的话。在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多有以因曾经犯过的某一错误、甚至某种生理缺陷嘲弄讥笑人家的绰号,表现了对同学的极不尊重乃至侮辱。虽然教师在师生对话中也有“这个外号会使他伤心”之类的提醒,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应当更着力于引导学生区别在给同学起外号这一行动中存在的道德两重性问题,真正杜绝那些不健康、不友好的外号,让外号充满温暖的爱意。
赛课感言
为儿童习作架桥
柯 珂
感谢“新体系作文教学观摩会”,感谢专家们的指导和引领,让我有机会去学习、思考、探寻“新体系作文”的理念和思路。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习作。教材上,习作导语指向三方面内容:写什么,“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怎么写,“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得怎么样,“写完之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
但这样的导语显得笼统模糊,对于孩子来说,与习作之间似乎仍隔了条宽宽的河。如“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的表述应该是对所有写人文章的要求,而非这一次写人作文的个性要求。因此,这次习作指导需要寻找一个贴近学生学情、符合学生心理逻辑的切入口。我发现孩子都有给身边人起别号的喜好,比如我的别号是“柯女侠”,我们班还有“大喇叭”“黄金小马达”“喷嚏炸弹”等。但是有的别号取得并不妥,甚至带有人身攻击的意思,需要加以引导。因此我选择了以“取别号”为支点,关注人物的鲜明特点。
关于习作方法的指导,我们知道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是从语言、外貌、动作等角度来描写。到了五年级,学生对此已经运用得比较熟练了。因而,我将关键点的指导落在“侧面描写”上,让孩子增长描写人物的新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我比较关注以下三点:
1. 以“写”为中心
习作课堂上,以“写”为中心就意味着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要做到以“写”为中心,就要充分保证学生动笔的时间。
这节课上,我给孩子三次动笔机会。第一次动笔为“图示别号”,指向材料的选择、筛选、组合;第二次动笔写片段,找准学生习作基点;第三次进行修改或润色。三次动笔各有不同目标:展开了学习过程,展现了学习步骤,展示了学习成果。
2. 先“内容”后“形式”
把“写什么”和“怎么写”化为教学活动,将“内容”和“形式”前后相连。课堂中,我把“写什么”放在前,唤醒学生相似的生活体验,充分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从别号入手,让孩子发现“一个别号、一个特点、一串故事”里的秘密。有了丰实的习作素材后,再予以点拨指导,他们的写作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3. “先写后教”与“先教后写”
“先教后写”的弊端在于学生易受教师影响,过早进入语言的套子,无法展现孩子本身的创意。而“先写后教”则是源于学生的习作基点再进行的“普适性”的习作方法的指导。这样的指导,不是概念先行,而是一种“点化”,一种“渗透”,让孩子在各自基础上有“学”的增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36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