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累大金融中心,将新加坡、东京都甩在了身后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自由港和国际大都市,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三位。
看到这些头衔,是不是感觉到浓浓的硝烟,香港就是一个充满竞争、永远在内卷的城市。
作为生活在香港一份子,这份内卷也时时在身旁发生!
芬兰赫尔辛基蝉联最平衡城市排名榜首,而香港……也连续第二年蝉联了“全球最累城市”榜首,将新加坡、东京都甩在了身后。
香港的“内卷”从娃娃抓起
教育是最体现港人内卷的地方!!
在香港,民间流行着一个段子:班上成绩最好的两个学生在讨论梦想,A说:“我要当校长,以后教出好多学生。”B说:“你傻啊,我要做补习天皇,赚很多很多的钱……”香港的教育内卷和补习文化一直以来比日韩更甚,在那当补课老师比明星还风光,以至于在那读书的孩子和家长,几乎深陷内卷的地狱。
从上幼儿园开始,幼儿园面试是10个选1个。到了小学,好学校要40几个选一个。
孩子的成长也仿佛升级打怪兽,难度系数不断提升。
01幼儿园开始的“升级打怪”
孩子到了年龄,家长们将陆续收到各家幼儿园的面试邀请短信,这种激动人心的程度绝对不亚于我们内地家长面对高考的时候,甚至气氛更加凝重。
要知道,香港幼儿园可是家长、孩子一起接受面试。
接下来一段时间,就会看到几家著名的幼儿园外每天都排满了焦虑的家长以及他们可能还站不太稳的孩子了,不管你是特首还是刘德华,都要乖乖的领着“娃”在门口排队接受面试。
赵薇带女儿面试香港幼儿园
一般来说,面试有如下的情况:
面试题目五大范畴:
个别面见
老师单独面见小朋友,问他们一些基本的问题,例如姓名、年龄等,了解小朋友的认知能力。
初步倾谈「热身」,小朋友熟习环境后,一般会让他们玩玩具或游戏,例如拼图、配对等,观察小朋友的小手肌能力。
按老师的指示完成任务也很常见,例如到书架上取一本故事书,考他们听从指示的能力;与老师一起阅读故事书,再回答有关故事的问题,考他们的理解能力。
家庭面见
一般由两位老师面见一个家庭,他们分别与家长和小朋友倾谈,也可能一起倾谈。
有时家长需填写问卷,与此同时,老师会与小朋友玩游戏;又或是由一位老师问家长问题,另一位老师则与小朋友玩玩具或画画,观察他们的表现。
与父母倾谈,主要了解他们的育儿态度,与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否一致。
小组游戏
约4至8位小朋友为一组,课室内摆放各种玩具和图书,小朋友可自由玩耍和阅读。
老师在旁观察小朋友的反应、大小肌肉的发展、社交能力、礼仪,如有否争玩具、有否分享、玩完玩具有否执拾。
面试通关了,成功“考上”了幼儿园就结束了吗?
错,那只是“内卷”的开始。据亲身经历过得家长回复说,孩子刚刚读K1(相当于内地幼儿园中班),还不到三岁,就已经要开始学习英文单词、中文造句和加法了。
因为香港小学入学面试的内容,已经达到小学二年级的程度了,家长不得不卷起来。并且一直卷下去!
02升入大学,压力加倍
去年,一则让人心痛的消息登上新闻头条:一名22岁的科大毕业生疑不堪忍受课业压力,从校内停车场高处坠落身亡。
这次令人悲痛的事件并不是个例,在18年的科大毕业典礼上,就有一名学生疑因学业问题跳楼自杀。在之前香港媒体发布的调查中也显示,香港学生视学业问题为主要压力来源,情绪也很容易受到学业影响而产生波动。
留学生的压力不止来源于课业压力,从申请季就开始了疯狂内卷。。。
港校如此之卷,和疫情的反复分不开关系。很多原本准备去欧美的同学因为担心海外疫情控制不容乐观,转而选择香港。
当然,好不容易突破重围,拿到了offer来到了香港,内卷之路也是刚刚开始。。。
疫情等原因,很多港校采用了网课+面授的授课方法,给了很多“卷王”可乘之机。
你在睡觉,卷王在学习,你在逛街,卷王在学习,你还在担心这篇paper要怎么拼拼凑凑,卷王已经边赶due边实习了。。。
图源:网络
港大的智华图书馆永远灯火通明,一副永不打烊的样子。即使闭馆也没有关系,凌晨冰冷冷的open area也永远有人在挑灯夜读。
理工甚至还有24h的自习中心,完全是“卷王”的栖息地,常常有人学一个通宵。
可是哪怕在课业上已经这么努力拼命,并不代表就能在毕业后就能在香港顺利就业。
然而就业环境因为疫情的影响也是一直不容乐观,根据2021二月香港工联会发布的数据,香港2020年的失业率峰值高达6.6%,突破了近十六年的最高值。
娱乐、文化的内卷
香港社会内卷化的一个首要标志,就是文化的内卷化。
80年代港圈文化兴盛一时,记忆最深的是那些“星辉璀璨”的港星们。
选秀节目就比如说港姐亚洲小姐等等的到现在还是被很多年轻人记住。
从那个节目里走出来的明星到现在也都成为了人们记忆中的美人的代表而从那个节目里走出来的明星到现在也都成为了人们记忆中的美人的代表就比如我们最常提的最美港姐李嘉欣,漫画腿鼻祖袁咏仪,白娘子赵雅芝等等,哪怕是她没有拿冠军,但是你依然能够记住她,性感女神邱淑贞,娘娘蔡少芬,紫霞仙子朱茵等等。
但彼时的繁荣,本质上摆脱不掉殖民地文化的烙印,流行音乐的原创性极差,绝大多数歌手都靠翻唱走红。
彼时,内地市场尚未开放,日本、韩国、新加坡的流行文化影响力又不比香港弱。在缺乏广阔市场的情况下,香港的流行文化产业基本只能在狮子山下绽放异彩。
歌手虽多,但市场就那么大,相对于电影,流行音乐的受众并不算多(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听音乐)。
况且,香港流行音乐一直被宝丽金、环球、滚石等欧美唱片公司把持,邵逸夫、郑裕彤、林百欣、李嘉诚等商界大佬宁愿投资电影公司,也不愿意投资流行音乐市场。
在肉眼可见的内卷化浪潮下,张国荣投身电影界,出走日本,几乎是注定的事。
乐队主唱黄家驹生前那句“香港只有娱乐圈,没有乐坛”,仿佛掷地有声的血泪控诉,道出了香港流行乐坛的悲哀。
近年来,香港娱乐圈因市场狭小、明星众多而内卷激烈,尤其2018年出道的偶像天团更是加速了这一过程,其他艺人的生计都受到影响。
根据香港演艺人协会的资料,目前入会的演员、歌手、主持人、舞台表演者、配音演员将近1000人,而香港的常住人口才750万人,相当于每7500个人中就有1个艺人,由此可见港圈的竞争之激烈。前TVB艺人麦长青就曾说过,大部分香港艺人都很难单靠艺人职业维持生存,必须通过兼职、副业、家人资助才能满足日常所需。
现在,的爆红让他们本就窘迫的处境雪上加霜。根据港媒统计,光是2021年就拍摄了300多个广告代言,再加上商演活动,香港大中小型企业、各大领域品牌通杀,入账超过6.15亿元。
香港著名广告人曾锦强表示,因为近年情况特殊,广告商不太敢找TVB艺人代言,的出现一开始解决了行业问题,但随之带来的广告资源集中却是不健康的。“现在的情况太夸张了,就算是四大天王的年代,也没有出现过这种广告都被他们包揽的现象。”
简单来说,这一年的300多个广告代言、商演活动、6.15亿元商机,本来属于全港很多艺人,但现在,都只属于,其他艺人连汤都喝不到。
可能有人会说,的代言和影响力会刺激消费,带动复苏,其他艺人最终会因为市场繁荣而受益,但现实是,没有起到这个效果,蛋糕根本没有做大。“的出现没有创造新的需求,市场总收益没有因他们的代言而增加,有可能发生的,是他们代言的品牌扩大了占有率。”曾锦强说。
另外,除了拍广告还影视歌三栖,各大领域展现统治力,尤其音乐,更是非常夸张。
2021年,采用歌海战术,推出数十首歌,有一段时间甚至达到了“每周一曲”的频率,在粉丝的积极应援下,去年KKBOX香港本地榜排名前50的歌曲中占了一半,且名次均十分靠前。而乐坛实力派呢?很多得到50名开外去找。
另一方面,商台由于和ViuTV的友好关系,推介时对十分青睐,甚至为了该组合成员拿奖香港名人榜,还亲自下场打压其他歌手。
有人说,的出现让整个香港乐坛复兴了,但这种复兴的结果是,其他歌手的曝光率和露脸机会变少了。这真的是复兴吗?我想很多人有不同看法。
当然,我并不是说不该红,而是说他们爆红后只待在香港深耕,是对其他900多位艺人的一种伤害。在香港娱乐圈的历史上,如果一个明星红了,他就会开拓其他市场,在寻找更大的舞台之余,也给自己的同行留下生存空间。
香港的内卷贯彻始终,港人甚至已经习以为常!但如此内卷是好是坏香港名人榜,谁也说不好,只能说想在“大城市”安家落户、生存发展,你不“内卷”就只能卷铺盖走人了!
在此验证了小编常说的一句话“人前显贵,人后受罪!”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36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