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栏日剧便是的“变身”与“微电影”
随着电视栏目愈来愈故事化、民生化、大众化,以往单纯靠扮演公共服务与政府“传播机器”的传统电视节目逐渐淡褪于电视荧屏,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大众文化、民生节目、民生新闻的欣欣向荣。电视栏日剧便是诞生于这一背景之下。从2006年重庆电视台《雾都夜话》兴起电视栏目剧至今,该节目样式已成长七年,并大有欣荣发展之势。栏目剧在实践上风生水起,但与之相对的却是,其在理论研究上黯然萧索,甚至一片空白。至今没有一本研究栏目剧的理论专著电视新闻叙事研究,学术论文也相对较少,甚至连栏目剧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电视新闻叙事研究,莫衷一是。而在叙事上,也是喜忧参半,一方面,栏目剧以其平民化的叙事风格走俏,另一方面也因为“过度平民化”落入媚俗的创作误区;其二,在导演二度创作中,又因时而纪实,时而虚构,时而影视剧叙事手法,时而新闻概述手法,使其呈现暖昧之态,特征不明;其三则是近年来栏目剧形态的多样化演变,时而“电视剧”,时而“微电影”的“变身”,让原本就定义不明的电视栏目剧身份更加扑朔迷离。疏理已有争论,归纳它在生产和播出上独有的特征,总结其理论规律,无疑能推动其创作和实践。本篇论文正是尝试对电视栏目剧的定义及形态、剧本叙事风格、栏目剧导演叙事手法、大众参与叙事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结合自身参与栏目剧制作的经历,对其收视率、内部操作结构、创作流程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真实的分析。
第一章主要明确栏目剧的定义及形态。分析栏目剧与情景剧、新闻专题、电视剧、微电影等姊妹电视形态之间的区别,明确栏目剧实际足一种新闻与影戏嫁接的产物,栏目剧应具备播出时长、播出时段、叙事风格、演员身份、导演风格等方面的惯有特征,不得混淆。第二章主要对栏目剧文本进行分析。结合一线创作经历分析栏目剧文本创作的流程、特点、风格,重点陈述剧本创作应遵循一定的内在逻辑和技巧,就如何选择故事,如何设置悬念、节奏、矛盾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分析栏目剧在发展中多花样的叙事嬗变、叙事误区及隐忧,力求从剧本本身规范栏目剧创作第三章主要讲述导演的叙事策略。重点讲述导演在电视栏目剧中的重要地位、如何进行剧本的二度创作,如何进行现场导演,导演在栏目剧制作流程中应注意的一些规则,以及电视栏目剧编导一体化的利与弊等等最后,进一步强调栏目剧制作应该理性创作,坚持民生、真实大众,不盲目、不盲从、不媚俗的叙事态度,在不断创新的同时坚持媒体人本身应具有的原则与底线,希望栏目剧创作者能清醒应对。论文运用了不少栏目剧生产、运作的第一手资料,并实际参与创作,不期望能就此解决栏目剧的所有纷争,但是衷心希望能为栏目剧的继续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37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