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

【周末推荐】《新闻评论》系列之二:时效性这一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docx

上传人:t***文档编号:上传时间:2022-06-18格式:DOCX页数:12大小:28.23KB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章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二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是什么?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

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新闻评论的新闻性特征的实质,体现新闻评论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为当前实际服务的方向;它们虽然各有侧重,却都是新闻性不可或缺的内涵。

三新闻评论为什么要强调时效性这一原则?

时效性有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侧面:

一为时间,讲究尽可能缩短新闻作品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一为时机,即强调因时应势,增强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争一时之快慢。

时效性的这两个侧面,一则注重绝对时间电视新闻叙事研究,一则讲究相对时间,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新闻评论特别是那些因特定新闻事件而发的评论,赢得时间往往意味着赢得主动权。

忽视时间这一因素,则可能是评论成为“马后炮“,削弱以至于完全丧失存在的价值。

四新闻评论的针对性与一般论说文、政论文有什么不同?

1、它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使命,以随时分析社会普遍关注的事物、提供切合实际的见解为己任。

2、它的注意重点总是集中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那些关系全局、亟待解决或急需唤起人们注意的问题上。

3、它无论采取哪种论述方式,都以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有利于促进事物向预期的目标转化或发展为目的,力求收到“举一反三”的社会效果。

所以,作为新闻评论新闻性内涵之一的直接针对性,主要强调的是“直接”,直接针对宏观实际、针对社会关注焦点、针对受众的疑难,而不像一般论说文、政论文的针对性那么宽泛。

五新闻评论政论性的作用?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就是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

起作用在于:

首先电视新闻叙事研究,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选择、处理内容的主要依据,那么,政论性则影响甚至决定着它的内容表达,包括一篇评论的整体布局以至于表达方式和方法。

其次,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政论文的分水岭,那么,政论性就是它不同于其他新闻体裁的基本界限了。

六新闻评论政论性的特点?

(一)明确阐述对于事物——评论对象的看法

(二)以说理为主要手段

(三)着重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有关问题(政论性的核心)

七简述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新闻评论:

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本质上属于主观认识

主要诉诸说理,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合乎逻辑

强调说服力,要求正确、中肯地分析事物,揭示事物本质

注重通过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的分析,引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认识,启发人们作“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联想。

新闻报道:

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本质上属于客观的反映

主要运用叙述、描写手段,要求诸“要素”完备、明白、确切

重视可信性,要求事实真实、准确,符合事物的实际

着眼于利用具体事实再现事物的状态及其来龙去脉,引导人们透过事实认识整个事物。

第二章

八新闻评论三要素的关系

新闻评论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新闻评论的论点,概括对于所论述的事物或问题的看法。

它表述某种思想、观点、简介、主张,回答“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之类的问题。

论点从一定的立场、世界观出发分析评论对象及其周围事物的产物。

新闻评论的论据,是用来证明或说明论点理由和事实的总称。

新闻评论的论证,指用论据证明和说明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

三者关系:

①论点表达对事物的看法,论据提供支持论点的理由和事实。

论证表现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贯穿于整个论述过程之中。

②论点表述对事物的主观看法,属于观念形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论据都出于客观存在,都是具体甚至生动的,论点和论据既以各自抽象性和具体性相互区别,有因之相互为用。

③三要素尽管有上述种种区别,但都是评论的必要构成因素。

论点作为评论的中枢神经,固然出于支配地位,但也依赖于论证和论据。

九论点有哪些类型?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类型

论点按在评论中所处的地位,通常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

总论点也称中心论点,在评论中处于主导地位、支配地位;分论点又称子论点,它是由总论点派生的,在评论中承担着体现和支持总论点的任务。

关系

论点间的关系包括总论点和分论点,以及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评论的总论点统帅分论点,有的表现为主从关系有的表现为因果关系。

其中,主从关系是恒定的,总论点永远处于主导地位,分论点总是处于从属地位;因果关系是非恒定关系,因果关系不改变二者统帅和被统帅的关系。

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在同一层次里,通常表现为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

在存在多层次分论点的评论中,上下层次分论点之间,则形成另一种主从关系或因果关系。

十新闻评论对于论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新闻评论的论点要具备正确、鲜明、中肯、新颖、隽永。

①正确、鲜明,即相对于荒谬、悖理和吞吞吐吐、模棱两可而言的。

②中肯是以正确为前提,是在正确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力求论点切中要害,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或问题实质。

③新颖就是“言人之所不能言”,要求蕴含非同寻常的见解。

④隽永就是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隽永的论点大多是规律性认识的概括,因此能够启发人们思考和联想,具有举一反三的内在力量。

十一论据的种类

①理论性论据。

又称理性论据,是人类认识自然、人是社会的结晶,是经过实践检验或理论证明、并为人们接受了的规律性认识,包括思想、观点、社会准则等等

②事实性论据。

是用来证明和说明论点的具体材料的总称。

新闻评论中的事实性论据,主要是现实中存在的客观事实(包括典型事例和概括性材料),以及知识性材料和有根据的假设性材料。

十二论证的方式方法

(一)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这是按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划分的两种对应的论证方式。

所谓直接论证,就是用论据直接证实自己的观点,或证伪论敌的论点。

间接论证与直接论证相对应,它或者通过否定对立的观点,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称间接证实;或者通过证明与错误论点相反的论点是正确的,达到推翻错误观点的目的,称间接证伪。

(二)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这是根据论证时运用的逻辑推理方式划分的两种论证方式。

演绎论证是运用演绎推理的论证方式。

它从已经公认或者已经证明的论断出发,经过一定的推理程序,证明和说明尚未形成共识的论点,即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方式。

归纳论证是运用归纳推理的论证方式,它循着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向进行推理。

归纳论证以个别的事物或问题为推理依据,运用时要讲究概率,注意排除偶然的,孤立的,表面的东西,坚持从事物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十三论证的方法有哪些?

1、例证法。

用具体事例证明和说明论点,是新闻评论最常用的论证方法。

2、引证法。

用已被确认的思想、观点证明和说明尚待确认的论点。

3、喻证法。

即运用比喻论证论点的方法。

4、比较法。

是通过事物之间的比较论证论点。

5、演绎法和归纳法。

即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论证方法论证论点。

6、反证法和选言法。

是进行间接论证常用的方法。

十四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

分为不署名评论与署名评论两大类。

(一)不署名评论,意味着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意见和看法。

包括:

1社论-本台评论——这是报纸、电台、电视台的最高规格的评论,通常用来论述重大的、全局性的新闻事件和问题。

2评论员文章——规格仅次于社论或本台评论的评论类型。

它所论述的问题虽然也是重要的、人们普遍关心的,但问题本身一般带有局部的性质,如地区性或部门性问题。

3短评——这是一种轻型评论。

短评的对象一般不是整个事件或问题,而是事件或问题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某一侧面、某一层次,甚至是某一点;有时也被用来解剖某种具体观点,或工作、思想、行为中的某种倾向。

4编者按和编后——在不署名的评论中,这是最简短最轻便也是最低规格的类型。

编者按有两种,一种是介绍性的;一种是议论性的。

编后的规格相当于编者按,因放在新闻报道或其他文章后面而得名。

(二)署名评论,是以个人的名义发表意见的评论类型,目前主要有记者述评和署名短论两种。

1记者述评——又称新闻述评,实际上是从述评衍化而来的评论形式。

这种述评形式多数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论题切近客观实际,而且较多采用夹叙夹议的论述方式,经常被用来论述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2署名短评——多数属于专栏评论。

作者面宽,一般具有短小精悍,平易近人的特点。

第三章

十五现代报纸的“四大件”

所谓“四大件”,指新闻、评论、副刊、广告,它们被认为是现代报纸的基本组织部分。

十六电子媒介的听众和观众的基本状况

1、由于较少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听众和观众的绝对数量多;

2、按接受能力划分的层次多,在成年人中至少多文盲,半文盲这么两个受众群体;

3、整体的平均接受能力,低于报纸的读者;

4、多数听力和观众处于半接收状态;

5、在同一时间里一般只能选择一种媒介,不像报纸读者那样可以边读边听。

十七新闻评论的体裁特征

新闻评论有两个基本体裁特征——新闻性和政论性;新闻性关系着内容选择,政论性关系着内容表达。

十八广播评论当今发展的整体状态

1、开始成为新闻广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还未达到不可或缺的程度,没有形成健全、严密的评论体制。

2、开始注意适应广播的传播方式,但还没有完全摆脱报刊评论表达方式的束缚。

3、初步形成某些表现特点,但还未完善、成熟。

4、开始重视对个性特征的探索,但还不完全自觉,多数仍停留在经验的层次。

十九概括广播体裁的风格特点并加以说明

广播体裁的风格特点是“短、浅、软”

1、“短”指短小精悍,文章篇幅短并且言之有物。

可采用省文和省意两种方法。

2、“浅”就是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浅出”要着重把握两个相联系的方面:

(1)适当控制内容的抽象程度

(2)尽可能为听众提供理解抽象内容的条件,方法有三:

1稀释抽象内容

2适当还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3恰当运用“正-反-合”说理方法

3、“软”指轻松、风趣。

就是讲究宣传策略、宣传方式和方法,争取更好的宣传效果。

方法有4点:

①摆正与听众的关系,以地位平等的同志、朋友的身份面向听众;

②设身处地的为听众着想,捕捉他们关心的问题,及时为他们排难、解惑、释疑;

③重在启发、引导思考,而不是代替思考或把简单的结论塞给听众;

④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习惯,尽可能用他们熟悉的材料、方法和喜听乐闻的方式说。

二十从体裁的角度分析电视评论的基本特点

1.声画兼备。

电视评论是综合运用画面、字幕、实况音响(同期声)和论述语言的新闻评论

2.视听结合。

视听结合作为电视评论的另一基本特点,是从感知通道的角度说的。

3.双线互补。

电视同时运用声音和图像、诉诸听觉和视觉,它是声音线和图像线双线并行的线性传播

二十一电视评论声画互补特点的表现方式

1.声画合一

即声音和画面直接结合,共同为表达同一内容服务。

2.声画对位

指声音与画面围绕同一政论性内容,在各自发挥自身的表现功能的基础上,互相配合,共同为实现说理目标服务

二十二画面、同期声、字幕运用的说明

1.画面

画面可以直接再现事物、场景以及记录其发生、发展过程,给与人们仿佛亲自面对事物、身临其境之类的感受。

原则:

(1)坚持为说理服务的原则

(2)恰当处理同语言的关系

(3)善于调动各种表现技法和编排手段,加强画面自身的论辩能力

2.同期声

同期声是与画面同步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谈话、人物的讲话和现场的各种实况音响。

作用:

(1)增强真实感、可信性

(2)渲染气氛,增强现场感和感染力

3.字幕

字幕指根据内容需要,在后期制作时,运用电子技术叠加在画面上的文字

作用:

1)提示、强调作用。

2)补充、说明作用。

画面、同期声和字幕都是电视评论独具的表现手段。

要恰当运用这些手段,发挥其综合优势,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1)一切以充分体现立论,为深入浅出地说理服务的原则

(2)双线互补原则

(3)以论述语言为主导的原则

二十三广播、电视评论完善和发展个性的途径

1、适应受众的广泛性。

广播、电视评论可以拥有十分广泛的受众,其拥有受众的数量取决于其满足受众需求的程度,和适应受众的接受能力和接受习惯的程度。

2、正视内容的选择性。

内容选择有两种:

一是基于需要的选择,即从一定的意图出发,在权衡利害得失、轻重缓急的基础上,确定评论什么或如何评论;一是基于可能的选择,这是从媒介和体裁能否胜任出发的选择。

3、探索形式的特殊性。

要从评论的具体类型和结构、语言等各方面进行探索。

二十四树立面向基层受众的观念,将促进广播、电视评论从内容到形式发生哪些变化?

1.扩大评论领域,更加注意研究实际,尽可能捕捉和论述现实社会生活中与受众休戚相关的问题

2.调整评论视角,尽量从多数群众关心的,易于理解的角度阐述有关问题,促使评论角度多样化

3.摆正与受众的关系,以平等的态度面对受众,增强评论的贴近性和亲切感,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指手划脚

4.改进说理的方式方法,以多数受众熟悉的材料、易懂的语言和平易近人、促膝谈心的口吻说理

5.从关心播出效果出发,从整体上为受众创造更方便的接收条件,包括在评论中作必要的交代、说明、解释,以及在节目安排、节目预告、内容提要和播音方面提供收听方便

第四章

二十五广播、电视评论的特殊形式

谈话体评论(包括广播谈话&电视谈话)、评论员评论、录音评论、图像评论(电视评论的具体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类:

口播评论&视听结合的图像评论)

二十六何谓“类交流”?

(广播谈话的灵魂)

作为谈话体评论,与听众保持一定程度的思想和情感的联系或沟通,仿佛直接面对着观众、说服他们接受某种间接和主张,回答他们的以南,或者与他们商讨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类交流”。

广播谈话的类交流是相对于日常谈话的直接交流说的。

类交流是广播谈话的根本特点,也是广播谈话区别于其他广播评论的主要界限。

二十七按电视的播出方式,电视谈话可分为几种?

1、谈话者出图像,直接面向观众发表谈话。

2、由播音员播诵的,以个人名义发表的谈话。

二十八什么是评论员评论?

它拥有哪些优势?

“评论员评论”指由评论员自己播讲的评论,是与由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形式。

其优势在于:

1、用评论员个人的名义,便于处理某些以本台名义不容易处理好的论题,也有利于缩短评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2、评论员自己播讲,有利于改善广播评论的文风,把文字表达方式与播讲方式统一起来,使广播评论更加富于广播特点。

3、播讲风格多样化,这不仅将增强评论的社会效果,而且将促使广播论坛进一步活跃,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二十九“评论员评论”与广播谈话的关系

这两种评论形式,是按照两种标准划分的,它们既不相互排斥,也不能直接等同起来。

“评论员评论”是按播出方式划分的;评论员自己播讲的,可以是谈话体评论,也可以是非谈话体评论的作品,其中界限在于是不是形成类交流,是不是带有双向传播的色彩。

广播谈话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只要能够保持文体特征,体现出其中的类交流,由评论员或由播音员播讲,其实都无不可。

三十录音评论

“录音评论”是指运用来自评论客体的音响的广播评论。

三十一音响的局险些有哪些?

①音响只是事实的一部分,不能不依附于事实,不能不靠叙述的补充

②音响的倾向性往往不明显

③某些暴露性音响,处理不好可能影响收听效果,甚至产生副作用

三十二怎样恰当运用音响

1、音响应成为评论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物

2、评论中的音响往往只是事实的一部分,一般不能成为完整的论据,不能代替论据的语言表述

三十三图像评论

图像评论,是与口播评论相对而言的,以声像兼备、视听结合为特点的电视评论类型。

三十四图像评论中文字稿和画面的特殊要求

文字稿

1、揭示画面内涵,引申、深化画面内容

2、补充画面,交代画面无法说明的内容

3、恰当保留听觉空白,给观众留出观看画面和理解政论性内容的时间

画面

1、明确2、丰满3、生动

第五章

三十五选题

广义的选题,指一个新闻单位在一个时期内重点评论什么,一般以计划的心事出现,称选题计划。

选题计划是特定时期宣传思想的集中体现。

狭义的选题又称论题,它规定一篇评论的评论对象和论述范围。

狭义的选题受选题计划的支配,但也常适应实际需要而确定。

三十六立论

新闻评论的立论,指一篇评论作品的中心思想和基调。

三十七选题和立论的思维过程

选题

1、重要性筛选2、必要性筛选3、可行性和可能性筛选

立论

1、形成深度认识2、确定立论角度3、控制理论高度

三十八选题的共同点

(一)选题目标

新闻评论以论题切合客观实际,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为追求目标。

所谓现实意义,标准有三:

1、论题所接触到的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而非主观臆造的

2、是与当前社会的注意重心(主要矛盾)方向一致,而非逆向的问题

3、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而非只有少数人感兴趣的

(二)选题的根据

1、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和指示

2、地方党委和政府提供的情况和意见

3、从主管部门了解到的情况和意见

4、记者提出的报道题目和线索

5、读者来信反映的情况

(三)基本要求

1、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精神

2、与时代、社会的脉搏相吻合,与党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的注意重心保持一致的方向

3、从大局、全局出发,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4、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或能够引起他们的关心

5、有一定的新鲜度和启发性

三十九简述广播、电视下评论在选题方面的“四长四短”

1、长于小,短于大。

这里的大小,指论题的角度和论述范围,而不是意义和重要程度。

2、长于广,短于专。

“广”指广大受众共同关心的论题;“专”指专业性、业务性强的论题。

3、长于动态型,短于长过程。

4、长于鼓励动,短于推理。

这一“长”一“短”,反映了声音、图像符号的内在矛盾。

四十广播、电视评论特殊课题应注意的问题

在选题范围内,核心问题是设法改变那些不善于论述而又非论述不可的论题的题型。

1、坚持“从小处着手”

2、善于从群众的角度审视

3、密切注视事物发展、变化的转折点

四十一广播、电视评论立论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是什么?

广播、电视评论的基本目标在于:

求真求新。

(一)立论要求真戒妄

1、副客观事物之实。

评论都有特定的评论对象,它们是客观、具体的。

2、副今天之实。

要立足于当下,用今天的眼光观察事物、研究问题。

3、副受众之实。

立论的基调——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要尽可能适应多数受众的接受能力。

(二)立论要求新弃庸

1、思想新2、境界新3、角度新

四十二广播、电视评论立论的特殊性是什么?

1、焦点尽可能集中些

2、角度更加讲究些

3、调子适当节制些

四十三广播、电视评论立论角度选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1、评论的性质(着眼于倡导或是批评)和论题的类型

2、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以及所处地位和覆盖范围

3、受众的关注重点、思维习惯和接受心理

*第六章

*一、如何恰当处理理、事、情的关系

首先,重视以事明理

1按说理的需要剪裁事实

2顺说理的方向叙事

3为强化说理配置材料

其次,善于以情化理

*二、说理的基本原则

(一)围绕理论说理的原则

1务必少而精当

2力求顺乎思路

(二)说理要看对象的原则

1看受众的需要

2看听众的接受能力

3看听众的接受习惯

*三、夹叙夹议的基本类型和写作要求

基本类型

1、以说理为主干的夹叙夹议,按道理的逻辑层次组织材料。

2、以叙事为主干的夹叙夹议,按照事实的客观逻辑划分和组织说理层次。

写作要求

1叙、议穿插要恰当

2叙、议结合要紧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37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