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4年多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突出特点需要不断深化拓展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加强纪律建设,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
可以说,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正是4年多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突出特点,需要不断深化、拓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中外政党兴衰的原因,为进行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把党建设好、建设强。
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冉看来,十八届六中全会毫无疑问是全面从严治党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抓住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个治国理政的核心问题,并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系统性:
从六个方面抓治党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很强,紧紧围绕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从思想、管党、执纪、治吏、作风、反腐等层面积极稳步推进。
从治本出发,抓思想从严。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头脑的重要性。苏共亡党亡国的重要原因,就是全党的思想意识出了问题,理想信念动摇。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不断坚定和提高政治觉悟和宗旨意识;要坚定理想信念,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最终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落实主体责任,抓管党从严。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关键在严。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要求各级党委要肩负起主体责任,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党委书记要当好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本单位的政治生态负责;同时,强调各级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勇于监督执纪问责。对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要强化问责,引导全党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使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严明党的纪律,抓执纪从严。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严明纪律。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步调一致,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求全党牢记“五个必须”、防止“七个有之”,对违纪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提高纪律执行力,维护纪律严肃性,强化纪律的刚性约束,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抓治吏从严。选人用人导向全面从严治党三大特点,与党内政治生态、政治文化建设密切相关。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坚决抵制官场关系学、厚黑学、“潜规则”等庸俗为官哲学,对一些“为官不为”、不能担当负责的干部予以调整,一大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得到提拔和重用,坚决纠正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促进了吏治环境、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从作风建设切入,抓作风从严。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决定下大力气加强党的建设,一个重要切入就是抓作风建设。坚持以上率下,从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开始,接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着力解决许多过去被认为解决不了的问题,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端正了党员干部的公私观、是非观、义利观,推动了党风政风的好转。
以零容忍的态度,抓反腐从严。腐败,是百姓最痛恨的事情,是党执政地位的最大威胁。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反腐败。反腐败斗争没有禁区、没有特区,不定指标、上不封顶,老虎要打,苍蝇也要打。4年多的反腐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反腐败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力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腐败蔓延势头被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
创造性:
有很多创造性举措
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有很多创造性举措,尤其是在探索党内监督途径方面有很多创新点。突出表现为:一方面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开展专项巡视和“回头看”,实现巡视全覆盖;另一方面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健全党内监督制度,扎紧制度笼子。
巡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安排,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撑。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增加巡视组数量和巡视频率,实现对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使党内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增强巡视的权威性,形成持续震慑。
巡视工作还有三个重要创新,一是开展专项巡视,二是对巡视过的地区和部门进行“回头看”,三是实现全覆盖。更专、更活、更准地开展专项巡视,巡视全覆盖本身就是震慑,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强化不敢、知止的氛围。
截至目前,中央巡视组已开展11轮巡视,完成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管金融单位党组织、中央事业单位的全面扫描。党的十九大前,将完成对中管高校的巡视,实现党中央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目标。
中纪委立案审查的中管干部中,一半以上是根据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查处的。事实证明,巡视是一把反腐“利剑”,是国之利器、党之利器。
另一突出特点是,着力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切实强化党内监督。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体制机制存在漏洞,必须创新管理制度,创新体制机制,扎牢制度笼子。
十八以来,党中央坚持思想建党、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4年多来,党中央先后修订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等党内重要法规,制定党委(党组)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的意见。
尤其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问题,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1980年制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针对的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主要矛盾,现在党内出现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当时尚未遇到,而当时比较突出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现在已经不突出了。旧的党内监督条例,监督主体比较分散,监督责任不够明晰,监督制度操作性和实效性不强。因此,制定修订《准则》《条例》,是新形势下创新党内监督、健全依规治党的重要体现,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此外,推动纪检检察机关严防“灯下黑”,清理好门户,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扩大监察范围,整合监察力量,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实效性:
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经过全党4年多的努力,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具体表现为:党的各级组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明显增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得到坚决落实,党的纪律建设全面加强,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
党的建设必须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从党风廉政建设到全面从严治党,以严肃问责推动责任落实,促使各级党组织和负责人更加主动地把抓好党建作为分内之事,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中央从立规矩开始,以上率下、率先示范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中央纪委定期公布各地区、部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情况,该问责的问责,该处理的处理,无论职位高低,一律不留情面,对全党上下形成强大震慑作用,在全社会都形成了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氛围。
加强纪律建设,通过健全完善制度,扎紧党纪党规的笼子,深入开展纪律教育,形成尊崇党章的氛围,狠抓执纪监督,提高纪律执行力。由此,党员干部从不适应到适应,从被动到主动,自觉维护纪律严肃性,使纪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全面从严治党三大特点,党的纪律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纪律的刚性约束明显强化。
党中央高悬反腐利剑,打虎拍蝇,坚持有贪必肃,有腐必反,使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查处200多名中管干部,查处蝇贪数以万计。全党基本上形成共同认知:只要谁敢搞腐败,就必须付出代价。
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经过4年多的动真格反腐,对腐败分子形成强烈震慑,使那些心存侥幸、还想搞腐败的人心存畏惧,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抓住思想教育这个根本,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
反腐败纯净了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出现新气象。经过4年的努力,党内政治生态出现了全面深刻、影响深远、鼓舞人心的变化,党内正气在上升,政风在好转,社风在上扬。党内政治生态的好转,也促进了党内良好政治文化的逐步形成。4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铁腕反腐,还明令禁止在党内搞小圈子、拉关系、当“老好人”,坚决反对“厚黑学”“潜规则”等庸俗政治文化,坚决纠正“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提拔重用了一批作风过硬、原则性强、不怕得罪人的改革派、实干派,党内政治生态越来越风清气正,呈现一片新的气象。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38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