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采写现场短新闻?(一)的报道方式
[摘要]当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短小精悍、新鲜活泼而见长的现场短新闻日益受到受众青睐。现场短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报道方式,具有哪些特色,我们该如何采写现场短新闻呢?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新闻记者,应该进一步深入去探讨,去研究。
[关键词]现场短新闻;新闻价值;现场环境;采写
现场短新闻,是指记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的新闻作品。既包括消息、通讯,也包括特写。在各种新闻体裁中,现场短新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种有强烈的自身特色的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强、时代感和立体感强烈,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新闻采写,有句行话叫“成在写作,功在采访”。即写作是第二位的,采访是第一位的。对现场短新闻来说,现场采访则显得尤为重要。现场采访,既要遵循一般采访规律,手、腿要勤,五官并用;更要注意现场采访的特殊规律,重在观察。具体来说:
第一,重事实,少框框
现场采访与一般翻资料、开座谈会的采访不同。后者需要有个采访提纲,便于有目的地摘录资料、引导发言;现场采访,一般处于事发现场,情况千变万化。难以预料。只能因事制宜,不宜事先拟定提纲,带着框框,否则,容易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丢掉重要题材,需要的是观察分析,抓住最有价值的事实。
第二,少动手,多用脑
一般采访,重在问和记;现场采访,事发迅速现场短新闻200字,变化多端,要把什么都记在本子上是很困难的,甚至因为记录而耽误对现场的观察,丢掉重要事实。因此,主要靠脑子记忆,记录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如人名、时间的记录等,一些未记准确或疏漏之处,要放到事后补充采访中去解决。
第三,不坐等,要跟踪
有的事发时间长、范围广。只坐等在一个地方不行,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的需要,跟踪采访,否则,把握不到现场宏观情况,既难以事后补充采访,也难以最后对事实作出准确的取舍。
第四,跳出过程,抓住细节
采访需要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但更需重视细节的把握。尤其是现场短新闻,把握不住关键性的细节,就无法把新闻写活,使其富于现场感。细节包括故事的关键性情节,特定人物的特定性格、语言和表情,特定环境的特定情景、音响和气象。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充分把握了这些具有特点的细节材料,才有可能把现场短新闻写活、写好。
第五,既抓正面事实,也采反面材料
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成绩中包含着缺点、失误,前进中包含着困难、挫折,一帆风顺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因此,采访中对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要一齐抓。这样,才可能对事物有个全面的了解,有个准确的观察、分析和估价。尤其是现场短新闻,要求有一个既讲成绩又讲缺点、既讲顺利又讲困难的立体结构,不作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就很难写出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报道来,也难以把新闻写真现场短新闻200字,取信于受众。
现场采访固然重要,但只是为写好现场短新闻提供了条件,要把它写好还需另有功底。新闻要短,但不是只要短了就是好新闻。采访要深入现场。也不是只要把握了目击的事实就可以把现场短新闻写好。虽然“功在采访”。还要“成在写作”。只有写好了,使新闻事实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才能获得新闻的最佳社会效果。
写好现场短新闻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准典型
采写新闻都有个精选材料的问题,而对现场短新闻来说,精选典型就尤为重要。因为现场短新闻是从众多事件中精心选取一件“小事”,从繁杂的场景中摄取一个“镜头”。可以说。没有这样的选择,就没有现场短新闻。这个最闪光的“亮点”,或者是新闻事件的关键情节,或者是新闻人物活动的中心场面。或者是事物矛盾的集结点……在采写现场短新闻时,抓住这个“亮点”,就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笔法,写深写透。
第二,巧妙切入
现场短新闻要求作者及时“步入”现场,通过现场观察,写好所见、所闻、所感。作者在这里就是新闻事实的目击者、见证人。甚至是直接“参与者”。这样,写出的现场短新闻就显得十分真实、亲切、感人。记者是一上来就“步入”现场,还是在中间巧妙地“步入”现场,还是无声无息地“步入”现场,这要视具体事实和写作需要而定。
现场短新闻受篇幅限制。以报道“一时一地一事”为特征,因而在立体化、全方位、深层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个侧面上,是难以与其他报道方式比拟的。然而巧妙的切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现场短新闻的这个缺陷。
第三,现场描写
这是现场短新闻采写中最难的一个问题。写新难,写短难,写好现场更难。有的现场短新闻中,根本没有现场描写。有的只有现场的开头,后面全是一般的叙述,而且是一叙到底。有的是在开头部分让作者一露面,接着就是采访对象一说到底,中间没有任何的细节描绘。这样的现场短新闻,受众看不到现场中“活”的东西,既不会产生兴趣,又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注重现场描写,再现现场场景,是现场短新闻的最大亮点。
现场,不仅提供消息的准确性、可信性,也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强调记者亲身经历、亲身感知的“现场”,才是现场短新闻所提倡的个性要求。只有采访者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捕捉到活素材、话细节,才能使报道鲜活起来、新闻的内涵丰富起来。
第四,融情于事,情真意切
在现场短新闻写作中带着感情描述事实,把感情倾注到笔端,熔铸在字里行间,这是增强作品感染力和现场感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现场短新闻的情感描写。不是像文学作品那样含蓄曲折,一波三折,而是通过寄情于人、寓情于事、融情于物、含情于景、藏情于议等多样手法,精炼简洁,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人和事的主要本质特征和形象。既不能刻意烘托,又不能追求修饰,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现场短新闻要写得生动、引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写得有真实感情。以情动人。为了加强现场短新闻的感染力,就要把新闻事实的创造者的真情实感真实地表现出来,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从而产生感染人的良好效果。
可以这样说,情感共鸣是连接作者与读者心灵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可以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由接近、贴近,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庄子・渔父》有云,“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在这里,还要强调主题选取的重要性。如果事件本身连记者都打动不了,那写出来的成品会有多少情感性共鸣可言呢?善于抓住素材中自然流露的真情,延伸难以意尽的无限情感,能够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引起读者更多的联想,产生共鸣。
(编辑/刘佳)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38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