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储蓄银行且历史悠久的储蓄银行系统,你知道吗?(上)
对于刚来德国的串子们,一般最开始都会被强迫在国内办理德意志银行的EC卡(类似于借记卡);来了几天后,就会听到这边的老油条们好言相劝,退掉德银的卡,换成的,因为服务好,利率高,网点多等等。走在大街上联邦储蓄银行,基本看不到国内常常听说的国外大银行的分行,而最常看到的是一个红色S标志的银行,也即德国储蓄银行。但是很多同学,哪怕在德国生活了很多年,也分不清各地的德国储蓄银行到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名字,但是标志却又一样?这篇文章就给串子们全面介绍一下德国特有且历史悠久的储蓄银行系统。
个人觉得,国内城市商业银行其实完全可以参考德国储蓄银行模式,各家城商行采用统一品牌,分区治理,集中风控,集团内资源共享等达到银行资源的优配,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社会金融系统的作用。当然了,在目前的中国,百家争鸣的时候,这想法纯属意淫。
#正文走起
德国的银行业
德国素以严谨与保守著称。然而,德国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在危机前的激进却导致其之后数年的道路艰难坎坷(德银杠杆乘数于2008年一度达到72的高位,远远超过同业竞争对手27的平均值)。当然,德银一家银行并不能代表整个德国银行业。德国银行众多,市场高度饱和,其网点密度高达831家银行/百万常驻人口,位居欧洲第三,略低于卢森堡和西班牙。这也是为什么在德国有句老话叫做“德国的银行比街边的面包房还多”。如此高密度的银行市场一方面给本地银行带来激烈的商业竞争,另一方面银行的整体数量也因为业内并购等原因从1993年的3717家减少到2012年的1686家。在如此风云变化的‘战场’上,德国储蓄银行集团(-)却以其稳健保守的经营理念及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屹立群雄之中,这样的风格也许更符合德意志的民族精神,也固然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发展历程
最早的德国储蓄银行成立于18世纪晚期的港口城市汉堡,之后逐步扩展到德国北部的其他城市。截止到1836年,全德共有约300家储蓄银行。其后的发展速度也大幅加快,到1913年全德已经有超过3000家储蓄银行。到了纳粹时期,储蓄银行的发展有所减缓,数量也大幅减少,而战后东西德的分离也造成了储蓄银行的分割。90年代初期德国统一后,储蓄银行开始加快整合进程,逐渐演变为银行/金融集团 - 以期达到更高的经营效率,即采用中央化的IT与基础设施共享以及产品与服务的统一。而(储蓄银行)这个名字也同时受到德国银行法()的保护。
今天的德国储蓄银行集团
德国储蓄银行协会(- und ,简称DSGV)代表德国储蓄银行(金融)集团的利益并决定集团的战略方向,同时在国家与国际层面参与行业政策,监管法规等的讨论与制定。德国储蓄银行集团由大约600家机构组成,其核心是422家储蓄银行及7家州立银行() - 如果按总资产计算,截止2012年底共占德国市场份额的31.2%(即2.4万亿欧元)。这些银行在德国公法()下运营,但不是国有银行。他们所对应的公共实体(非所有者)是当地的政府(市,镇或区):如法兰克福储蓄银行100%由州立银行( -Thü)控股,而又由黑森州,图林根州及黑森-图林根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10%,5%和85%)。此外,除了核心的储蓄银行与州立银行,集团还有一家专业资产管理公司(),10家区域建房储蓄银行(– “LBS”), 11家区域保险公司,5家租赁公司(如德国租赁集团( Group))及其他一些服务类公司。同时,储蓄银行集团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总共雇佣34万6千名员工。
储蓄银行集团及其成员银行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使用共同的标识;2)拥有高度的自主权,在法律与财务上是完全独立的;3)董事会负责日常运营(至少一名职业银行家,及两名得到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批准的合格成员),负责向监事会汇报;4)按照商业原则运营,但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专注于区域发展与福利的最大化;5)对于分红没有硬性要求;6)政府无权出售储蓄银行或将其收益做为本地的预算;7)监事会确保银行要履行公共服务责任(通常监事会主席由当地市长或行政区的一把手担当);8)区域原则要求储蓄银行只能在自己的区域经营(往往是储蓄银行所属的行政区域);9)在产品与服务等方面储蓄银行之间共享统一的资源,最高效利用成本,同时成员间共享的庞大数据也优化了风险管理分析。
如前所述,在德国,储蓄银行可谓是家喻户晓。无论是存款或是贷款,储蓄银行均在当地市场占有着领导地位(图1)。
显然,对于如此重要的金融集团,财务的稳健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表1列出了储蓄银行集团在2010年到2012年期间的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国际著名评级公司纷纷给予德国储蓄银行集团金融企业中较高的评级。其中,穆迪给予企业家族评级Aa2级,惠誉A+/F1+级,DBRS则为A(high)/R-1级。而较高评级的背后则是储蓄银行集团稳健的财务回报,精确计算的风险,多年积累的对当地区域的了解,分散型结构的风险多样化,强有力的品牌认知以及集团内部各成员机构的紧密合作。尽管如此,集团的高评级主要依赖于储蓄银行的强劲且稳定的业绩,而州立银行却普遍给总体评级拉了后腿(穆迪评级均低于A1)。主要原因在于州立银行以批发业务为主,在金融危机时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1)宏观经济环境整体较弱;2)资本市场再融资成本较高且受限;3)利润受到挤压;4)批发业务本身内含的集中性风险(可观的尾部风险,压力情况下应对潜在非预期损失的能力较薄弱等)。同时,金融危机后一些州立银行一直在进行着重组,这也带来了项目执行性的风险。
当然,基于以上事实我们可以看出,储蓄银行集团与德国经济和民生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如若有成员银行出现问题(如流动性短缺),将对普通存款人乃至当地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连带责任计划()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而建立的。该计划于1973年正式实施,要求集团各成员银行间在区域层面或跨区域层面都要互相支持,确保机构的稳定与可持续性,同时保护储蓄银行的品牌并维护客户长久以来的信任。为此,监督委员会对成员银行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控,同时由区域储蓄银行协会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连带责任计划覆盖了所有的储蓄银行,州立银行及建房储蓄银行协会,这三种不同类别的机构却并不会获得统一的信用评级(无法律性联合担保协议)。
连带责任计划包括三个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子担保项目:州立银行保护基金,11个区域储蓄银行保护基金及区域建房储蓄银行协会保护基金。
当一家储蓄银行偿付能力出现问题并需要援助时,基金的提取依照如下优先原则:
1.储蓄银行所属区域的基金
2.其他区域的基金
3.州立银行和区域建房储蓄银行协会的基金
一旦计划启动,项目基金并不只是为问题银行提供所需的流动性,同时也将对银行及管理层的重组提供财务支持 –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安排也给储蓄银行的管理层带来压力,迫使他们平时更加积极的去了解银行的贷款客户联邦储蓄银行,为其提供财务咨询,提前识别并管理风险。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38年里连带责任计划仅处理过33起案例,而其中只有4家银行需要跨区域基金的支持。
至此,我们基本了解了德国储蓄银行集团的架构,特点及其运作方式。下面,我们以法兰克福储蓄银行为例来深入的了解一下储蓄银行的治理结构,核心业务,风险管理及其社会使命。
###案例研究:法兰克福储蓄银行###
法兰克福储蓄银行()成立于1822年,是德国第四大储蓄银行。经过192年本地市场的深耕,法兰克福储蓄银行对于本地行业及企业有着深入的了解。很多的客户乃至家族几代人一直与银行保持着频繁的业务往来,很多企业不仅是银行的对公客户,其员工也是银行的零售客户,这对银行从多角度了解企业的风险情况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风险管理角度来说,这种对区域的专注也使得中小企业评级及相关信贷决策是紧邻客户所做(高效的信息利用),不像很多其他银行都是离岸评级(Off-)。
在法兰克福区域,法兰克福储蓄银行一直稳居第一梯队,在对公业务方面市场份额高达21.9%(见图2)。在莱茵美茵地区(Rhein-Main-Area)法兰克福储蓄银行有着最密的分支行网点(97家),并与当地州立银行及其它储蓄银行紧密合作,力图为该区域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截止2012年底,法兰克福储蓄银行总资产达182亿欧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5%。客户存款146亿欧元(占银行再融资的80%),贷款70亿欧元,雇佣员工1849人。该行成本收入比(Cost--Ratio)约为70%,高于集团平均值65%,主要是因为法兰克福人力等运营成本普遍高于德国其他地区。
法兰克福储蓄银行董事会共有4名董事,两名(董事长及副董事长)分管后台业务,包括人力资源,法务,内控,内审,信贷,贷款重组,IT以及行政管理类事务;另两名董事负责前台业务,主要包括零售及对公业务,国际业务,网上银行及资金业务,基金会及遗产业务等。
深入分析法兰克福储蓄银行对公业务客户的分类,我们看到,该行的对公业务完全集中在50万欧元 - 5000万欧元年销售额的中小规模企业上(图3),而超过5000万欧元年销售额的企业(跨国大型企业)一般由州立银行负责。
法兰克福储蓄银行在存贷款,支付结算,国际业务,资本市场及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然而,该行的经验表明大部分中小企业仍然倾向于简单易理解的银行产品(俗称“黄油与面包”)。正因为中小企业是该行的重点客户(贡献超过60%的利润),法兰克福储蓄银行对这些客户做了个调查,统计了他们对银行所能提供的服务的期待或要求,总结如下(按重要度排名):
1.银行网点的地理位置是否与公司临近
2.对于客户需求的了解程度
3.对于客户公司以及行业的了解程度
4.信贷审批的透明度
5.差异定价的透明度
6.联系的频繁度
7.定制化的融资解决方案
法兰克福储蓄银行在中小企业业务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对于国内同类银行(如城商行)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即:1)无论对于企业客户或是储蓄银行,传统企业贷款是中心产品,其他产品与服务可以围绕或基于中心产品来发展延伸;2)中小企业倾向于简单的贷款融资,对银团贷款等持怀疑态度;3)基于储蓄银行的商业战略,坚持长期持有中小企业贷款资产并将其归类为非交易组合(Non-);4)针对中小企业,一个稳定的联系人(客户经理)是非常重要的(每年最少拜访企业3次,每六周与客户安排一次电话会议)。
风险管理方面,法兰克福储蓄银行是集团内第一家成功实施内部评级法(-Based )的银行。目前,整个储蓄银行集团采用统一的联合企业评级系统来衡量企业风险。集团通过中央系统从各成员银行收集并存储广泛的企业信息,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库,为集团成员提供充足的历史数据等客户信息使其快速有效的利用系统分析企业风险情况。其中,企业客户的评级是基于对企业财务情况(财务评级),定性分析(定性评级),预警信号(降级)以及连带责任(偿债能力)四个方面综合分析的结果(图4)。另一方面,中央监管部门也认可了基于该系统所计算出的巴塞尔2资本要求。
储蓄银行对企业的评级共分为18级(图5),从最高级1级对应标普的AAA到A-区间(违约概率为0% - 0.09%),一直到15级(20%的违约概率),16 -18级则归入违约。同时,针对违约风险管理,储蓄银行有三套不同的工具/方法予以辅助(即风险调整定价(RAP),信贷组合视角(CPV)以及抵押物使用及恢复工具(SVE))。
前面提到,储蓄银行不是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地区发展为首要任务。因此除了传统银行业务,法兰克福储蓄银行一直坚持与区域共同发展的企业理念,在法兰克福区域的文化与社会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2012年年报显示,法兰克福储蓄银行在社会活动,文化,体育及其他公益活动等方面共支出123万欧元(非基金会),而旗下基金会在这些方面共拨款48万2千欧元。
总的来说,我们看到,德国的储蓄银行,无论从地区层面(一个城市或区域对应一个银行)还是业务侧重点(零售业务与中小企业融资),都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非常相似。而州立银行在很多层面可以类比为国内的省级银行(如徽商银行,江苏银行等)。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英美的银行及其体系上,如果有更多的关于德国储蓄银行运营与监管的研究,必将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这篇文章几年前发表在国内的《银行家》期刊,转载请注明来源并私信通知我:《德国储蓄银行: 体系与案例》, 载《银行家》2014 年
-------------------------------------
样本包括美国银行,巴克莱银行,花旗银行,瑞士信贷,高盛,JP摩根,摩根斯坦利和瑞士银行。
德国银行业可分为四大类别:1)私有领域的银行(如德意志银行);2)储蓄银行;3)合作银行;4) 其他类别银行(如抵押银行,政策性发展银行等)。
数据:2013年6月19日
穆迪计算的成本/收入比率与储蓄银行集团2012年报所提供的有出入。为了数据源统一,这里采用穆迪的计算结果。
除审计外,区域储蓄银行协会也负责该区域各储蓄银行间的事务协调,教育及培训等。
2010年底的数据。
各成员银行通过EBIL()软件分析企业年报及其财务情况,之后通过标准评级系统/房地产评级系统或客户评分系统(零售业务)得出评级,结合对抵押物的分析得出最终的客户风险评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41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