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网络剧片发放“网标”的深刻变化

今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网络剧片正式发放行政许可,包括网络剧、网络微短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等在内的国产重点网络剧片上线播出时,使用统一的“网标”。从过去的备案登记制到如今的持证播出,“网标”的出现见证着一种发展与变化:“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近年来,我国网络文艺蓬勃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创作生态不断优化,用户数量显著增长。”

不再是“闭门造车”

在2014年以前,网络剧还处于粗粝的原生态阶段,当时也被称为网络自制剧。即以网络为载体,通过网络平台或在各互联网链接的终端进行播放的,由视频网站独立或与影视公司合作、网络受众为主体、结合传统电视剧的制作方式所制作的网络文艺作品。

所谓“自制”,在今天通常指的是由爱奇艺、腾讯、优酷、芒果TV等几大平台出资、制作并在自家客户端播放的影视剧,与之相对的类型是“分账”,即由个人、团队或其他制作方提供作品给这些平台,再按照一定比例分取收益。由于头部平台实力雄厚,自制剧通常品质更优。而在当年,“自制”主要是相对于传统影视剧创作而言,给人以粗制滥造的不佳印象。即便是其中的优秀之作,例如最近因再次上架B站而引发补剧热潮的《毛骗》第一季(2010年),剧情层面被网友戏称为“一根冰棍的钱做出了哈根达斯”,但还是因为小成本、业余演技和充满塑料感的服化道劝退不少观众。

当发现爆款网络剧是获取流量的密码之后,各大流媒体平台开始加大投入力度,如2014年总计推出超过200部网络剧,较前一年增幅高达300%,因此那年也被称为“中国网络剧元年”。至2020年为止,网络剧数量每年都维持在300部左右,争取做出爆款以博人眼球是主要目标。借助大数据对用户群体的精准分析,网络剧的制作完全不同于传统影视剧“闭门造车”的老习惯,在选剧本、选角乃至广告投放方面都十分重视用户反馈,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就能进行调整来适应需求。于是,网络剧经常会选择同样带有网生属性并已经积攒了一定人气的网络文学作为剧本,以粉丝众多的流量明星为主角,诞生了大量的IP改编剧。近年来的爆款网络剧,如《庆余年》《长安十二时辰》《你是我的荣耀》等,都是上述逻辑下的产物。

为观众喜好量身定制,也使网络剧的细分类型化越来越成熟,在当下既受欢迎也获成功的题材类型主要是悬疑、古偶、玄幻、都市爱情,除悬疑外,其他几类明显对标女性市场,在叙事类型上又形成了甜宠、大女主等流行套路。《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特别聚焦了“她”潜力,当平台意识到女性更易产生交互行为、贡献流量时,继续细分女性观众的口味、创作更多贴合不同女性群体心理的叙事类型,将是大势所趋。

影视剧交互逻辑已改变

随着类型化的成熟和制作上的专业化、精品化,网络剧与台播剧在当下可谓平分秋色。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网络剧单方面向传统影视剧靠拢,事实上在这些年来,网络剧已多多少少改变了影视剧制作、传播、观看的底层逻辑。

传统影视作品特别是电视剧原本就是针对大众的文化工业产品,网络剧则尽可能地把这一特征发挥到了极致,除了上述的IP改编、流量明星、细分类型化之外,最重要的是参与构造了一个与现实生活密切交互的虚拟空间。在过去,传统影视剧往往是“摹仿”现实,在叙事上重视情节完整性和人物形象塑造的丰满度,看起来十分“真实”,不过观众也都清楚那是一个个平行的幻想世界,是每天暂时脱离日常生活、沉浸在现实主义叙事幻觉中的一两个小时。而在网络剧之中,剧情或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不再那么重要,相反,提供高度符号化的、可供快速辨认的类型化的快感才是关键。有没有“梗”、CP好不好“嗑”、自己支持的明星有没有拿到足够的“番位”、播放量能不能力压对家同期竞品等,大多数时候都超过了对网络剧内容本身的关注。事实上,网络剧相较于传统影视剧的沉浸感是减弱的,而观众的参与度却发生了质的改变。

与其说在讲故事cnc中国网络电视,倒不如说网络剧为观众提供了表达情绪和意见的素材。虽然早在20世纪末,亨利·詹金斯就以“文本盗猎”来形容观众对影视剧的创造性参与行为——主要是制作同人视频、写同人文等,不过这也需要在影视剧播出和观看之后才能有所反馈。网络剧时代的“盗猎”行为显然具有即时性乃至超前性的特征。“弹幕”文化可以说是即时性的代表,在特定的时间点出现的评论带给观众一种同时观看的错觉,而且有时比剧情本身更有趣,导致不少人不佐着弹幕都看不下剧。此外,在网络剧的宣发阶段,粉丝或平台方就已经开始不断地放出路透、制作话题冲微博热榜,在播放过程中截取“高光时刻”、进行二创剪辑,还包括在播放系统中设置“只看TA”“倍速播放”,实际上都是为观众更快地筛选素材、参与话题提供了方便。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观众的参与已不再纯粹和自主,因为平台方经常会利用此种高参与度来扩大宣传,但有时也会造成舆论反噬。

网络剧可控制速率又可随时暂停和重放的播放特点,也在快餐式的消费之外,创造了“N刷”的现象。这种情况多出自有一定理解难度、需要“盘逻辑”的悬疑剧,例如火出圈的《隐秘的角落》,就有网友通过反复观看、截图分析,甚至从短暂的音画分离中解读出除了黑化的朱朝阳以外另外两名同伴均已死亡的“隐藏结局”。也有用“列文虎克”(网络流行语,指观察得非常仔细)来形容对剧集进行显微镜式观看的行为,这种情形较多发生在线上重播的经典影视剧身上,例如在优酷平台重播的《甄嬛传》,在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能够保持相当热度,甚至衍生出了“嬛学”,不得不归功于网友的“N刷”和细节考据癖。这也使平台并不完全忽视内容的力量,即便背后仍然是流量的逻辑。

形式创新仍是原动力

在网络剧获得传统奖项,以及“网标”的诞生赋予其正式身份之后,人们普遍认为网络剧将走向“内容为王”更加精品化的方向。而网络剧要维持活力,最重要的是形式创新的能力。

过去多年,网络剧之所以能长足发展,正是因为追踪和挖掘了互联网时代年轻观众的喜好和需求,能够把网络原生内容与新兴商业模式和既有的成熟影视类型相结合。从《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来看cnc中国网络电视,现阶段的网络剧面临的一大挑战是来自短视频的冲击。截至2020年底,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已达8.73亿,占领34.1%的网络视听市场,超出综合视频(包括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网络综艺、其他网播内容等)的7.04亿用户规模和19.8%的市场占有率,在同期增幅方面更是来势汹汹。2021年4月,爱奇艺、腾讯、优酷等还发布联合声明,反对短视频平台对自家内容的二创侵权行为,开启集体防御模式。过去被视作引流资源的短视频,开始让长视频平台感受到危机。

在此形势下,网络剧也进行了一些形式创新的探索。例如,在短视频占领市场之前,其常用的竖屏形式就已经被借用至网络剧的制作中。2018年爱奇艺推出了自制竖屏剧《生活对我下手了》,单集2至5分钟的长度呈现一个生活化的搞笑段子,并采用了上滑换集的触屏手势。另一种新类型是互动剧,如爱奇艺出品的《他的微笑》(2019年)和腾讯出品的《拳拳四重奏》(2020年),在观看过程中可以通过触发不同选项而进入剧情分支、达成多重结局,甚至还加入了音游的点击元素。还出现了在交互模式方面增强用户体验的实验,如古装小甜剧《祝卿好》(2022年)在剧情进行到男女主人公心动的时候,观剧的手机也会随之震动。当然,以上尝试尚远远谈不上成功,仅仅是提供了一些多样化的可能。

《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的上线,明确了下一阶段网络视听内容的努力方向。如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帆所言:“新的政策环境对网络文艺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需要创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聚焦新时代史诗般的伟大实践,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以更多深刻反映时代变迁、描绘人民精神图谱的精品力作,让网络上的影视花园百花争艳、生意盎然。”对不断在平衡中探索创新性的网络剧而言,一方面,在内容质量上不断地向台播剧和经典化的影视作品靠拢;另一方面,在形式上也要持续吸收更具先锋性的网络原生内容及其形式表达,多多尝试融合其他媒介的叙事特征。如此,才能更好地贴近时代诉求、保持发展活力。

(作者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研究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49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