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防博物馆举行“出生入死—战地记者”展览(组图)
近日,香港海防博物馆现正在举行“出生入死——战地记者”展览,展出约30组中外战地记者的随身装备、珍贵报道、新闻图片和影像,让公众了解战地记者工作时的险况,以及战争对社会和国家造成的灾难。展览为期约半年至明年1月31日,期间博物馆亦会就展览主题举办讲座,公众入场费用全免。
感受战争残酷
反思和平可贵
海防博物馆一级助理馆长李家乐表示,战地记者早于19世纪已于西方报业出现。他们随军队进行采访,透过电报将战场上所见所闻向远方读者报道,并把重要事件记录下来。举办这个展览是希望从历史角度,介绍战地记者起源,在不同战事中的角色,以及随着时间的阶段转变等战地记者日本,让公众透过展出的报道和照片,了解战地记者为报道战事所付出的努力,体会战争残酷,揭露战争对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的伤害,以及反思和平的可贵。
展览的相片大约有30组。李家乐透露筹备了约9个月,展览包括克里米亚战争、甲午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及越战等的照片及报道,亦介绍香港战地记者采访战争的情况。李续指,博物馆将会就展览主题举办讲座,邀请学者及记者从历史及实际采访工作的角度,阐述战地记者经历,从不同层面认识战地记者的工作情况。
摄影师沙飞于1937年拍摄的作品《战斗在古长城》
最早记录战争的摄影师罗杰‧芬顿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用的摄影车。
以报道克里米亚战争而成名的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威廉‧霍华德‧拉塞尔( )。
描绘日本记者随军参与中日甲午战争采访的版画。
李家乐另提到,展览的重点展品包括战地记者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徕卡I”相机,香港记者于2003年采访伊拉克战争时所穿的保护衣和防毒面罩,记者在战区采访时使用的头盔和防弹衣,以及珍贵图片包括《被烧的越南女孩》和在士兵群中拍出的一组“失焦”照片等。
图一为展览中展示的战地记者在战区采访时使用的平板天线、卫星电话、视像器材。
图二为战地记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徕卡I相机。
香港记者于2003年采访伊拉克战争时所穿的保护衣。
香港记者采访伊拉克战争时使用的防毒面罩。
图为展览中展示的战地记者在战区采访时使用的防弹衣和头盔。
香港海防博物館位于筲箕湾东喜道175号,有兴趣的茶客快去围观吧~
睇多D:
香港战地女摄记
无惧ISIS闯摩苏尔战场
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Mosul)在过去一年饱受战火摧残,来自香港的美藉摄影记者 Tung 冒着危险亲赴摩苏尔采访。
为了赴及战争最前线拍摄伊拉克政府军与ISIS军队交火的画面,联系了伊斯兰政府军,可跟随军队采访,沿途拍摄军人作战的情境。这照片摄于11月15日,跟随伊拉克政府军第9队作战,她在军队的越野车上进行采访。她如此忆述随军采访的过程:“每天早上我都要先到摩苏尔以东约80公里的艾比尔(Erbil),那是首个检查站,然后再花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车程到达前线。我乘坐军队的越野车,他们会带我到特定的地点进行采访。”
摩苏尔东南地区 的油井起火后,整个地区被黑烟笼罩,但不少无处可逃的居民亦居于该区。 于去年11月10日为驻守 哨站的军人拍照。伊拉克政府军至今收服了摩苏尔东部地区,政府军即将启动于摩苏尔西部地区的战争,收复西部地区。
战争带来死亡, 在前往摩苏尔的路上亦目睹尸体。她于11月9日到达刚被政府军解放的 Hamam al Alil 城镇采访,在小镇附近的垃圾场发现了两具尸体,两名死者的双眼被人用布蒙住、手脚被绑。相信死者是当地警察,被 ISIS 军人捉拿后遭行刑处决。政府军一路向摩苏尔推进时发现了数个乱葬岗, 认为这些痕迹就象是提醒着人们, ISIS 在伊拉克施行过残忍的暴行。
除了死亡,战争亦令大量平民受伤。11月14日, 在摩苏尔遇上 。10岁的和弟弟在家门外玩耍时,不小心拾起了一个未爆炸的炸弹,随后灾难发生,受伤的 无助地躺在担架床上,等候救护车来到将他送院救治。面对生离死别, 坦言她也会感到难过:“但作为专业的记者,我在采访时会尽量抑压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可以专注、客观、准确地完成采访。”她补充:“有时我也会情绪低落,但在现场时我会暂且放下感受,直到回到家中才整理自己的情绪;和朋友倾诉也令我可以释怀。”
在摩苏尔附近的检查站,伊拉克警队捉拿了一名涉嫌与ISIS有连系的男子,并将他双手捆绑,准备查问他与 ISIS 的连系。当地的安检人员对逃难的平民介会作出查问,以检查他们是否与 ISIS 有关。然而部份人员会对疑人作严刑拷问,国际特赦组织亦曾批评有关做法,指当局以酷刑作为报复的方式。
战火造成死伤,也令人家破,幸运的或会在路上重遇失散的家人, 正正目击了这感人的一幕,也拍下了这帧照片。这对母子自从 ISIS 于2014年占据摩苏尔后便失散,当年儿子留在摩苏尔城中,刚好离开了摩苏尔的母亲因无法进入 ISIS 的控制范围,一直无法回家。二人在去年11月7日在摩苏尔的 Sham难民营重遇团聚,母亲激动地拥着儿子 Laith,喜极而泣。
饱受战火摧残的摩苏尔逼使大量平民出走,然而他们即使想逃离伊拉克,亦须经历重重关卡,以证明与 ISIS 无关,才准放行逃难。照片摄于 11月7日的检查站,平民从卡车跳下,准备接受检查。曾到叙利亚采访的 坦言,在摩苏尔采访勾起她过往在叙利亚采访的画面。“伊拉克和叙利亚一样,大部份平民只想在家中安稳过活,有部份甚至从未对政治表态,但却因战争的暴行、有危机被绑架、以至生活必须品价格飙升,最终被逼离开家园。他们离开家园,并非因为想去欧洲生活,而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说。
即使生活艰难、危机四伏、环境恶劣,仍有伊拉克人选择留下。在油井被焚的地区,连原本雪白的羊毛也被黑烟熏黑,变成一只只的黑羊;少女牧羊人在荒地上放牧。说,不少难民曾经历家人被杀害,或者房子被炸毁。“我发觉伊拉克与叙利亚十分相似——面对如此困境的平民们在别无选择下唯有倾尽毕生力量、冒着一切风险,尝试逃往欧洲或者其他愿意接纳他们的国家。”
的天空被浓烟熏黑;在浓烟和战争的荫霾下,平民照常生活,图为当地的小贩在卖菜和生果。在前线拍摄难民和战争,令明白难民们的苦况。她说,照片隐含战争如何伤害人类的信息,但她把诠释照片的空间都留给读者。
作为伊拉克的第二大城市,摩苏尔于2014年被伊斯兰国(ISIS)军队占据。伊拉克政府军于去年10月展开收复摩苏尔之战,政府军由摩苏尔东部开始进攻,战争一直持续至今尚未停息。联合国于本年一月表示,摩苏尔之战是自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城市发生的最大规模军事行动。战争造成大量伤亡,更严重的是大量居于摩苏尔的平民为逃避战乱而出走。部分人选择暂居于国内其他城市战地记者日本,但亦有不少平民流亡而变成难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49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