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

2016年六安金安区事业单位医疗招聘考试真题解析

1、解说节目的定义:以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为中心进行分析,向群众讲明其发生或形成的背景、原因乃至发展趋势,以及将给社会、民众产生何种影响,如何对待等等。解说节目也时时含有评论的成分。

2、新闻评论的共性特征:明显的新闻性、强烈的思辨性、鲜明的立场性、广泛的群众性

第四节 广播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

1、定义:以广电媒介为载体,谈话为主要表现方式的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室或某个特定场合,围绕大众普遍关注的话题,面对面地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对话交流。

2、脱口秀和谈话节目的区别:

3、表现特征:官民对话、政要访谈;新闻事件评论与分析;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活方式漫谈

4、运作要领:紧扣新闻事件,把握社会和时代的脉搏;心态开放,敢于包容多元观点;驾驭谈话,善于引导。

5、发展待解课题:时段开发不足;缺乏现场直播;储备不足(人才、选题);回归真实传播本质,用真诚赢得受众;强调主持人包装,注重栏目品牌效应

第五节 广播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

1、优势:

❶ 时效性强,叙事时间和真实时间相一致,叙事内在逻辑关系与事件真实内在逻辑关系完全一致民生新闻特点,没有人为改变。总体上是和真实事件完全一样的完整时空的即时展示,有原汁原味的天然本色。

❷ 与新闻事件同步,同步展现,播出此刻正在进行的事件,报道透明度最彻底,更能使观众感到真实可信,具有更强的现场感、新鲜感和真实感。

第四、五章 广播电视新闻类别

第一节 广播电视时政新闻

1、定义:关于时事、政治领域的新闻报道。具体说是有关国家和政党最新的国务活动、政治活动、方针政策,及国内外新近发生、变动的重大事件的报道

2、特点:鲜明的政治色彩;严格的规范性和程序性;具有“头条新闻”的优先权;时效性更强;周密策划与随机应变

3、时政新闻报道常见问题

❶ 从采编者角度来看,把罗列有关的时政事实当成时政新闻报道

❷ 从时政新闻内容来看,大多数仅表现领导对某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说明,对相关工作措施的部署,套话连篇,与百姓生产生活关联不紧,许多关乎国计民生、公众关心的信息却没有

❸ 从时政新闻的形式看,形式单一僵化,成为现代版本的“新八股”

4、创新求变的举措

❶ 重大时政新闻:信息公开,追求实效

❷ 领导人活动:突出现场、凸显真情(拓宽领导活动报道视野、创新领导活动报道视角、少用套话、少走八股模式)

❸ 会议新闻:跳出程序、贴近群众

第二节 广播电视经济新闻

1、定义:关于社会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最新变动及其发展趋势的报道。广播电视经济新闻:用广播电视媒介为载体的经济新闻。

2、特点:实用取向性强;较高抽象性;较大不确定性;前瞻指导性;更强的大众普适性

3、报道要注意的方面

❶ 专业性与大众性有机结合(大众视角,实用落点)

❷ 具有“实效信息观”与宏观洞察力

❸ 树立人本意识

❹ 善于广播化、电视化地表现经济新闻

第三节 广播电视民生新闻

1、定义:以关注民众升级、民众意愿、民众立场为主要价值取向,并致力于以民众视角、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与民众生计、民众生存、民众日常生活、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近变动事实的传播。

2、特征:

❶ 价值取向上的民众接近性

❷ 传播形态上的平民可亲性

❸ 舆论监督性上的公众平台性

3、民生新闻的源起与发展

❶ 萌芽期:

➤ 1833年《纽约太阳报》,便士报时代已经孕育民生新闻的萌芽。

➤ 20世纪90年代初,都市报、晚报的都市社会新闻、市井新闻作为雏形广有影响

➤ 民生新闻口号正式提出,最早来自创办于2001年的《晶报》

➤ 电视民生新闻最早从电视动态新闻中的社会新闻发展演变而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演进为都市新闻,之后逐渐成为独立的新闻类别

❷ 发展期:着力倡导民生新闻理念的新闻直播节目《南京零距离》开播,之后民生新闻栏目在各省市频道遍地开花

4、产生兴起的原因

❶ 社会格局演变,民众情感宣泄的需求

❷ 群众对知情权和话语权的渴求

❸ 政治文明发展,民本思想普及

❹ 电视改革创新需求的驱动

❺ 地方电视台竞争策略

❻ 新闻立台战略的必然选择

3广电新闻业务

➤ 阅读Tips:此部分偏重实操,根据以往真题来看,重点集中在解说词、采访与编排编成上。一是要把握解说词撰写技巧与原则,二是对隐性采访法理的掌控,三是要根据新媒体时代下体会编排的意义变化,可以联系编排影响因素与原理分析某一档节目的效果。

第六章 电视新闻采访

第一节 电视新闻采访的定义及特殊性

1、定义:电视记者运用摄像机采集、记录新闻事实的过程。电视现场采访:电视记者(包括主持人)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面对摄像机进行的采访活动。

电视新闻采访特殊性:镜头前的采访;采访即新闻

2、对记者的业务素质特殊要求:敏锐的临场判断能力;主动的临场控制能力;机灵的即兴采访能力;沉着的临场自控能力;“大象无形”采访境界的践行能力

第二节 电视新闻采访的艺术

1、隐性采访定义:记者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或以其它假身份,采用各种不被采访对象之情的手段与方式获取信息的采访活动。

2、要领:

❶ 恰当设计采访身份

❷ 巧妙隐蔽摄像机

❸ 有关采访的计划及实施方案事先应得到主管领导同意,必要时还应和有关部门沟通

❹ 注意遵循有关法律法规

3、隐性采访法理原则:应遵守法律法规;应遵循公众利益为上的原则

第八章 电视新闻编辑

第一节 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

1、如何处理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

❶ 尽量让画面说话

❷ 解说言画面之所难言

❸ 解说应使观众更好沉潜入画面,不宜转移观众对画面的注意力,即不宜喧宾夺主

❹ 评价解说词的优劣,要看它是否很巧妙地与画面配合,充分表达了画面所没有表达而又确实需要表达的内容

2、解说词作用:

❶ 补足新闻要素,说明有关情况

❷ 揭示画面内涵,阐明主题思想

❸ 抒情写意,增强艺术魅力

❹ 串联贯通全片,发挥结构作用

3、解说词写作规律:

❶ 明确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❷ 熟悉已有画面,发掘画面内涵

❸ 寻求与内容统一和谐的语言风格及表达方式

❹ 协调适应电视转播的特殊技术要求

第九章 电视新闻播音与主持

1、角色定位:二级传播过程中的舆论领袖;作为执行媒介赋予其增强其增强传播效果使命的媒介人物,既是信息传播者又是信息接受者。

2、主持人中心制(明星中心制):主持人兼制片人,掌握栏目财权、节目制作权。有的还有人事权。他们在栏目制作集体中处于领导地位。在这种模式下,主持人作用的发挥上升到一个新境界,大大减少制片人、主持人、记者等节目人员的繁复劳动和不必要能耗,提高整个节目组的工作效率,有效保证新闻节目质量。同时,有利于塑造明星主持人,以品牌主持人强化新闻栏目的优势品牌形象。

3、凤凰卫视打造主持人的方式对我国的启示:

❶ 根据传媒明星个人兴趣、特长定位,设计合适栏目

❷ 运用“倒二八”理论重点扶持明星主持和品牌栏目

❸ 采取多种方式对主持人进行培训

❹ 整合各种传媒资源,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第二节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魅力元素

❶ 精神的人文化 :a. 要将传播视角从俯视转向平视 b. 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❷ 知识的专业化 :a. 呼唤新闻主持人知识结构专业化,既需要掌握专业领域基本知识,也要涉猎其它知识 b. 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转化知识的能力与悟性

❸ 能力的职业化:a. 最重要的表现是在节目中充分展现新闻记者的品性和素养 b. 另一个重要元素是在直播中的临场控制和应变能力

❹ 风格的个性化

第十章 电视新闻的编排

第一节 编排与编成的内涵及意义

1、定义:

➤ 编排:对广播电视节目体系策划、构成及播出安排的总体战略及策略把握。狭义指对完成节目播出时间的安排。

➤ 编成:决定将怎样的节目怎样地传播给受众。它的内涵与使命:应当决定传播怎样的节目;决定向怎样的对象传播;决定将怎样的节目在怎样的时间播放(选择观众最容易看到的时间进行播放;不论早中晚都应安排内容适合于不同的相应时间段的栏目);为了节目广而告之而安排宣传。

2、意义:新媒介的新的电视传播技术的出现,影响传统的编成思维。例如随着录像机的普及,受众可以随心所欲按自己时间的方便或收看愿望。高度互动新媒体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电视观众将节目编成权夺取到自己手中,编成从理论到实践面临更复杂的课题。

第三节 电视新闻节目播出的编排

1、原理:传者对编排的意图、理念与受众的趣味有间隔距离,本质上,传者与受众的新闻价值观有差异。节目的编排能产生节目传播效应的连带效应。

2、影响节目播出效果的主要编排因素

❶ 价值因素:新闻价值客观规律

❷ 时间因素

❸ 顺序因素

3、树立节目创新的“先导”意识

决定将怎样的节目传播给视听者,是编排、编成工作十分具有生命力的活性因素,既包括对既成节目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决定其是否安排播出,更重要的在于编排、编成部门应对节目的创作思想,尤其是创新起先导作用。编排、编成部门应站在整个电视传播大局之上高瞻远瞩,对应当创作怎样的节目,如何创作更受欢迎的节目提出自己的设想,进行宏观指导。该部门因为属于整个电视传播中枢地位,有条件对电视节目尤其是节目类型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问题多加思考。要提高编排、编成水平,最有活力的源泉还在于创新上。

不同类型的节目,即便天长日久,也有经营余地。尤其在新媒体时代,更应将树立节目创新的先导意识作为自己高层次的追求目标。正是这种意识,决定整个电视节目水平提高的速度。有创新,有发展,才有活力。

4广电新闻新发展

➤ 阅读Tips:此部分主要是把握广播电视新闻在当下的意义,在发展变革的脉络上,洞察如今的新机遇、新挑战,如吴信训老师在此提出的“公民视频新闻”,可以联系UGC来思考现在传受关系的变化带来了什么,影响了什么。

第一章 第一节 S2

网络与数字化时代仍然至关重要的广播电视新闻

1、在网络与数字化时代,各种传统媒体正面临式微的命运,但当人们以更为开阔的眼界和思维去观察当今的传播现象(如广场LED屏、网上的视频新闻等)民生新闻特点,本质上,广播电视新闻仍无处不在,强有力地牵动着人们视线,只是随着媒介技术更迭变换了新媒介。

2、媒介在政治这一主要新闻领域中占据优势,从民主政治的角度看,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中的新闻至关重要,已成为多元政治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3、当今时代,广播仍然是一个有着广泛大众基础的媒介,当代国际广播的特点之一是环球广播成为国际广播的重要形式。

在网络与数字化时代的意义:

就电视传播而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是其广电新闻在传统媒介的扩展与延伸,本质并无改变,广播电视新闻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十一章:广播电视新闻数字化传播

第一节 电视新闻传播的四次革命

1、电视新闻传播的第一次革命——首次突破“受众被动接受”局限

录像机的诞生标志着电视新闻传播的第一次革命。这是因为:录像机技术的发明,使电视新闻完成了对以往“一次播出”和“顺序播出”不足的调整。其伴随物一一遥控器的应用,首次改变了受众被动接收的积习。

2、电视新闻传播的第二次革命——“内容二次整合”和“延时播出”成为现实

电视新闻传播的第二次革命,是以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的兴起为标志。这是因为有线电视和卫星技术的兴起使电视新闻“内容二次整合”和“延时播出”成为现实。

3、电视新闻传播的第三次革命——“库传播”与“移动传播”闪亮登场

电视新闻传播的第三次革命发生在数字化时代。其重要标志是运用“库传播”原理,建构起有别既往的电视新闻传播新模式,对突破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尚存在的三大不足创造了条件。具体体现在:综合运用数字技术,可使电视新闻在“一播而过的易碎品”、受众主动性不足、个性化服务不够、平台稀缺、赢利模式单一等诸多方面得到弥补和调整。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移动传播”跃然问世,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收看电视新闻的习惯与方式。“移动互联网+电视新闻”成为时代亮丽的符号,人们从此可以不再必须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而是可以随时随地利用随身携带的手机、Pad看电视新闻等视频节目。

4、电视新闻传播的第四次革命——“新视觉”电视新闻别开生面

电视新闻传播的第四次革命同样发生在数字化时代。其重要特征是“新视觉”电视新闻别开生面。“新视觉”电视新闻的特征在于它不再满足对传统电视新闻“形声并茂”的“形”的表现能力了,实现了人类对更高层级的“形”的理想表现追求。这首先体现为突破原本不擅长表现数字等高度抽象事物而兴起的“可视化数据新闻”,继而是更高层级的VR/AR虚拟全景新闻等。

第二节 视频网站与电视新闻传播

1、网络载体上的电视新闻传播带来的可能

❶ 传受关系改变,传者与受众的角色及内涵发生相互渗透、甚至即时换位。广大受众的互动性和主动性乃至判断力将明显提高

❷ 更为多元的视角以及由此带来的公正性的提升

❸ 日益简单易得的搜索功能可以带来更周到细致的个性关照

❹ 传者的真正大众化带来对内容创新的促进(由普通人播报新闻,普通人越来越具备新闻意识)

❺ 新闻可以不再是易碎品,电视新闻节目资源可望得到新途径的再生

2、公民视频新闻的定义与信息来源

❶ 公共领域

❷ 亲身经历

❸ 主动调查

❹ 刻意策划

❺ 视频合成

3、公民视频新闻发展的意义

❶ 对新闻本身的补足

❷ 对传统受众的消解

❸ 对平民话语权的释放

4、问题:认识力和判断力有所欠缺,视频发布平台把关意识不强;公民自主采摄新闻的权限问题;公民记者缺乏基本新闻学训练和素质,真实性难以保证;人们可能在更多元的信息源面前失去判断力;可能引发公众强权;片面的报道可能伤害当事者,或形成负面舆论导向;非专业摄制会形成大量冗余信息给受众造成视觉浪费。

了解胡师姐——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49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