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

深圳新闻界在2017年度广东新闻奖评选结果有4件作品获一等奖

深圳新闻界在2017年度广东新闻奖评选结果当中(含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客户端)有4件作品获一等奖。作者对获一等奖的这4件作品分别撰写赏析文章,试图帮助新闻从业人员丰富新闻写作理论知识,提供学习范本,激励新闻从业人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思想,更好地传播党的主张、记录时代风云、守卫社会公平,采写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佳作来奉献给伟大的时代。

2017年度广东新闻奖共评选出获奖作品323件,其中一等奖(含特别奖)47件,二等奖106件,三等奖160件,好标题奖10件,深圳新闻界(含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客户端)有4件作品获一等奖:深圳特区报的通讯《金色大厅的中国“强”音——向总理提问亲历记》(作者甘霖,编辑李一峰、刘一平)、评论《迈入质量引领全面发展新境界——四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作者金文蓉、邓辉林、姚龙华,编辑胡恒芳、刘琦玮)和漫画《高,实在是高!》(作者颜庆雄,编辑付清)以及深圳商报负责运营的读创客户端的媒体融合(移动直播)作品《这头抹香鲸,留给人类许多第一次》(作者米鹏民、李志勇、张妍、李博、薛云麾、钟华登、江晓蚕)。

这些作品体现了深圳新闻界以习近平舆论新闻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坚定“四个自信”,传播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在努力讲好发生在深圳的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过程中的成功探索。

笔者对获一等奖的4件作品进行赏析,试图帮助新闻从业人员丰富新闻写作理论知识,提供学习范本,激励新闻从业人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舆论思想,更好地传播党的主张、记录时代风云、守卫社会公平,采写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佳作奉献给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通讯《金色大厅的中国“强”音》:一篇“短、实、新”的会议新闻佳作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闻要“短、实、新”。在新闻同质化十分严重的当下,很难读到《金色大厅的中国“强”音》(原载《深圳特区报》2017年3月16日头版,作品网址)这样的“短、实、新”会议新闻佳作。翻阅各媒体上的会议新闻,普遍存在着面目依旧、乏味老套、程式化的通病。现在不少记者参加会议,不舍得花力气、动脑筋,只图省事,将会议材料简单一编改成稿子,让人一看(听)就生厌。现在不少会议新闻,从标题、用语到段落,一看就觉得记者在“例行公事”,给人以“老调重弹”的重复感,自然就激发不起受众的求知欲望。

据广东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介绍,《金色大厅的中国“强”音》一文,刊发后受到受众的欢迎,也受到新闻同行的青睐,被大量转载,掀起了深圳媒体全国两会报道的高潮,有效传播放大了“深圳声音”,大大提升了深圳经济特区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受到广东省委宣传部的充分肯定。可见,传播效果是很好的。它获得通讯一等奖是自然之事。这篇会议新闻的成功之处,主要有四点。

(一)记者在采访上下了苦功夫,费了大力气

如文中写的:

△人民大会堂7时20分许正式对记者开放。早晨7时刚过,本报记者来到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台阶前,发现凛冽的寒风中,早已有大批中外记者正在等候。为在李克强总理记者会上抢占一个有利位置,听说凌晨就有记者开始来排队了。

向着人民大会堂三层的金色大厅,很多记者一路狂奔。8点不到,离记者会正式开始还有将近3个小时,本报记者也进入金色大厅,找到了面对主席台左侧的一个相对靠前位置。

△上午11时许,当李克强总理回答完第七个问题之后,主持人朝我所在的方向举手示意,工作人员把话筒递到了本报记者手上。第八次举手的本报记者,成为“幸运儿”。

紧紧握住话筒,记者站起来,开始提问。

在全国两会的总理记者会上获得提问机会,深圳特区报开创了地方党报之先河,实现了地方党报的历史性突破。这不能不说是记者在采访上下了苦功夫,费了大力气的结果。

(二)仔细聆听,用心选材

作为会议新闻的题材,有它先天不足的地方。会议基本上是议,是说,而不是做。会议的活动形式又是多数人(多为领导)坐而论道,呆板、枯燥,缺乏生动性和活力。要写活会议新闻,除重大的会议外,一般情况下要力戒大段大段地抄录会议材料,就是一些“死”材料也要力求用活,用得恰到好处。这篇会议新闻,记者在听上是很认真的。通过仔细聆听,记者从中选取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他所关注的问题。如文中写的:

△“ 去年10月,您曾到深圳参加‘全国双创周’主会场的活动。据统计,一周之内有50万人参加了这次活动,场面非常火爆。”

“过去一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现在共享经济发展也很快,但是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

“请问总理,您觉得‘双创’的热情会持久吗?”

△“‘双创’也是一场改革,因为它抓住了‘人’这个生产力当中最重要的因素,让人的聪明才智和活力充分展现出来,让大家有改变命运、获得纵向上升的平等机会。”总理话语动情。

“新业态的成长也倒逼了政府职能转变。确实,这些新业态很多是过去未知的,有争议是正常的,我们还是要以开放的态度、包容的理念审慎监管,促使它们健康发展。”总理语气坚毅。

△“中国人民勤劳智慧,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政府就是要创造环境,让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热情持久不衰。”总理提高声调。

△“房屋产权70年到期后怎么办?”

“很多高品质的产品在国内生产不了,请问总理,您对此怎么看?”

“怎么样才能让这样持续的蓝天不再是奢侈品呢?”

李克强总理对上述问题,一一作了回答。总理的回答,展现了大国总理的风范,彰显了中国更加开放、自信的良好形象。

(三)注重写出文采感染人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讲:“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古人认为:说话要动听,就要讲究辞令;文章要耐看,就得讲究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倘若文章没有文采,就不可能吸引人看(听),也就不可能传之久远。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作为一篇新闻佳作,除主题深刻、重大,内容丰富外,还得讲究写作手法要新颖,写得精彩,字里行间溢出文采,让人读来朗朗上口,爱不释手。《金色大厅的中国“强”音》一文,在这方面是做得好的。如文中写的:

△3月1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发现凛冽的寒风中早已有大批记者正在等候。

△很多记者一路狂奔。

△第八次举手的本报记者,成为“幸运儿”。

△总理注视着提问的记者,不时微微点头,随后从容作答。

△总理话语坚毅。

△记者们提出的问题都有点“辣”。……李克强总理和中外媒体坦诚交流,一一回应。

△“不解渴”的记者们马上围在了主席台前。

全篇采用短段落(全文28个自然段),构思像行云流水,行止得当,过渡自然,使人读来酣畅淋漓,一目了然。

(四)细节描写得当

如果把报道的人物和事件的主要情节比作树干的话,细节就是枝叶;如果把情节比作躯体的话,细节就是血肉。有主干,有深根,还要有枝叶,才是葱郁的大树;有灵魂、有躯体、有血肉才能构成一个有机的生命。没有细节描写的报道,会使受众有隔岸观花的感觉。有人说,一千多字的通讯,哪有细节容身之地!这篇会议新闻的实践证明,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金色大厅的中国“强”音》一文,全篇有6处细节描写。如文中关于记者走进会议室抢座位的描写,记者第八次举手才争取到提问的描写,记者提问时的自我介绍、李克强总理注视记者提问时的表情及回答问题时的语气,另一摄影记者工作状态的描述,总理步入会议室整个会场的气氛及总理的表情等,都描写得生动传神,风趣有味,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此外,通讯在结尾处的抒情,也恰到好处,如文中写的:“为政之要就是要舍小利、顾大义、顺民心。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发出的中国‘强’音,让人对更加美好的明天,充满新的期待。”读后让人回味无穷,受到的启迪和感染自不待言。

二、评论《迈入质量引领全面发展新境界》:唱响主旋律,发出时代强音

刊登在《深圳特区报》2017年2月8日要闻版上的《迈入质量引领全面发展新境界》一文(作品网址),在2017年度广东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评论最高奖一等奖。这是一篇唱响主旋律、发出时代强音的评论佳作。从新闻评论写作上来看,它有以下两点特色值得肯定和赞赏。

(一)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

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所要求的。说它有思想,是因为这篇评论不是人云亦云,它有自己的观点,更有其理性的认知,有政治导向,而且它还是原创作品。“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刘勰)。原创是新闻的生命。原创意味着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要做到原创,就必须与时俱进,牢牢把握社会的潮流和方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发现时代的亮点。这篇评论的作者站在时代前列,通过作品引领时代。这样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有思想的评论佳作。如果作品没有思想,必然是浅薄的,受众对浅薄之作自然是不会领情和买账的。

说它有温度,是因为作品传递的是百姓情怀。“有温度”就是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感动着人民的感动。如文中所写的:

△走质量型发展新路,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经济特区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深圳发展的必然抉择。

△“成长的烦恼”。占地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却容纳了近2000万人口,资源环境难以为继,空间限制成为“软肋”,竭泽而渔绝非特区所为!

△深圳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在国际高端交流、合作与竞争中,把握趋势、抢占先机。

△今日之深圳,单位面积产出全国大中城市居首题材新颖的新闻稿子,万元GDP水耗、能耗全国最低,创新创业从“跟跑”到“领跑”,生态环境多领域全国领先。深圳实现了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创造更多更好发展成果的目标。

△2017年是深圳“城市质量提升年”。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打造质量新优势,树立质量新标杆,深圳将迈入质量引领全面发展新境界。

△以质量引领发展、以质量成就未来。如今已经形成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的深圳经济特区,必将通过不懈的追求和扎实的工作,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作出有益探索和应有贡献!

以上所写的内容,全是深圳人民之所想、所盼、所爱,显然是有很高的热度和关注点。

说它有品质,是因为这篇评论散发出的是真诚的力量、爱深圳的力量、爱国的力量,主动承担着媒体在“强国理政、定国安邦”中的重要社会责任。据广东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介绍,《迈入质量引领全面发展新境界》一文,是深圳特区报丁酉新春系列评论中的一篇。它以迎接十九大为主旨,大力营造向十九大献厚礼的舆论氛围。2017年是深圳“城市质量提升年”,走质量型发展新路,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经济特区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深圳发展的必然抉择。评论以质量为切入点,强调深圳质量理念是对以往“深圳速度”和“效益深圳”的超越与提升,展现了深圳发展的高境界、高追求。评论对关系深圳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透彻分析沿用传统发展路子的问题,阐明了深圳努力的方向和路径,对各地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评论对国家发展的新趋势把握准确,分析问题颇有深度,体现出很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

(二)语言鲜活,通俗易懂

作家孙犁说:“从事写作的人题材新颖的新闻稿子,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追求语言。”诚然,读者看评论,观点道理固然重要,但文笔隽永、生动有趣的评论却更招人喜欢。语言大师老舍曾说:“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色彩。”无论写什么样的文章都应提倡通俗易懂,写新闻评论更应如此,应尽量写得明白如画,切忌晦涩难懂,更不要咬文嚼字,内容要简洁凝练,使人喜闻乐见。常言道:“话须通俗方传远。”新闻评论只有通俗易懂,才能有好的传播效果。尤其在经济新闻与科技新闻及融媒大量增加的今天,强调新闻评论实现通俗易懂,更具有其现实意义。

要实现评论的语言鲜活,通俗易懂,首先作者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读者观念。一位新闻界的老前辈说:“当你动笔写新闻的时候,千万不要想到是写给报社总编辑看的,而是要想到你所写的报道,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这是经验之谈。其次是尽可能地避免技术性、业务性很强的术语和行话。实在非写不可时,要做些必要的解释,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第三是尽可能地不用生词僻字、土语方言,并要同“简古”决裂。第四是要善于巧妙地向读者展示现场情景,给读者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这篇评论在这方面是做得很好的。如文中写的:

△质量引领,是深圳突破发展瓶颈、再创辉煌的必由之路。

△深圳只能通过抓质量来强“体质”。

△质量制胜。……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把握趋势,抢占先机。

△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

△从“跟跑”到领跑。

△追求质量永无止境。

△心坚志定……深圳质量不是经济的“独奏”,而是经济质量、社会质量、文化质量、生态质量和党委政府服务质量的“交响”。

△凝神聚气,创“四位一体”的质量优势。

△以质量引领发展,以质量成就未来。

上述运用鲜活语言对质量引领的内涵、内容及重要性的阐释,让读者看了就懂,文中所传递的思想、观点,自然入脑入心,受到启迪和感染,评论所要达到的目的在此得到了实现。

此外,这篇评论在撰写时,团队协同作战,报社领导亲自参与,精心打造新闻精品的做法和精神,也是值得学习和赞赏的。

三、《这头抹香鲸,留给人类许多第一次》:一曲拯救海洋野生动物“抹香鲸”的赞歌

这是一篇报道保护、抢救海洋野生动物抹香鲸的社会新闻(作品网址)。它向人们揭示了在全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污染严重,有些野生动物濒临死亡灭绝的当下,抢救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它是一曲拯救海洋野生动物的赞歌。这篇移动直播新闻有如下采写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 “同期声”新闻,可读性、可视性和感染力强

它始自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2017年3月12日12时01分,连续5天5篇稿子,作品近100小时。在2007年度广东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移动直播作品一等奖。这篇报道之所以受到评委们的青睐获此殊荣,笔者认为,首先是它的主题鲜明突出,意义重大深远之外,从新闻采写的角度来分析,它是“同期声”现场好新闻。“同期声”原来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中的一个特定术语。它指伴随着新闻事件发生而同时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新闻现场被采访对象说话的声音。这篇移动直播具有生动典型的现场背景,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综合、立体、多侧面而又完整、真实、朴素的信息传播态势。这一切“同期声”,无疑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可视性和感染力。

(二)深入现场,仔细观察,回应社会关注

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好新闻是记者行动的产物,而且行动的目标是现场。如果没有在现场的深入采访,不能展现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与细节,缺乏在现场用全部身心进行的体验与感悟,很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好新闻。笔者曾多次向参加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的评委请教过:评奖的重要标准是什么?其中之一几乎相同的回答是:看新闻作品的作者是否深入现场,采访付出了多少辛劳,实践“三贴近”、接地气的程度如何。这篇移动直播作品的获奖,又一次证实了这一评奖标准。据广东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介绍,作者3月12日获悉一头鲸鱼被困大鹏浅海区域后,立即赶赴现场,读创客户端于第一时间开通了文图、视频直播报道。该直播报道至3月16日结束,分海上救援、抹香鲸起吊、抹香鲸解剖三个阶段,共计直播100小时。记者在现场一边竖起耳朵认真听,一边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同时进行现场直播,以“同期声”的形式完成了信息量大,独家新闻的直播。因其时效性、专业性强,第一时间对抹香鲸遇困、救援方案、解剖方案的动态新闻进行发布,并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科学分析,及最后解剖的科学意义进行阐释,有效回应了社会关切。救援行动体现了包括深圳在内的多座城市对海洋及自然界的审慎态度,及时向社会公众传达了国内乃至国际专家对救援行动的高度评价及彰显的人文价值。

(三)传播效果好

据广东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介绍,移动直播作品《这头抹香鲸,留给人类许多第一次》播发后,引起广大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两度派出记者前来采访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参与直播报道的记者张妍,请其介绍抹香鲸救援过程,并在中央电视台社会法制频道《道德观察》栏目《深海巨鲸的救援》(2017年4月25日播出)、科教频道《讲述》栏目《拯救抹鱼鲸》(2017年6月3日至6月4日播出)。此外,这次移动直播的团队化作战,前方后方的联动,同步直播的时效性、专业性强的特点,也是值得称道的。

四、漫画《高,实在是高》:构思奇巧幽默,标题吸人眼球

获奖新闻漫画作品《高,实在是高》

科学研究表明,人脑可以在瞬间完成对图形信息的处理,但处理文字却按线性顺序,速度慢很多。而大数据时代,海量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被打碎,阅读方式日渐“快餐化”,他们更喜欢看图片而非文字,喜欢看图表而非数据。这内外两方面的因素,推动着传统的“读报”逐渐向“读图”时代过渡。《高,实在是高》这幅新闻漫画作品,无疑是“读图”时代的一幅新闻漫画佳作。

它在2017年度广东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唯一的漫画作品一等奖。这幅新闻漫画作品,无论从新闻性、艺术性上来看,都是一幅新闻漫画佳作。具体说来它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点赞。

(一)构思严谨奇巧,幽默意味深长

构思是新闻漫画艺术的重要环节,是决定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新闻漫画的创作构思,是以新闻事实为依据,以当前社会最为关注的新闻热点为素材,在真实性基础上进行艺术形象加工。《高,实在是高》敏锐抓住了当前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服务质量不到位,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正如漫画中展现的牌子上明明白白写的是“便民服务”,而民众要到办事窗口去办事则需要爬一个搭配的“梯子”,才能到达离地1.7米高的服务窗口,这显然如漫画中表现的“高,实在是高”。即便没有配文字,读者也能领略到漫画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及深刻内涵。作品运用幽默、讽刺、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对社会生活中存在人浮于事、应付了事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本位主义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形象生动。读者在悦眼、悦心中得到艺术享受,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二)标题点睛传神,让人回味无穷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当下,一幅成功的漫画,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它是新闻漫画整体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实在是高》的标题,无疑是“辣眼”、抓人眼球的。这是一则联想式标题。联想式标题是从一种情景或事物联想到另一种情景或事物,从具体的事物联想到抽象的精神、思想、倾向,这是使标题深化、发人深省的一种方法。这则标题,使人很快联想到一部电影中一个“还乡团长”反派人物所讲的“高,实在是高”的原话及形象,标题巧用引语,形象生动,幽默传神,讽刺到位,并直击问题的症结“高”,高高在上,高处寒人,它渲染了画,画又给标题带来了形与味,标题与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使受众自然很快被吸引住,一见钟情!

(三)夸张适度,简洁明快

新闻漫画必然要运用夸张手法,夸张是为新闻主题服务的。它通过对人物、事物、事件的基本特征进行夸张,使漫画主题更加强烈鲜明,更富于典型性,更具视觉冲击力。《高,实在是高》在这方面是做得好的。画面以一工作服务人员,坐在离地1.7米高的上面,表情呆滞生硬,目中无人远视着前方,呈现了服务人员的工作姿态及心理。而对办事者来说,只能是不满与无奈。作品形神兼备,夸张适度。作品没有使用繁杂的线条,也没有缤纷的色彩,却浓缩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可谓简洁明快,给人以愉悦美感,达到了艺术形式与主题内容的完美统一,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本文原刊发于《新传播》第18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51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