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在闽宁镇原隆村,移民新居、牛场与光伏农业科技温棚依次铺开。宁夏日报记者 马楠 摄
六盘山高,闽江水长。
闽宁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战略决策。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始终牢记嘱托,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干,助力宁夏回族自治区93.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1100个贫困村出列,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2020年7月3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去年2月,“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翻过脱贫攻坚的崇山,迈向乡村振兴的远大图景,福建和宁夏不断拓展协作广度、深度,创新协作方式,在振兴之路上并肩奔跑。
携手与共,托起振兴新希望
“以前,一年只产两三百斤土豆。”
“1998年,福建来的林占熺教授手把手教我们种蘑菇,第一茬蘑菇就卖了800元,全年增收2.9万元。”
“2020年,林教授鼓励种植巨菌草,‘以草代粮’发展畜牧业。去年200多亩巨菌草净利润40万元。”
……
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村民刘昌富的账本,记录着一家人的生活变迁。
曾经的宁夏西海固“苦瘠甲天下”,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专家界定为“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1996年,闽宁正式牵手。
从吊庄移民到坡改梯,从井窖建设到劳务输出,从联办医院到援建学校,从产业推广到共建产业园……闽宁协作始终围绕脱贫攻坚这条主线,将“宁夏所需”与“福建所能”紧密对接,让越来越多宁夏乡亲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落实援宁资金33.5亿元、社会帮扶资金5.42亿元,帮助宁夏减少贫困人口93.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2.9%下降到0,9个脱贫县(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856元增长到2021年的12786元。
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是新时代闽宁协作面临的新课题。
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去年,福建调整优化县县结对,安排综合实力较强的10个县(市、区),分别与宁夏9个县(区)、1个镇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落实财政援宁资金6.1亿元,比2020年增长15%。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抓住产业与就业两大关键“要害”。今年上半年,福建安排1.58亿元资金,围绕枸杞、滩羊、肉牛、黄花菜、小杂粮等宁夏特色农业产业,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68个,帮助销售宁夏农特产品8.71亿元;安排8000万元资金,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宁夏21879名农村劳动力、9955名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就业。
携手与共,把福建乡村振兴的好做法嫁接到宁夏。眼下,福建正聚力打造示范样板,计划建设100个闽宁乡村振兴示范村,发挥侨台等资源优势,探索“闽宁+侨台”“乡建乡创”发展新模式。去年,两省区共同打造了47个闽宁乡村振兴示范村,受益人口11.85万人,其中脱贫户12506户。
探索创新,协作边界不断拓宽
“以前只能等着商贩收购,每斤27元就不错了。”王旭慧是宁夏盐池县马池镇王圈村滩羊养殖户。今年4月,她入驻“狮城宁好”电商网批(西部)运营基地,经过培训后成了一名主播。“没想到,在夏天销售淡季,俺家滩羊直播售价每斤竟能达到46元。”她开心地说。
“触电上网”后,盐池滩羊成了“网红羊”。
盐池县是滩羊养殖大县,年出栏滩羊190万只,但近年来销售瓶颈渐显。去年,为拓宽当地农产品销路,石狮市与当地共建“狮城宁好”电商网批(西部)运营基地。目前,已有近40家电商入驻,涵盖网红直播、电商平台、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多个行业领域。运营不到两年,基地总体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
共建电商平台,是闽宁区域协作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两省区坚持“以协作促发展”的理念,立足双方发展优势和资源禀赋,深化区域协作。在持续推进闽宁镇建设、生态帮扶、共建闽宁产业园等基础上,双方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拓展合作边界。
“数字福建”“数字宁夏”共建共融。
去年,福建省金服云有限公司会同宁夏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建“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平台参与金融机构达35家,解决融资需求20多亿元。此外,福建还组织电商专家赴宁夏开展电商培训,指导平台建设、运营管理,联合打造“‘狮城宁好’电商网批(西部)运营基地”“同心电商城”“彭阳电商城”等新兴业态商业模式示范区。
“山海情”文旅品牌携手培育。
闽宁双方依托两省区旅游资源,拓展“福建企业+宁夏资源”“福建市场+宁夏品牌”等合作模式,互相刊播旅游宣传片,开展季节差异化和互补性旅游目的地营销活动,举办西部文旅系统人才来闽培训班,协同打造西吉县龙王坝村、隆德县李士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今年以来,福建赴宁夏旅游人员达2万多人次。
多元参与,协作队伍日益壮大
盛夏的六盘大地,绿意盎然。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的刘姥姥农庄,百亩向日葵花海,游客如织。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生态建设步伐加速,固原市的生态环境迎来了蜕变。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2017年,当地提出实施一棵树、一株苗、一棵草、一枝花“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问题跟着来了:品种怎么选?技术难题怎么解决?
“固原市采取院地合作方式,对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福建科研院所与高校,聘请专家团队,在规划设计、引进品种、栽培管理等方面开展指导。”省农科院闽宁协作工作执行专家组组长叶新福说。
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的科技特派员吴建设带着自主选育的“闽葵”系列向日葵品种,助力刘姥姥农庄打造花海景观、发展向日葵鲜切花产业福建省生态旅游示范区,让“好生态卖出了好价钱”。
人才交流,始终是闽宁协作的重头戏。科技人员、挂职干部、援宁医生、援宁教师、闽商……年复一年,一批接着一批,向六盘山会聚福建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帮助宁夏乡亲摆脱贫困,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累计选派5批111名优秀党政干部和3001名教育、卫生、农业等专业技术人员赴宁夏交流挂职;支持宁夏选派95名党政干部和2996名专业技术人员来闽交流挂职。目前,闽宁两省区已实现乡镇结对101对、村村结对211对、村企结对109对、社会组织与村结对83对,实现学校结对75对、医院结对29对。
其中,闽商是闽宁协作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福建招商引资落地宁夏项目849个,实际到资380亿元。目前福建在宁闽籍企业6695家,安置当地劳动力就业10万多人。15万多名闽籍人员在宁从业生活,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智力量。
山海起新潮,闽宁情更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福建和宁夏这对志同道合的老朋友,正朝着共同的目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舞台上,笔耕不辍地续写新篇章。(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54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