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秋拍预览|林缵春最早的关于农业经济和产品开发的农学名著
林缵春教授是我(海南)省农业经济、农业科技、农业教育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是一位爱国爱乡的归国华侨知识分子。他的生平事迹非常感人,他的学术著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如编写于1935年的《琼崖农村》、1946年的《海南岛之产业》及一些论文译文等。这些著作是海南岛最早的关于农业经济和产品开发的农学名著,填补了海南农学与产品学的空白。这些农学著作长期来对海南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资源和物产资源的开发,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林缵春教授是海南农学的先驱者。
海南农学的先驱者
林缵春教授的一生与“农”字、“侨”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1908年2月出生在乐会县(今琼海市)九曲江畔石头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0年,他随父亲漂泊到英属马来亚(今马来西亚)谋生,始在麻城市读书。华侨不忘根在祖国,1924年他只身回国,在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就读,期间曾休学在广东、广西等地担任中学教师,1932年回校继续读书至毕业。在大学读书与任教期间,组织成立“中山大学琼崖农业研究会”,主编《琼农月刊》(1932~1939),《水稻》(1932~1939),其中《琼农月刊》共出版了48期(另一说42期)。林缵春教授在《琼农月刊》与广州《农声月刊》等刊物发表了很多论文与译文。他的毕业论文《琼崖农村》荣获中山大学农学院当年唯一的一枚金质奖章。
1935年,林缵春从中山大学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副教授中国华侨网,并一度在广东省建设厅任技正兼科长。1946年,他重返马来亚、新加坡,发动华侨捐资办学。他先后参与创办私立海南大学、海南农业专科学校、丘海中学,并出任海南农业专科学校校长、海南大学教授等职。1950年3月至6月,他再次出国赴马来亚,谢绝了亲友的挽留,毅然回到新生的祖国。他说:“我是一棵小草,扎根在祖国的土地上,十二级台风也刮它不走!”回国后先后出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海南行政公署农村处科长、工程师等职。
1958年,林缵春教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反革命分子”,1974年被遣送回九曲江老家。他矢志不移地坚持在乡村田野搞水稻育种、栽培和植期科研实验,终于培育出生长期短、产量高、群众欢迎的“庆南”、“科长”等2个水稻优良品种。
《琼崖农村》是1935年由林缵春编著,中山大学琼崖农业研究会出版发行的。该书是作者不畏艰苦,深入农村,实地调查了海南岛文昌、乐会、琼东(今琼海市)、儋县等4县52个乡村中国华侨网,并认真进行分析研究的学术成果。该书分为“琼崖农村经济研究”与“琼崖考察记”上下两篇,并配大量的插图与统计表。
中山大学张农教授在序言中评价:“中国农业学术界的著作,关于社会科学者不多,关于农村经济者尤少,深入农村,实地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研究探讨者,更属罕见。”认为该书:“研究湛深,议论精当”,“叙述琼崖底蕴,一目了然。足供治琼当局计划设施之借镜,研究琼崖农村经济问题之参考。诚不可多得之杰作。”
翻译日本研究海南农业论文
《海南岛之产业》是1946年由林缵春编著兼发行的,总发行者为琼崖农业研究会。为什么要撰写此书?林缵春教授在“自序”中抒发其爱国爱民之情怀:“本岛陷日(本)六载,日人之屠杀我民众,奴隶我民众,毒化我民众,破坏我农村,摧残我教育等,无所不用其极;至其在本岛开采铁、锡各矿,制造蔗糖、罐头,经营农村、工厂、水利、渔盐各业,以及建筑飞机场、炮台、炮垒、码头、铁道、公路等,亦无不本其开发台湾之手段,施之于本岛;及其投降也,又多将其毁坏(因接收而损毁者亦不少云),其用心阴险毒辣,何等惊人!” 林缵春教授还介绍撰写此书的主旨:“在披露本岛气候、土质之优胜,农、林、渔、畜、矿、盐之丰富,以期引起国人之注意,而共同努力开发经营;同时并分析日人在本岛开发经营之目的、方法、步骤、计划等,以供国人之参考,而有所警惕!”
在林缵春教授众多的译文中,目前保留在其家中的手稿有2篇。一篇是1943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讲师尾高帮雄经过实地调查而撰写的《海南黎族经济生活——乐东重合盆地之调查》,该文由日海军部海南海军特务部政务局第一调查室发行。该文由林缵春教授翻译后,于1948年8月30日刊载于《南洋英属琼州会馆联合会会报》第一卷第九期上。该文着重介绍海南黎区丰富的土地、矿产、木材等资源和黎人的经济与生活状况等资料,弥足珍贵。
另一篇译文手稿《海南岛的粮食》是日本人宫板梧郎于1944年编写的。该文由林缵春教授翻译后,于1948年10月30日刊载于《南洋英属琼州会馆联合会会报》第二卷第一期上。该文着重介绍海南岛粮食的产销情况。林教授认为该书“材料尚属丰富,分析亦较准确,很有助吾人今后对本岛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增产研究的参考。”
古稀之年仍热衷科研
新中国成立后,林缵春教授继续在海南农业科研领域发挥作用,并编著了许多农学著作。1958年,林缵春教授在担任海南行政公署热带作物处工程师期间执笔编写了《热带作物手册》一书,由海南行政公署热带作物处印发。该书根据海南热带作物发展情况及需要,着重介绍了橡胶、油棕、椰子、咖啡、可可、胡椒、剑麻、香茅、槟榔、甘蔗、海岛棉、鱼藤、藿香、菠萝、苎麻等15种热带、亚热带作物的经济价值、品种特性、栽培历史、栽培技术、适应环境、病虫害防治、收获加工等生产科研技术。该书的出版对海南农村、国营农场和农业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有了很大的指导意义。
1979年林缵春教授受聘任教于海南农学院时,虽已步入古稀之年,但他壮心不已,全力投入教学与实验之中,并整理多年的科研心得、笔记,又撰写出许多专著与文章,如:《开发海南与发展粮食生产》(1982年)、《海南岛粮食基地调查报告——杂交水稻南繁制种情况附记》(1982年)、《杂交水稻的繁殖制种及栽培技术》(1983年)、《海南大农业建设的新设想》(1983年)、《开发建设海南岛大农业与发展农业教育》(1984年)、《建立粮食生产基地 大力推广杂优发展商品粮的建议》(1984年)、《海南岛农业气候》等。
林缵春教授早期的学术名著如《琼崖农村》、《海南岛之产业》及一批论(译)文目前仅存于广州中大图书馆及台湾、日本、美国等国家与地区有关图书馆,已成为绝版,现存于家中的只是复印件。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术著作,如《热带作物手册》、《杂交水稻的繁殖制种及栽培技术》与一批论文,仅作为印刷品印发,没有公开出版发行,并散落于民间。目前,其后人正在收集这些书稿,并编印成册,为海南农业、海南农学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林明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60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