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探索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长效机制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变化
新华社南昌5月18日电(记者 陈春园) 98%的小微企业拥有信用档案、三年贷款增幅达200%以上、不良贷款率下降30%以上……这是记者近日在江西萍乡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采访时发现的喜人变化。从2010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选择试点地区探索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长效机制,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萍乡试验区是试点之一。
信用数据搭建沟通“平台”
2010年,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与萍乡市联手,以国家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地,创建了江西首个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并在各方努力下打造了“萍乡市小微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
这套信用信息软件系统分类采集了小微企业36个方面的基本信息,包括财务报表、纳税情况、用电量、用水量、环保等,目前已经采集了全市工商、税务、供电等30个职能部门的60多万条企业信用信息。
记者发现,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有四个特点。一是覆盖面广,包括了试验区企业在内全市98%以上的小微企业信息,并为6119户企业建立了系统有序的信用档案;二是时间跨度长,信息收集时间已上溯至2007年;三是定期更新,其中纳税、水电量、环保等数据实现了按月更新;四是信息共享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官网,辖区内所有金融机构都可以免费实时在线访问该系统,便捷地查询单户企业和关联企业信息。
中国人民银行萍乡市中心支行行长黄伟对记者说:“有了信用数据和信息系统的支持,试验区内的金融机构能够很快发现和培育优质企业,也能及时监测企业水表、电表和现金流量表‘三表’信息,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信用等级换来“真金白银”
在建立数据平台的基础上,试验区启动了小微企业信用培植和评价工作。这项工作由当地政府牵头,根据小微企业信用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每年组织各金融机构对入围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打分。
根据信用信息数据设定的指标体系涉及企业信用各个方面,得分70分以上的为信用培植对象,85分以上的为A级信用企业。最高等级的为五星信用示范企业评选活动,获选企业享有最优惠的金融扶持政策。金融机构按照“双向选择”和“一企一行”的原则选择培植对象,进行定向辅导和培育,梯次提高企业信用等级。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官网,试验区10家金融机构在试验区累计培植小微企业400家,其中培植达标A级信用企业从首批的171家增加到现在的352家。2012年21家企业被评为五星信用示范企业,2013年这一数据增加至30家。
萍乡市副市长亓丕华说:“信用企业的评定和培育为试验区的小微企业融资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金融机构贷款增速逆势强劲上扬。”截至2013年12月,萍乡市各金融机构对试验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43.87亿元,与2010年启动之初相比增幅高达264.67%,增幅是全市各项贷款平均增幅的3倍。
信用建设促成三方共赢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长王信认为,试验区的小微企业信用评定就像一只强有力的推手,拉近了政银企的距离,实现了三方共赢。
汽车涡轮增压器配件生产企业“德博科技”副总经理吴学文感慨地说:“企业建厂之初资金困难,发不出工资,当时几乎没有银行愿意贷款帮助企业。2012年公司被评为五星级信用示范企业后,先后有5家商业银行主动找上门来沟通贷款事宜,良好的信用确实为企业换来了真金白银!”
目前,试验区内的银行为守信企业提供了多种融资激励措施,包括优先获得贷款支持、简化贷款手续、扩大授信额度等。大部分金融机构简化了小微企业信贷流程,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已达20多种。
开发区党委书记李锦林表示,由于有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抓手,地方政府“服务型”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摆脱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有力无处使,坐等干着急”的尴尬境地。试验区在构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自身的信用建设,对金融机构承诺的条件更加守信。
此外,地方政府和银行还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和信用档案,不少企业经常组织员工开展诚信宣传和教育,“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意识在试验区内蔚然成风。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redian/61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