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王家卫:爱情故事,是电影最表面的层次

二十多年来,王家卫一直是华语电影圈少有的奇怪“现象”:本地媒体抱怨王家卫拍电影太过拖沓,预算高昂。有关王家卫不用剧本、不让演员排练的轶事街知巷闻,就连李安也对此表达过歆羡。

到了观众那里,王家卫便成了一个形容词,爱恨两极,是为文艺青年的结界。直到今天,但凡遇上叫好不叫座的电影,王家卫一定会被搬出来当做典型,最有名的那起事件莫过于1990年《阿飞正传》上映,但因观众反响不加而被迫下映。事实上,无论王家卫的影迷对“墨镜王”爱得多么深沉,香港本地人在日常生活中却将“王家卫”用作一个贬义词,形容抽象、文艺的东西。

王家卫:爱情故事,是电影最表面的层次

电影《阿飞正传》剧照。

作为华语电影研究者口中津津乐道的对象,王家卫始终难以被准确定位。脱胎于第二次香港电影新浪潮,王家卫却从未自称为第二批新浪潮导演;尽管作品带有明显的艺术电影特征,王家卫却矢口否认自己是艺术电影导演,并表示自己所有的作品都非常商业化;看似放浪不羁的拍片过程背后,王家卫却“能够解释电影每一步的制作过程,说明他如何与摄影师、艺术指导、剪辑和演员合作”。

无论质疑或赞许,王家卫都是需要被解释的现象。新书《王家卫访谈录》收录了近三十年来的二十二篇王家卫访谈。从《旺角卡门》到《一代宗师》,这些访谈串起了王家卫职业生涯中的大部分作品,呈现了导演本人对于创作、生活、艺术的思考。毕竟,要解释王家卫,没有比让他本人现身说法更好的方式了。

下文经出版社授权,摘编自《王家卫访谈录》的《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王家卫谈文学与美学》一章。较原文有删减,小标题为摘编者所取。

原作者|李惠铭/[英]李沛然编,邵逸译

王家卫:爱情故事,是电影最表面的层次

《王家卫访谈录》,李惠铭/[英]李沛然编,邵逸译,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2022年7月。

《2046》与酒徒:

“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

蓝祖蔚:你在《花样年华》中参考了小说家刘以鬯的《对倒》,你也公开向他致敬。但在《2046》中明显则是参考了刘以鬯的《酒徒》。在电影中可以看到你企图和他对话的精神,为什么?

王家卫:梁朝伟在《花样年华》和《2046》中饰演的周慕云原型就来自刘以鬯。

他在50年代从上海来到香港。不管你过去名气多响亮,生活还是要继续,谋生还是必要的。文人要怎么谋生?答案很简单,他只能靠一支笔来吃饭,什么题材都要写,而且是从早写到晚,不停地爬格子,才能勉强维持生活花费。我刚认识他的时候,就看到他每天都要辛苦写作,从早上起床就开始写作,一直写到晚上八九点,得空时能和太太看场戏、散散步就是最大的娱乐了。

电影中的周慕云就是60年代的作家。(我)在刘以鬯的书里面找到非常多当年作家角色的生活细节。《花样年华》我用了他的《对倒》中的文句做字幕。在《2046》中,诸如“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三段字幕则是取材自他的《酒徒》。主要目的就是要向香港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或作家致敬。如今回顾60年代的香港文学,作家们每天都要大量地写作,为了生活,没有什么崇高、伟大的理想与口号,黄色、武侠类型都写,每天在良知与稻粱间拔河,那都是谋生的无奈。但是也有人坚持——除了谋生写杂文之外——写些能对自己交代的作品,刘以鬯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王家卫:爱情故事,是电影最表面的层次

蓝祖蔚:既然这么喜欢刘以鬯的小说,何不直接改编成电影,何需另行创作?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yule/202208/42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