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报告单的解读,生化检验报告单解读肝功能
来源:【昆明日报-棕榈泉城】
我相信很多人去医院体检的时候,看着报告单上二三十项的肝功能结果,只能读出向上或向下的箭头,而对这些检查结果背后的意义毫无概念。答案来了。
肝功能检查指标
主要有哪些?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常见指标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分布在肝细胞的细胞质中,且容易释放,故肝损伤早期可出现血清ALT的升高。
AST的活性大多分布在细胞的线粒体内,少数分布在细胞质内,所以当肝细胞严重损伤或坏死时,血清AST明显升高。
ALT升高常见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胆囊炎、胆道疾病(如炎症、结石、息肉、癌症等。);或者饮酒导致的肝损伤。
AST升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肝癌。
AST/ALT比值对急慢性肝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判断肝炎的预后特别有价值。正常情况下大概是1.15,& lt急性肝炎1,肝硬化2,肝癌3。
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
总胆红素(TBIL)
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IBL)
碱性磷酸酶
y谷氨酰转肽酶(GGT)
总胆汁酸
胆红素由肝脏产生,通过胆道排泄。肝脏在胆红素代谢中具有摄入、结合和排泄的功能。胆红素的测定包括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二者之差为间接胆红素IBIL。当胆红素产生过量,或肝脏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下降,或胆红素排泄有障碍时,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沉积在巩膜、粘膜和皮肤,产生黄染。此时可发现患者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血清呈黄色,称为黄疸。当肝脏受到炎症、坏死、中毒等损伤时,就会出现黄疸。或发生胆道疾病。
碱性磷酸酶ALP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器官中,其中肝脏最为常见,其次是肾脏、胎盘、小肠和骨骼。ALP通过肝胆系统排泄,因此是肝外胆道梗阻和肝内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指标。生长期儿童血清中的ALP大部分来自骨细胞,少量来自肝脏。因此,ALP还可用于诊断骨骼系统疾病,如佝偻病、纤维性骨炎、畸形性骨炎等。
GGT是肝胆疾病阳性率最高的酶,主要见于胆汁淤积和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在梗阻性黄疸中,梗阻越严重,增加越显著。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升高不如梗阻性黄疸明显;GGT如药物性、酒精性肝病和脂肪肝也会增加;肝癌患者的GGT显著增加。药物(如苯巴比妥、酒精等)易诱发GGT。)并增加,因此其对肝病诊断的特异性小于ALP的。
健康人外周血中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极小,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进食后TBA会暂时升高,干细胞损伤(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酒精性肝炎、中毒性肝病)和胆道梗阻(肝内外胆道梗阻)可见病理性升高。
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
白蛋白
白球比率(A/G)
在血浆中,除了-球蛋白,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都是由肝脏合成的。肝脏受损时,合成功能下降,ALB浓度也下降。减少的程度与肝脏合成功能受损的程度成正比。丙种球蛋白(GLB)不降低,在慢性肝病中甚至升高,所以白蛋白与球蛋白A/G的比值降低甚至逆转。
【小贴士】肝功能检查前要注意什么?
由于一些生理因素也会影响肝功能检查的结果,体检前一定要注意以下几项。
1.肝功能检查前一天晚餐避免饮酒、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晚上9点以后不要再吃东西。
2.肝功能检查的前一天,不能吃太辣太油腻的食物,或者
3.静脉输液时或服药4小时内尽量避免做肝功能检查。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在做肝功能检查前3 ~ 5天停药。
4.如果您在肝功能测试前有感冒等症状,您应该等待感冒痉挛7天后,因为感冒也会影响肝功能测试结果。
在肝功能测试之前,你应该有足够的睡眠,
6.肝功能检查应该是空腹抽血,一般持续8 ~ 12小时。检查当天不能吃早餐,不能喝水。
7.肝功能检查当天上午不能进行体育锻炼或剧烈运动。你应该去医院静静地休息20分钟,然后再去验血。
肝功能检查流程
标本类型:空腹采血用5ml血清管(红头)
检查流程:
住院检验流程:医嘱下达,患者在住院部抽血后统一分配到检验科。
门诊检查流程:医生开具医嘱,患者支付门诊费用后,持门诊检查申请表到采血处采血。
报告采集:门诊采血后2小时,在独立打印机上打印报告。
电话:0871-68422516,长坡实验室生化室
来源: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赵萍
编辑:付亚丽
终审:周建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棕榈泉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国家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传播服务。
ID:jrtt
做肝功能化验多少钱?
化验肝功能需要50-80元左右,但是也会根据医院的医疗服务以及检查项目的不同,所以没有具体的数值,肝功能的检查需要在空腹的情况下进行抽血化验,检查时应该保证空腹8-10个小时左右,检查肝功能应该确保睡眠质量,减少药物的使用,检查时避免剧烈运动,让机体处于休息状态。肝功能检查结果也很快大约4个小时左右。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yule/202209/59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