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北京我想对你说一句话『北京我想对你说句句扎』

(一)十年,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你在忙些什么呢?十年前我24岁,正值正青春的时候,喝着啤酒打着台球看着奋斗,然后跟我的女朋友结婚了,十年后我们爱情的结晶已经7岁了,而我跟孩子他妈从相识到现在已经18年了。—— 杨杰

那时只有动车,还不是高铁,我那会是一位动姐,现在应该叫高姐了。

—— Lidia高姐

十年前,我在初中,做过一个手抄报,标题是“等你在北大”,十年后,也就是今年,我拿到了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士学位。

——崔陈

(二)嗨,老北京,好久不见

最著名的是荣宝斋。小时候有一次去逛荣宝斋,看上一只狼毫还是什么材质的毛笔,2.5元一只,我买的时候柜台里的师傅打量了我一阵,问:你拿这么多钱出门大人知道吗?我说:知道。他又问:你花这么多钱买只毛笔家长能同意吗?我说:我每个月有5块零花钱,自己能做主。那位师傅张着嘴瞪着眼半分钟没说话。当时每家人均每月达到3元的就不能免2.5元的学费,我买哪只笔几乎是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和一学期的学费,难怪售货员要问我。可能看我穿着整齐干净,不像是偷拿家里钱的孩子,又追问一句:你肯定?我点了头。他边给我拿笔,边说:要是家长不同意,只要不弄坏了,你再给我拿回来,我把钱退给你。当然我没有退。一分钱一分货,那笔真好用,写出的字都好看,还被选中参加少年宫的写字班,我一度觉得自己能当个书法家,可惜后来没坚持。但买笔的经历忘不了。荣宝斋有商业道德,它就在宣武区—— 王静

我记得小时候住在平房小院儿里,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有一颗香椿树,年年都会摘些新鲜的来吃,如果赶上院子里没有香椿树的,那么做了香椿的邻居也会给送过去尝尝鲜。现在都搬到楼房了,就算偶尔碰上香椿树,也只会近距离看看,闻闻,拍个照。老北京小院儿的情节只有住过的孩子才能懂吧。——KAPO

宣武公园里内石狮子谁给扛家去啦?!—— H.T.后海是我人生中记忆深刻的一段记忆,曾经我觉得我会属于那里,我喜欢秋天落满地面的银杏叶,挂满枝头的柿子,这些在我北方小城的家乡根本看不到。我喜欢下班后一个人穿过后海夹道来到后海边上慢慢散步或是默默的看着老者钓鱼,我是年轻人但是不喜欢酒吧的灯红酒绿,我觉得那些跟什刹海不配套,它改变了什刹海应有的那一份深沉,我喜欢溜胡同,看不同人的生活,很多门口晒太阳的大爷大娘我特别想去聊几句又怕冒失打扰到到人家。北京给了我太多太多的回忆……——谢桐

北京的老太太,每个身上都有我奶奶我姥姥的影子。累了一天,败兵似的回到胡同里,迎面走来街坊老太太,一句:“丫头回来啦!”那憨厚慈祥的笑容,我立马又活了“奶奶!今儿做什么好吃的了?一会儿我过去蹭饭啊!”“来吧!给你留着呢!” 家常温暖,烟火生香。——有凤来仪(索南措姆)

从前的老北京人,在条件很清苦的条件下,时时都表现出乐观和豁达,行为举止都衬托着端庄,正义,大气,善良。在他们骨子里,自己的点滴行为都代表着北京这座城市。我有位亲戚姓尚名洪义,住在南礼士路北三条,老爷子前几天90高龄寿终正寝,在他的一生充分反应老北京的风采,每当看望他一次,就好像回到北京曾经的文明时代。好想曾经的北京,好想尚老爷子的音容相貌……——春光明媚画一张

我家住幸福大街,小时候经常去龙潭湖游泳池游泳,回来时头上顶着泳裤顺铁路走回来,几个小伙伴趴在钢轨上听那边能来火车,到家泳裤就干了,赶紧藏起来,怕父母知道。——老张

没房我们可以租,没车我们坐地铁,要的就是活在京城的感觉,活的是心情,心气,我爱大北京,听惯了北京话,去别处不踏实。就算穷但快乐,知足!——感恩z'z2018年,你把北京当成自己家,建设北京,贡献北京,就是北京人。——波普

(五)宣武崇文,也不够描绘我心里的北京我出生时到儿少时宣武还称为外四区,门牌号儿是兰色的左边是外四区然后上方是街巷名称中间是牌号!——下山虎

现在滋要人一问我哥们儿哪的啊,我说宣武的。听的最多的回答就是宣武不都没了,每次都会心里一酸,很多人不理解,不就是一名号吗,但是我想说就这一名号承载了我所有的记忆和对老宣武的念想。——嘎杂子琉璃球

梦里一幅旧景,难舍城南情怀,过街楼头枯干草,競競风中摇摆。圆栱灰墙窗棂,依稀当年风彩,而今大道唤开阳,新颜旧貌释怀。

——寒月

咱北京人“油”,可咱不忽悠,咱能侃,但咱侃的靠谱,不是牛皮满天飞。咱“油”,可咱不坑人,还善良大度。北京人的精气神靠大家来传承,新北京忍也有一份责任在心里。在北京就热爱北京吧!——惬意时光(六)震惊!北京竟然是吃货聚集地!到饭馆吃炸酱面的绝不是老北京人,自家的炸酱面各家有各家的风味,但小碗干炸各色面码绝差不了,它确实是一种美食,一种特色,但代表的是北京人独有的生活态度,一点都不假,这是任何非老北京人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老常

哎,别的不多说了,您看看他们的后厨厨师,根本就没有那些原来的“师傅”和“大姐”了。原来的厨师夫都是口口相传的师傅带,那些师傅在国营餐馆都是正式工。现在有手艺的师傅都退休了。弄了一帮便宜的“临时工”(外地小孩)依葫芦画瓢。能好得了吗?国营企业也为了省钱。顶着老字号的幌子,骗旅游的外地客人。我有哥们来北京我请他们吃饭,绝对不会带去这些有名无实的地方。涮肉就是找一些个人开的小管子。小吃,直接奔牛街。店大欺客。现在国营餐馆,除了领导和他们的家属。都是临时工居多。剩下有手艺的都单干去了。只剩个牌子。还是那种感觉:您那,爱吃不吃。——沉默的羔羊

前两天突然馋糖油饼儿了,想了一下居然不知道上哪儿吃,家楼底下只有随处可见的煎饼手抓饼鸡蛋灌饼,突然觉得有点伤感。——三旬最不忍细提的就是“想当初”。——赵子斌说的简单点...这些似乎只停留在了老北京。——墨尔本ゞ晴

更多精彩关注头条号:老北京故事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yule/202304/211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