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张家辉金像奖 网络热梗「渣渣辉」,背后是一个香港草根逆袭的史诗

最近很流行「我四渣渣辉」这句话,它其实是「我是张家辉」的谐音,来自古天乐和张家辉代言的一款网络游戏。

于是就有了一个笑话,张家辉遇到张嘉佳,说,「你好,我四渣渣辉。」

张嘉佳回答说,「你好,我四渣渣渣。」

关于那款代言游戏《蓝月传奇》的广告词是这样的:「大渣好,我系咕田落,我四渣渣辉,叹惋揽月,介四里魅有碗过的船新版本,挤需体验三番钟,里揍会干我一样,爱像介款游戏。」

两人不纯粹的港普为原本意思简单明了的台词平添令人忍俊不禁的喜感,也带火了「渣渣辉」这个称呼。中国娱乐文化的分众定位与「渣渣辉」所带来的意在言外一样,歪打正着击中了比较广大的普罗群体。

这三个字成为一时的流行语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影迷们对张家辉的关注,但热衷于追逐热点的大众,也许并不太有欲望了解「渣渣辉」的成长与奋斗,在大家习惯了遗忘的时代,可能对他数年前创造的个人事业高峰也已经不甚了了。

对于我们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港片明星或者导演有很多,可以是一年演十几部戏的刘德华,也可以是一年拍接近十部戏的王晶,还可以是不管主演还是导演都会让影片打上自己标签的周星驰。

但我们却不太常提到张家辉,至少不会把他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来提起。

就像我第一次看的张家辉作品《决战紫禁之巅》,尽管他是当仁不让的男主角龙龙九,然而是插科打诨的喜剧形象,吸引力远不如戏份不太多的刘德华饰演的叶孤城。

《决战紫禁之巅》(2000)

这样的事也不止一次两次了,就在1999年的《千王之王2000》里,王晶本想用周星驰做配角,捧做男主的张家辉,周星驰来了,只拍了九天,就拿走了数百万片酬,还抢去了绝对男主张家辉的风头,电影圈有时候就是这样,轮不到你是主角的时候,你就不是主角。

《千王之王2000》(1999)

当时自然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这样一位不温不火的谐趣明星,可以胜任那么多不同的角色,最终以奖杯与口碑,证明自己的努力;更想不到,他会以「渣渣辉」的名义,红遍大江南北。

他是两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一届(半个)金马奖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在2009及2014年两度创造了个人电影表演生涯的辉煌。

作为几乎与刘德华、梁朝伟等人同时代的六零后,张家辉的成功来的比较迟。

张家辉与这些现实中的平辈、事业上的前(半)辈相比,共同点是都出生、成长于平民家庭,是真正的草根影帝;不同点则在于入行机缘,后者制约了他的发展基础,而前者塑造了他的坚韧人格,这正是他最终获得事业繁花盛放的原因。

二十五岁之前,张家辉与影视娱乐业完全绝缘,这对于「出名要趁早」的演艺圈,已经是很大的短板了。

1967年,张家辉他出生在九龙石硖尾的木屋区廉租房里,并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那片地区最出名的事件是1953年的大火,致令无数战后南来香港的贫民无家可归。

可能也是这样的成长经历,才让张家辉第一次去有四百多平别墅的关咏荷家里的时候,多少有些自卑。

贫寒之家出身的张家辉上有三位姐姐,在五岁左右,父母离异,父亲很早就不管他们了。说童年时候的张家辉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一点也不夸张。「小时候确实是我家很穷的那一种,都是逼出来的」,张家辉这么说。

张家辉和妻子关咏荷

1984年,十七岁的张家辉考上了皇家警察少年训练学校,跟他那个不太负责的爸爸一样,成了一名警察。

高中毕业,不读大学就去当警察,在当时的香港,对于一些准备变坏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张家辉是其中的一份子。这句话是他自己说的,带着几分玩笑,当然,也指向了当时的某种社会风潮。

他很爱管事,每次出事情的时候,他是跑在最前面的那个。

但与他后来演过的警察形象不同,现实中的张家辉只是出街巡警。怀揣着CID梦想而不可得,张家辉最终在五年后辞了职。

《大追捕》 (2012)

张家辉后来也在采访中说过,他年轻的时候去当警察,是因为他就想要去当便衣,跟坏蛋去打斗,然后开枪,爆破追逐。

你佩戴枪吗?

配的。

你开过吗?

练习的时候有。

张家辉金像奖_常熟金像电子_张家辉总共拿了几个金像影帝

有一个半夜,张家辉在一个很大的球场巡逻,突然一辆货车上跳下来两个人就跑,张家辉就去追,距离有点远,他追不上,张家辉就喊:莫走,再走开枪。

「我看电影里是这样说的嘛,我就试试看,我不知道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然后这两个人就用Z字型跑的,以为这样张家辉就打不中了。原来不光警察看警匪片,犯人也看。

后来张家辉也没有开枪,这两个人最终也没有抓到。

《放·逐》(2006)

但后来当了好几年警察,都不许他去当便衣,上司说人手不够不放人,「我那时候年纪还小,那就不干了。」

直到现在,他都说不清楚,自己现在喜欢演警匪片,到底是因为从小就想要当一个警察;还是在成长年代里,看了太多的警匪片。

但与警察的缘份并未就此终结,在李修贤的万能公司,张家辉得以开始了他的电影第一步。在1980年代,香港电影中有两位最具代表性的警察,一位是《警察故事》的成龙,另一位就是《公仆》的李修贤,显然后者在电影中出演的警察角色要远胜前者。

《警察故事》 (1985)

《公仆》(1984)

在「万能公仆」的公司中做事,由跑龙套做起,尝尽片场五味杂陈。这段经历令张家辉获得了在《壮志雄心》中第一次大银幕露脸,刚好,里面他饰演的那个角色,就叫做张家辉。

《壮志雄心》(1989)

刚开始拍电影的张家辉,也并没有什么经验,更没有什么特技,最开始,演的都是被人打的角色,遇到打戏都是直接上去真打,在长达八年多的时间里,他都是香港演艺圈有名的廉价小生。

有人问起张家辉那时候拍完以后,拿了一个便当就跑到工作车那自己流泪的经历,张家辉说,「对,太苦了呗。」

在《赌侠之人定胜天》里,张家辉还演了一个跑龙套的演员,戏里,演一个角色剪头发别人要加钱,他跳出来说,我不用加钱。剧组只有一把枪,他就把自己的手套画成枪。

这不就正是张家辉自己吗?

在这之后张家辉便被介绍到亚洲电视,开启了电视小生的生涯,当然在之前,他已经有过短暂的在无线电视的工作经验,这时候的他,距离成名,还有不短的一段距离。

而成名前的辛苦,对大众来说,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张家辉在亚视的岁月,虽非完全不堪回首,但也绝非轻松。虽然在《赤子雄风》、《胜者为王》等剧中担纲要角,但他却始终无法获得大众的广泛认可。

《赤子雄风》 (1990)

据他自己说,白天辛苦拍戏,回到家,却发现母亲收看的是无线台。

连妈妈都不看自己。

在亚视的岁月,对于张家辉最重要的人生意义,莫过于遇上了当家花旦关咏荷。

「其实我起初也没有机会与她接触,也接触不到她。」这是当然,当时的关咏荷是亚视的当家花旦,几乎每一部戏都想找她当女主角,当时既没有合作剧集,在番位上也远不如人的张家辉,自然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关咏荷。

当时关咏荷同意张家辉做她男朋友的时候,是在加拿大拍一个剧,后来拍完各自回家的时候,张家辉说想见关咏荷,关咏荷答应了。

「糟了,我最初只是试一下,竟然成功了。」

张家辉问关咏荷,你这么漂亮,又这么红,我没钱又看不到什么前途,你为什么接受我?

关咏荷说,你现在不行,谁能担保你以后也不行?

后来他们确实等到了那个「以后」。

张家辉总共拿了几个金像影帝_张家辉金像奖_常熟金像电子

张家辉对关咏荷特别好,早年还住西贡屋村租房同居的时候,张家辉就背着关咏荷上楼梯。

张家辉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不是拿不到影帝,而是关咏荷曾两度流产,他们结婚之后关咏荷怀上小孩,张家辉去上海拍戏,期间接到关咏荷打来电话,说孩子没了。张家辉非常伤心,但是还得要继续拍戏。

「没办法,要拍完戏才能走开去哭。」

后来,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女儿,虽然在第一眼看到女儿的时候觉得丑死了,但张家辉还是流泪了,「剪脐带的感觉,就像是剪猪肠一样。」这种感觉倒也不奇怪,陈奕迅还说自己给孩子剪脐带的时候就像是剪彩一样。

张家辉说自己从女儿身上得到的是一种不能言明的感觉。老婆和女儿比起来,「女儿比较重要」,真的是一点都不带掩饰的,净说大实话。

当然,他对关咏荷的好是没有任何可挑剔的。陈嘉上都说,我觉得他很怕老婆,一般他什么事都会提起他老婆,有一次我在咖啡厅遇见他和关咏荷,他那个自豪的眼神啊……

张家辉不怎么浪漫,但是很爱整蛊关咏荷,经常在关咏荷用心做事的时候,悄无声息地站在她背后 ,然后把头伸过去,说:「你在干什么……」

吓得关咏荷大叫。

「然后我就特别有满足感。」

无数的媒体,当时都说跟「跑龙套」的张家辉在一起的关咏荷是「猪油蒙心」,1996年张家辉与亚视约满后遁走南非的经历,更是令这段姐弟恋情蒙上被质疑的阴影。

不过,现在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这段在当时堪称「越级之爱」而不太为外界看好的恋情,最终却还是以童话般的方式圆满结局。

关咏荷第一次拿TVB视后的时候,节目方请来了关咏荷和张家辉,张家辉给关咏荷唱了一首《真情流露》,关咏荷当场擦泪。

歌词里唱,我缺点胜别人,你竟费尽心神把我留起。这句歌词,确实就是对他们当时地位悬殊恋爱的写照。

「不要哭啦,哭什么嘛,又不是第一次唱给你听。」

「我开心啊,不行吗!」

其实在去南非之前,张家辉就已经被TVB从亚视挖角,资料上显示,他只签了两个月,之后就消失去了南非八个月,借着帮他的亲戚料理后事的借口,无限期请假。

据张家辉自己说,他其实在签约的时候就已经想好要不干了。「其实我当时的状态……不知道自己想怎样,也不是不想干,但又不想干。」

无论是传闻的因男女之间事业顺逆差距太大,抑或仅是在亚视的努力令他觉得恍如一场自我麻醉的幻梦而感到抑郁,独自出走非洲在张家辉的人生中可谓转折性的一笔。

那时候的他,每日在朋友餐馆里帮手做各种杂活,他自己都用「奢侈」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的自由时光,相信这是一段令他对香港的娱乐生态及自身事业进展的反思时期。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个年轻人的自我放逐。这段时间也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亚视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好像有新的气息注入了思想里,反而好像重新充了电,人好像有能量继续从事电视行业。」

若非因为姐姐病重,也许他会在南非待更久,更可能完全改变他的后来的人生轨迹。

大姐在他生命中扮演的角色,除了担起家庭重任以外,还是被虚构出来的圣诞老人,因为大姐,张家辉在十多岁的时候,都还以为这个世界上有圣诞老人。

大姐在每一个圣诞夜,都让张家辉在床头挂上袜子,给他送来礼物,在贫困而精神富足的童年,这带给张家辉对未来的童幻与希望。

「收到的都是很贵的玩具,在我的年代,有轨道的火车,看着它在那里跑,就很开心。」

回到香港以后,张家辉才知道,原来关咏荷一直都在去探望和照顾他的姐姐。在这之后,身处香港电影业盛极而衰节点的张家辉,开始了更为脚踏实地的奋斗路线。

电视剧领域,经由《天地豪情》、《美味天王》、《妙手仁心》逐渐在无线电视担纲要角并获得广泛知名度。

《天地豪情》(1998)

《妙手仁心》(1998)

电影方面,则通过出演王晶主导的一系列喜剧或赌片,博得了大银幕上「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鬼马形象。

世纪交接时刻,张家辉的表演形象很容易被固定为与周星驰的夸张风格完全不同的低调喜剧,即着重表现小人物身上自以为狡黠的一面,纵然如《决战紫禁之巅》这样的武侠大片,仍然将原型为陆小凤的龙龙九处理成兼具正经与小聪明的面相。

而在《赌侠1999》中,虽然被刘德华的风头盖过,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眉目清秀的「清流」喜剧人格。

《赌侠1999》(1998)

这是少年归来后的张家辉面对市场的成熟选择,通过大量同质化角色,进一步训练表演中的个人心态。这正是在南非的八个月中,摆脱了对前路困惑的成熟演员的表现。

关于张家辉演喜剧这件事,吴君如其实深有同感。

我很明白喜剧演员这个阶段很痛苦,我自己也经历过,不停地想跳出这个框框,不要局限在喜剧中,虽然这几年张家辉想转型,但是我觉得他的喜剧天分其实好高。

在新世纪后,张家辉终于成为与早就是无线一姐的女友关咏荷平起平坐配情侣戏的男主角。

《金装四大才子》成为两人电视荧幕上合作的典范,唐伯虎与秋香的传奇在2000年被两人完美代言,这距离他们最终步入婚姻已经不足三年。

《金装四大才子》(2000)

张家辉的表演生涯真正进入转型阶段,是在2002年后,尤其当他与杜琪峰导演合作后。

在重复太多的赌片喜剧形象之后,2005年《大事件》中的爆裂警察令其得以将累积多年的表演经验爆发式发挥。

片中,张家辉全神贯注于人物的锋芒状态,并时以暴躁状态中的凝神来凸显角色情绪的转变。

《大事件》(2004)

杜琪峰彷如舞台剧般的场景建构对演员整体气质的形塑功能非常明显,正是从《大事件》开始,在杜琪峰的《黑社会》系列及《放·逐》等片中,张家辉彻底转变成为眼神明亮、厚积薄发的稳重男星形象。

在拍摄《放·逐》过程中,甚至因为准备太过充分,在拍摄一场作为尸体被火化的戏份时因为酒精浸入衣服内,差点酿成大祸。

「感觉我的火开始从小到大了,很猛了,非常猛了,非常非常猛了。」后来张家辉只有不停的大叫、挣扎、踢腿,才引来工作人员,最后得以脱身。

可以说,在2000年中期之后张家辉金像奖,张家辉才真正迎来了在银幕上的「享受期」。

彭浩翔的《出埃及记》、陈木胜的《保持通话》,林超贤的《证人》,再后来是《大追捕》,角色更多元,空间也更大了,他终于不再是只能演喜剧的那个张家辉。

《证人》(2008)

但演艺圈就是很喜欢给人贴标签,演喜剧多了,就定位你是谐星;演警匪片多了,又说你苦大仇深。

不过,越是演阴郁暗黑压抑的警匪片,张家辉反而越是享受。

但是大家都觉得你拍的时候一定是很大压力张家辉金像奖,很压抑,是这样吧?刚刚相反,我就好像是走到一家餐厅里面,它已经准备好每一道菜在我面前,然后我慢慢的品尝它的味道,享受每一个电影赋予我的空间去演,太享受了。

由喜剧演员转为成熟男人及狠辣角色,是这时期张家辉大银幕形象最重要的分水岭。而《证人》,也终于令其登上金像影帝宝座,而在其前金像奖已经深陷「梁朝伟、梁家辉、刘德华」轮番坐庄的怪圈很久了。

《证人》(2008)

说到《证人》,张家辉当时其实特别在意观众们的反应,他还带着帽子和龅牙牙套,易容去又一城影院看《证人》,「我家里还有一个很像陈可辛的假发呢。」关咏荷在家看到带着龅牙的张家辉,还笑到跌倒在地。

本来都没人认出来,结果他在进场的时候看到王晶,就走过去问王晶看什么戏。

只看见龅牙的王晶根本没认出来,张家辉只好抬起头。

结果王晶在戏院门口大叫,「张家辉来看自己的电影!」

再翻看第二十八届金像奖颁影帝给张家辉的视频,你会发现当时的颁奖嘉宾,曾志伟和吴君如一直在调侃影帝得主,信封都打开了还在台上跑来跑去,就是不宣布。

张家辉金像奖_张家辉总共拿了几个金像影帝_常熟金像电子

后来张家辉状态发表获奖感言的第一句话就是,「多谢多谢,刚才真的想叫他们快一点。从提名到现在,整整两个月,真的好折磨。」

在感言里,他也专门感谢了杜琪峰和王晶,这两位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导演。

《证人》带来的荣誉不仅金像奖,凭借此片中的柔情杀手,他获得了至少六座各种最佳男主角奖。

鲁豫问他,六个奖座啊,你都放在什么地方?

张家辉回答说,放在我客厅的一个角落里,那个角落以前是放玩具的,我女儿的玩具。

「那女儿会玩吗?」

「她不知道那是什么来的,很重。」

这些奖,对于张家辉而言,确实是迟来的重量。

后来,张家辉在一段较长时间成为类似的警匪片中内柔外狠角色的代言人,比如《大追捕》中冷峻的哑人,又或者是将其再度推上金像影帝及金爵影帝宝座的《激战》中增肥七十斤的过气拳王。

《激战》(2013)

这样的例子令人联想起《摔跤吧!爸爸》里的阿米尔·汗,而他们也正是不同国族的同时代人,归根到底,是他们的成长经验中的刻苦,成就了今日的成绩。

对张家辉来说,他并不是盛世时代典型的靓仔小生,但走上了一条专注于表演细节的道路。

当然这些花边,归根到底都是娱乐性的边角料,一个演员在其事业的相对高峰频繁出现,从演员的整体职业生涯来看都是正常的事情。张家辉在香港电影的盛世作为有限,却在合拍片时代获得了成功。

《激战》(2013)

「渣渣辉」与其说是一个网络热梗,不如说是一则围绕香港社会发展史与个人奋斗意义的史诗。

最终如同一句歌词「知否世事常变,变幻才是永恒」一样,表明了长久的等待,其实都是不断进步的准备。

以凡人视角来看,张家辉与任何胸怀大志的邻家大哥并无不同,他的生命中同样有可能过不去的关口与无穷的逆境。

2010年再度与李修贤合作拍摄《红河》时,因为环境隔离的困扰,饰演讨生活的小人物的入戏,张家辉还面对抑郁症的困扰。

《红河》(2009)

「在吃了几口的饭里爬出一只手指那么大的蟑螂,我当时真的想破窗跳楼而死。」

这又让人想到了陈嘉上对张家辉的一段形容,他说张家辉是一个很没有自信的人,有一次他把张家辉拉去金像奖当司仪,他左劝右劝,张家辉都说我不行的,我上台要死。

结果上去之后,蛮好的。

过了《红河》这关之后,张家辉如此形容——

现在我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我能碰到那个病,我又不是很深然后我摸完以后我又走了,我又知道它是怎么样的,下一次我就不怕你了,我下一次再碰到难的事情,难关、难问题我就不怕了。

在难关面前,张家辉选择了坚持与勇敢,这大概就和几十年前年少热血的他,在足球场的夜晚里,学着警匪片里对逃走的人喊话追逐时候的勇敢,如出一辙。

只不过,是成熟了很多的勇敢,并且数十年如一日。

也许更重要的是,这数十年的光景,所有的经历,都值得感恩。

而作为电影观众的我们,亦是感恩,银幕上有他。

常熟金像电子_张家辉金像奖_张家辉总共拿了几个金像影帝

而不是,他拍了什么。

他在犹豫。

越来越近。

这就是拉片。

课程内容

招生人数

结业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yule/27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