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马基结课论述题,想借鉴的拿走就好,本人海大学子马克思主义的始源性,慎重)
关于怎样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这个问题。我将按以下顺序展开论述:先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基本观点,其次便是论述其科学性,最后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马克思认为在现实中,仅有理论批判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物质实践,因此他鲜明地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提了出来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此文中。
实践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基本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是构成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实践是构成人和社会关系的基础,实践是理解人和意识关系的基础,以及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又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一、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人是通过实践同自然界发生关系的,实践既是人类从自然界分化独立出来的根本力量,也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才使自己同动物区别开来。人类产生以后,又通过生产实践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取生活资料。因此,没有自然界,没有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就没有人类的产生。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修正错误,发展真理,从现象认识本质,直至无限深入,使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2]
二、实践也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
马克思指出,生产实践既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并产生相互交换活动,建立了各种社会关系。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说: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物质生产实践中,“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在生产社会。”因此,马克思认为实践不仅是人与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也是人与社会关系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始源性,也是人类改造自身的过程,是人的本质、人的各种关系、人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建立在生产实践基础之上的。
三、实践是理解人和意识关系的基础
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也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五官感觉、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总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揭示实践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基础地位。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主导原则,以实践为核心建构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实践观。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自己的全部哲学理论都要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变为群众的行动,化作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实践观及其当代实践视野
实践观科学性
一、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点以及核心
它使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了更加科学的理解,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伟大变革。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基本问题也可以说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在哲学上的体现。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产生了主客观矛盾,由此生成了人与世界,思维与存在的矛盾关系。而这些矛盾关系也只有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才能最终在不断产生中得到解决。实践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发源地,也是认识和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最终场所。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现实性上就是人的意识和人自身的物质生活的关系。而人的物质生活即实践。这样,他们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科学地说明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为实践作为一种能动的客观的活动,提供了一种沟通思维和存在的中介。在实践的基础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既非旧唯物主义所主张的那样是人被动地统一于外部自然,也非唯心主义所坚持的那样是自然统一于精神,而是思维和存在辩证地统一于物质实践。这样, 在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把实践为哲学的基本原则,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现代唯物主义哲学。
二、科学实践观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在以往的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中,唯物论与辩证法是彼此脱离的。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原则,但由于当时自然科学主要是力学的发展,以及自然科学的研究处于分门别类搜集资料的阶段,造成了它的根本缺陷:一是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原理解释一切;二是形而上学性,把物质世界看成是孤立的,认为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绝对分明的界限;三是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而唯心主义虽然看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但又过分夸大了它,以至把意识说成是能够创造一切的第一性的东西。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对现实、事物、感性要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要把实践当作认识的基础和真理的标准,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才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真正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马克思深化和发展了以往的研究成果,,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巴哈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表明马克思不仅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而且也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正如他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这样,马克思就把实践看作新世界观区别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科学实践观的确立,使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本质有了科学的理解,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认识到,实践是人类社会的现实基础和人的根本存在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历史也就是自然不断被人化的历史。因而人类历史在本质上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历史,由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去说明人类历史,才有了历史的唯物主义,至此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的原则彻底地贯彻到了一切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朱清如.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创立及其意义[J].科技咨询导报,2007(20):181.
[2]王纯洁.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实践观及其当代实践视野[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04):18-21.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yule/40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