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读书,我听人推荐在“孔夫子旧书网”
最近,我总在凌晨醒来后,就开始疯狂读书,每当心绪不宁时,就爱在书中寻求安慰。
虽然新东方不再辉煌,可读罢“俞教主”的创业史,我还是感慨颇多,在我心目中,俞敏洪这位同行大哥始终是我们这个课培行业值得学习推崇的楷模。
之前,我听人推荐在“孔夫子旧书网”以高价购得《东方马车:新东方的传奇》,感觉由于这本书不是当事人(俞敏洪、徐小平、王强)所写,而是另外一个《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先生所著,所以更加“客观”“真实”一些。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卢跃刚曾在书中霸气地说过:本书无须给新东方任何一个高层审稿,才能得以出版!郭德纲的小舅子写了本反映德云社的书,经过老郭审核后才得以出版,结果被相声同行们痛批“谎话连篇”。
呵呵,个中真情,大家自己去判断吧。这本书却一再被课培行业推崇,我也是看了头条大V的强力推荐才购买的,而且在孔网卖的价格还不低呢!
卢跃刚那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事实是什么样的?我老卢就如实反映,我无须顾忌你们的感受而进行遮掩和粉饰!自然不需要给你们审核才能拿去出版的哦!
这个也不难理解,郭德纲的小舅子,要靠老郭吃饭呢!而卢跃刚本身就是著名媒体人,他不靠老俞吃饭,无须仰人鼻息。
正因为如此,此书才更有“可读性”,而不是许多企业宣传手册那样“假、大、空”,甚至是“擦着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我最感兴趣的,不是书中揭露了三个高层(俞敏洪、徐小平、王强)曾为争权夺利而发生的“撕逼大战”,这类事不用想都知道:是年夜饭的一盘饺子——肯定少不了的主食。而是俞教主(后面简称“教主”)原来也有许多“凤凰男原生态家庭”的烦恼,以及他那位可敬可爱又令人崩溃的母亲。
愚以为:反映一个人物,不应为尊者讳只写优点,应优点缺点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这样的“人物传记”,才是“可读性很强”的好书。
本篇还是挂一漏万地谈谈教主的母亲吧!我几乎是边看边大笑,把有关俞母的章节读完后,感觉这位老太太简直太可爱啦!
俞母在书中数次与人吵架,被公司里的人尊奉为“老太君”,她也自称是“新东方的母亲”,一言不合就要上墙把新东方的营业执照给强行摘走,因为这是她亲自去工商局给领回来的,最严重的一次是:老太太怒气冲冲地拎了一把榔头,敲碎了镜框玻璃,愣把执照给拿走了,教主闻之,那是欲哭无泪!
俞母也数次给高层管理添乱子,动辄便要“垂帘听政”!气得王强好几次不是看在老俞的面子上,估计早就骂娘了。
尤其是有一次,老太太直接找到王强谈话声称:“北大英语系有人跟我说:1987年访问学者的名额,本来是俞敏洪去的,结果是你去了。”
言下之意,王强当初赴美访问是耍了手段,才抢走了本该是俞敏洪碗里的“肉”,王强大怒!当即喊着要找来造谣者当面对质,气得差点儿买票回美国。毕竟那时候,王强早已是北大英语系学生工作组组长,团委书记,教研室优秀教师,而俞敏洪不过是一个留校任教的默默无闻的教师而已。
俞母好几次气得王强要撞墙,她的话令人七窍生烟,书中幽默地写道:
“老太太那种话跟话,话赶话,不同逻辑拧一块的说法,能把人的神经折磨崩溃。连王强这种玩语言的“口语大师”遇到老太太“张飞杀岳飞”,也一筹莫展。”
事后,俞母还对儿子郑重其事地说——她找王强谈过话了,吓得教主忙问:“谈了什么?”老太太学了一遍后,教主一听急坏了!苦苦相劝以后不好对王强说这样的话!
教主常常这样被母亲不肯放手的“控制欲”给气得也是七窍生烟!书中写到教主“曾经砸坏了两部笔记本电脑、一部手机,手机砸在王强的车上,砸得王强直心疼”……
众所周知:教主一向是温文尔雅的好脾气,也会被老妈气得如此失态,足见老太太的杀伤力有多大?!
最厉害的一次是俞、徐、王等三人在开高层会议,老太太常常要冲进去“听政”,好在俞徐王都是“高知”,便马上改用英语开会交流,俞母听不懂,更笃定他们没安好心!否则为何要说“外国话”故意让我听不懂?!
还有一次高层会议,老太君实在冲进不去,就摆开骂街的架势,搞得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大家都在看教主如何收场呢?换了别人早就命令保安拉出去了!可是“老太君”怎么办呢?
徐小平也想看看——“哥们儿老俞”该如何办?结局却令他大跌眼镜!只见门被堵着老俞逃不走,他只好哭喊一声“妈——!”给堵在门口的俞母“扑通”一声跪下了!惹得徐小平内心有些看不起他,估计心里骂了他一百次“农民”“愚孝男”喽!
书中写到俞母跟儿媳(教主夫人)在北京家中也数次拌嘴,发生冲突,教主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搞得母亲要他买个200多平米的大房子,她要和儿子儿媳全家住在一块儿,“俞敏洪一听,直接吓得魂飞魄散!坚决反对!”
毕竟,教主夫人也不是好惹的,曾在教主回家晚了就坚决不给开卧室的门,气得教主踹门不开,大雨之夜只好拉上王强跟他一起飙车云云。
这样两个性格强势的女人,一个是老婆,一个是母亲,怎么可以住在一起呢?号称“平衡大师”的俞敏洪也无计可施了!而且母亲的脾气很火爆,像许多农村妇女一样:优点特别明显,缺点也显而易见!她们“勤劳质朴,聪明能干,为了儿女甘愿奉献一切”。但是她们同时也“认死理,控制欲奇强,喜欢跨越一切边界,去指挥不属于自己的领地,搞得天怒人怨,还不以为然,反而特别委屈——认为是儿子没良心,居然不要她了!”
事实上很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把婆媳分开,那么除了“离婚”,不会有第二条路可走。教主为了公司发展,为了婆媳和谐,不得不把夫人和女儿送到了国外长期居住。
可是母亲怎么也送不走,书中写道:
“俞敏洪害怕母亲孤独生事,专门嘱咐在新东方工作的家里人陪母亲金星说的编剧俞老师,给副校长李力和办公室主任李松华布置任务,随时招呼着母亲。老太太身边有一个庞大的安抚队伍,俞敏洪可谓用心良苦。但是不解决问题,老太太要的是俞敏洪,要跟俞敏洪住一块儿,像小时候那样,给他洗衣服,给他做饭,嘱咐他冷暖。她至今还固执地认为,只有她的爱是真实的,可靠的,没有她时时刻刻的爱,没有她形影不离地帮忙,俞敏洪还会受苦受罪,还会被人欺负。见不着俞敏洪,再多的人陪伴也孤独。她知道俞敏洪躲避她,害怕俞敏洪不要她了。她害怕孤独。”
有的人看到这里,也许会认为:这不是跟过去“寡妇恋子”一样一样的嘛!
事实上也如此。
教主的父亲1991年就去世了,俞母有多爱这个儿子呢?小时候她炖土鸡不给女儿一口,专门给儿子喝了补身体。俞父去世后,他们母子更是相依为命,当时学校的食堂里来了三只流浪猫,本来员工打算赶走的,但是“老太君”一发话——不行!大家就得好好喂养。
因为在她的眼里,这三只猫就是儿子的化身,在民间传说中——猫是老虎的老师,而俞敏洪生于1962年属虎,小名就叫“老虎”。俞母总是亲昵地叫着儿子的乳名“老虎”。
如果你认为俞母是个“狭隘无知”的老太太,那么又错了!
她只是出生的年代不对,也限定了她的发展,她很小就失去了父亲,因为没有名字排行老八,干脆就叫“八妹”,李八妹如果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最起码也是个高等学府的佼佼者,为何这么说呢?
她能靠成年后三个月的扫盲班,即可达到“写信训子”的地步,做生意经营盒饭也罢,办加工印刷厂也罢,她都能特别盈利,足见其聪明程度不低!再者能孕育出俞敏洪这样的奇才,也注定不会是个“傻婆娘”,要知道儿子的智商大部分还是遗传母亲的哦。
当时身为底层妇女的俞母想要子女翻身,也是有着自己的一种“智慧”哦,书中交代当俞敏洪二次高考落榜时,她打听到有位县城的曹老师教学水平高,专门找上门去要求儿子插班到他那里复读,可是出不起费用,只送来许多新鲜的大米、蔬菜等自家种的农作物而已。
不过,精明的俞母看到曹老师几个月大的儿子无人带,营养跟不上有些瘦弱,她主动请缨还特别会说话:“我用乡下自家种的新大米给你好好喂养,保证给你养得白白胖胖的。”经济拮据的曹老师表示出不起保姆费,俞母豁达地一笔勾销,这太符合曹老师的需求了!夫妻双职工都要上班,老人又不在跟前,没钱请不起保姆,这下有了俞母的照看孩子,确实解了燃眉之急。
于是那年,俞教主入住曹老师的班级,曹老师的儿子也去了江阴农村,果然被带得很好,那里青山绿水,环境优雅,尤其是门前的青山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这孩子长大后,还记得幼年时带过他的“青山阿婆”。
后来“青山阿婆”也进入北京变成了“北京阿婆”,这孩子后来也跟着俞教主的新东方学校学习,并再次见到了幼时的“青山阿婆”。
这位身处底层的文盲母亲,自然有她的智慧帮助儿子铺好攀登未来美好前程的道路,这是她特有的“精明”啊!
书中还摘录了俞母写给儿子的一封长信,她在信中把道理说得出神入化,特别能教育人,尤其是把“世态人情”看得很透彻!我读完感觉字字珠玑,虽然这文字显得粗糙了些,却也能引经据典;虽然这“经”和“典”都是民俗民谚,却令人读后醍醐灌顶!比如:
“门头骑了高头马,
不是亲来也是亲”;
“门头穷得冷如冰,
亲戚好友不见影”;
“一钱逼死英雄汉”;
“儿是娘的心头肉”
“打在儿身,痛在娘心”;
“娘看儿子一块金,
一时不见就要寻”
……
早些年,俞母就因为太能干而被诬陷关过牛棚,到了晚年,这位要强的女性还能开加工厂和认字、读书、写信……除了“瞎搅和”新东方的高层管理之外,她样样做得都算不错,那么早些年她若赶上好时光,谁又敢说老太太就不会成为一位高材生呢?!
读完新东方的创业史,我感觉差一点儿就是“新东方成也老太太,败也老太太”,因为她太能“瞎搅和”了,几乎好几次差点儿要了儿子的命,亦或新东方的命。
不过,谁又能说她不是“新东方之母”呢?
毕竟,教主早期创业时,没有老太太的鼎力相助,恐怕也难成后来的规模,许多大企业起初创业时,都是靠家族亲戚的团结一致,发展到后来,就务必要脱离落后的家族管理,走上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
如今,教主的母亲已驾鹤西去,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新东方也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的一段重要的历史。可是,老一代新东方人和无数的课培人,却特别记住了这位母亲——她是那么个性鲜明,可敬可爱,尽管她也有缺点金星说的编剧俞老师,正因为有了这些缺点,才显得老人家更接地气儿,做人更真实哦。
书中关于俞母的描述,令人读后也感觉更亲切,她就像身边的某位长辈,让你爱则爱矣;当把你搞得要崩溃了,你当时内心也挺怨,不过细想她的出发点,你会不由自主地选择“原谅”……
没办法,这就是生活。
谢谢观看!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9iwh.cn/yule/53159.html